万历年造背九钱,是不是真的?

2025-03-30 05:45:35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字体,包浆,无疑是传世真品

回答2:

背九惜有要珍藏

回答3:

我有一枚万历通宝背面有乔字

回答4:

明万历年造背九钱铜钱简介
贺祝山
明万历年造背九钱方孔圆钱,为钱谱未能收载之珍品,是本人从事收藏钱币20余年所见之绝佳之品。
一、关于万历年造背九钱方孔圆钱的形状与一些参数
万历年造背九钱方孔圆钱为黄铜质,整体通透黑色发亮,为典型黑漆古锈色,乃传世之佳品。此钱直径42毫米,缘宽4毫米,厚3毫米,中心方孔径10毫米,呈外边凸的正方形状,币面窄缘环绕。地章平整、万历年造4字上下左右对读,阳文楷书字体端庄工整,笔画深俊有力。背面方孔右侧直行排列九钱二字,钱为繁体字形。在钱边缘绣色空隙处可见浅露铜色。
二、此钱为多种钱谱所失载
1、华光谱编《中国古钱币目录》一书中仅有万历通宝与万历年造银二钱两种。
2、李龙谱《收藏投资与鉴赏》古钱卷中只有万历年造背三钱及背矿银小平钱三种。
3、王立新、宋志强《中国古钱币库》书中收有万历通宝矿银四钱、矿银小平、万历年造三种。
4、权威丁福保的《古钱图说》中也仅有万历通宝矿银小平钱一枚。
5、2002年第四期《中国钱币》杂志封面载一枚“万历年造”背五钱,题目标示为“万历矿银五钱(照)”其它更无一字说明。
6、《收藏》杂志所编辑“钱币收藏”一书、231页载有一枚在四川简阳沱江中发现的“万历通宝”背矿银六钱。
7、高英明先生《中国古钱币》一书中介绍、1959年在北京郊区的朱忠禧奎就曾出土过“万历年造背八钱、九钱的银质钱币各一枚。
从以上介绍看,万历年造银币有三种,一是“万历通宝“年号行用钱;二是“万历通宝“背矿银钱,小平无记重,大则有记重;三是“万历年造“的记值银铜钱(无矿银二字)。还可看出“万历年造“的钱记重记值多种多样,但是还未有九钱币载诸谱中。同时也可看出万历年间存在严重的币制混乱问题。万历通宝肯定是官方铸行的流通年号钱。而这“万历通宝”背矿银与“万历年造“的记重钱(银、铜钱)是否为官方所铸行就值得打问号了,对此问题历代泉家争论不休,因缺乏文字资料或缺乏有力证据支持所持观点,而各持己见,不了了之。
三 关于万历铸钱的两种看法:
1. 王府铸钱说 明太祖朱元璋建国后,为防止功臣篡权,出现宋朝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事件,就把自己20多个儿子封为王到边关或重要地区执掌大权,以巩固皇权。这些封王统称为藩王。这王府在地方就是一个小独立王国,不受地方官吏管束,还有自己的官吏,军队及行政机构等,在王府所辖区域内发行货币,.是完全可能和办得到的事!因此解释为王府铸币也有它的合理性。但从明初朱元璋封王到万历年间时,已历十一帝,近一百九十余年,其间经历了建文帝与明成祖朱棣两次大规模的削藩,大多数强势籓王遭到打击或被杀被关,撤销王位,流放异乡。到万历年间仅有少数弱势藩王存在,他们对朝廷唯唯诺诺,谨小慎微,惟恐再遭打击,那敢再私铸货币,向朝廷权威挑战呢?本人认为王府铸钱在万历年间应是不存在了。万历年造背纪值银银铜钱应是朝廷所铸年号钱,只是与万历通宝行用钱有一定区别,或许有某种纪念意义在其中也未可知,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破解之。
2. 是矿银铸钱说,在一些万历通宝和万历年造钱币背面明白铸有矿银二字,这就表明它们与明代万历采矿业有关。我们从“明代白银国内开采与外国流入析改”一文中知道明朝自建国以来一直在进行白银矿开采,每年几万两至十数万两不等,而到了万历年则进入白银开采一个高峰期,年产均量达17·2万两之巨,矿主或朝廷开采的督办官员,在矿区用所采矿银,自铸一些货币以资纪念是完全可能的。从钱文上可以确定是万历时期铸造,但这万历皇帝在位达48年之久,是何人、何地、何时(万历多少年)铸造,已无法查清,或许是一个永久之迷。愿后来者能在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顿悟而逐步揭开它神秘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