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宝宝添加辅食的顺序是什么?

2025-04-13 19:43:15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首先第一个添加的是含铁米糊,最主要是米糊是一个不容易过敏的食物,可以给孩子提供热能,加速孩子的生长发育。而且孩子到六个月之后从妈妈体内带来的铁基本上就消耗完了,所以这个时候我们需要给孩子补铁,否则孩子贫血,会引起孩子生长发育的落后,免疫力的下降以及大脑发育的滞后。

在我们吃了米粉之后,之后添加的是蔬菜,因为蔬菜也是一种不容易不容易过敏的食物,建议蔬菜可以加到米糊里面,然后加水果泥也是加在米糊里面,特别是水果泥单独吃口感是比较好的,酸酸甜甜的好口感孩子吃了以后可能会对淡而无味的米糊不感兴趣,清淡的东西就会不喜欢吃,所以我们把米糊做像我们吃饭一样,有饭有菜,我们米糊就是孩子的饭,先加米糊,再在米糊上加水果泥,加蔬菜泥。

到七八个月可以给孩子吃点粥,加点肝泥、蛋黄泥。到了孩子十个月,基本上孩子已经可以吃比较软的饭了,蔬菜肉类都可以给孩子吃了药了,先加瘦肉,之后再加鸡肉,最后才加鱼。从孩子相对不容易过敏的食物去添加。

建议一岁之前的孩子每天5克油,不需要加盐和其他的调料,调料对孩子来说是一种负担,所以我们建议一岁以后再加盐,每天2克盐就可以。特别是喝汤时最好不要加盐,因为汤水多,一加盐常常会导致我们的钠超标,特别是孩子的肾脏比较小,会造成肾脏的压力大。

关注丽波育儿,不做坑娃的妈

回答2:

宝宝10个月大了,依据题主的描述目前辅食结构比较单一,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改善:

一、添加顺序

无论是中国营养学会还是美国儿科学会的最新建议是:将谷物、蔬菜、水果、肉类、鸡蛋(包括蛋白和蛋黄部分)作为满6个月以后都可以添加的辅食种类,而且添加顺序不分先后。就是说完全不需要按顺序添加。

中国营养学会关于婴幼儿辅食添加的建议中提到我国婴幼儿食物过敏的发生率仍在不断增加,预防和阻断食物过敏可能减少特异性皮炎(湿疹)、哮喘、过敏性鼻炎等过敏性疾病的进一步发展。研究证实,在婴儿4月龄前过早添加辅食会增加食物过敏的风险;但是延迟添加易过敏的食物,如鸡蛋、鱼、坚果、豆类、小麦、海鲜等,并不能预防婴幼儿食物过敏的发生,并且可能增加食物过敏的风险。

二、如何添加

因此,题主的宝宝目前10个月,应该尽量丰富宝宝辅食的种类,不需要刻意回避某种食物。辅食添加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每添加一种食物,观察2-3天,看看宝宝是否有过敏性反应。过敏性反应包括湿疹、荨麻疹、腹泻、便秘等。举个例子,宝宝目前吃了米粉,鸡蛋,水果泥,这周一第一次吃虾,那么周二周三不建议添加新的食物,吃原来吃 过的辅食,然后观察一下是否有过敏性反应,没有的话我们周四就可以尝试新的事物,比如牛肉,可以给宝宝做牛肉米粉虾吃,周五周六继续不添加新事物,观察对牛肉的反应情况。

从辅食种类上来说,可以尝试谷物、蔬菜、鱼虾肉蛋等。

从辅食的性状来说,10个月大的宝宝处于咀嚼敏感期的末尾,应该尝试有颗粒感的食物,例如米饭、香蕉、蒸熟的土豆、南瓜、山药块等,软烂的面条,肉松,肉末都可以尝试。

三、注意事项:

1岁内不加糖、盐、调味料。辅食中加盐,会加重孩子肾脏的负担。1岁之后也保证饮食清淡,少盐少油。

1岁前不喝鲜牛奶,这里说不喝,不是不吃,1岁前可能会吃面包,这样少量添加没有问题。8个月可以喝酸奶。

1岁内不加蜂蜜,肉毒杆菌过量

不加所谓的儿童酱油。

不加果汁,提倡吃果泥、水果块。

适量添加植物油。

不添加未经处理过的坚果。有窒息的风险。

回答3:

我家宝宝刚过十个月,已经吃过很多种辅食了,我自己给宝宝做过蛋羹、果泥、肉松、面条、粥、肉丸子等。

题主描述的吃过米粉,蛋黄和水果泥,辅食添加的种类和形式都太单一,无法满足宝宝的营养需求,也不能锻炼宝宝的咀嚼和吞咽功能,所以这种喂养辅食的方法急须改善。

下面针对题主的问题逐项回答。

1.辅食添加的顺序。

辅食添加应该从铁强化米粉开始,逐渐增加富含铁的泥糊状食物,如果泥,肉泥,菜泥等,逐渐加入半固体到固体食物,如烂面、软饭饭、碎菜、肉末、水果粒等,再到水果块、煮熟的菜,如蒸熟的梨、西兰花、午餐肉等。

辅食状态从细到粗,顺序是:泥糊状-丁或粒状-条块状。

每新增一种辅食要适应2-3天,观察是否过敏,如果过敏要停止食用,适应之后再加新的食物。

2、蔬菜的肉类怎么添加?

蔬菜和肉类也按从细到粗的顺序,蔬菜建议先用白开水煮熟,一则使食物去掉草酸或刺激性物质,二则使食物更容易消化吸收。

在7个月前建议都打成泥,加到米粉或粥里。7个月后可以切成碎丁,我在给宝宝煮龙须面时,就加入切碎的西兰花,或青菜、西红柿等。9个月就可以切成条直接作为手指食物拿着吃了。我就是西兰花、胡萝卜等煮熟给宝宝直接手拿着吃,即锻炼咀嚼能力,又锻炼手部的精细动作。

肉类也是按从粗到细的原则,肉泥、肉松可以加到米粉或饭里,也可以单独吃,肉类也可以打成馅,蒸肉饼、午餐肉,氽丸子等,这些肉制品都可以单独吃,也可以加到饭里或米粉里。

3、调料的使用。

在宝宝一岁是不建议食用任何调料的,因为一是宝宝的味蕾非常敏感,添加盐糖等调料,会让宝宝形成重口味,养成不健康的饮食。二是盐会造成宝宝的钠超标,危害宝宝的肾脏。一岁后也要少量添加调料,让宝宝保持清淡口味。

回答4:

我家宝宝已经6个月了,纯母乳喂养,在4个多月就开始对我们吃的东西感兴趣,5个月就开始添加辅食了,宝宝有吃辅食的信号,所以就没纠结非要等到6个月才加辅食。

添加辅食应满足以下条件:

1、宝宝可以自己坐在餐椅上,斜躺或者躺着喂固体食物容易造成梗塞窒息,坐在餐椅上吃饭也可以培养良好的就餐习惯;

2、挺舌反射消失,往宝宝嘴里喂食时,不会用舌头把食物顶出来;

3、表现出对大人食物的兴趣;

4、不想吃的时候能将头转向一边;

5、体重是出生时的2倍,体重至少达到6千克。

错误的添加辅食的时机:

1、吃手;

2、夜醒增加;

3、想要更多奶。

以上是婴儿的正常行为,不一定是因为饿,也不是需要添加辅食。添加辅食不会让他们夜里睡得更长。

辅食添加顺序:

有经验的妈妈总是跟我们新手妈妈说辅食都是要循序添加的,包括崔玉涛的辅食书里,也明确写明:为了减少过敏的发生,建议8个月再添加蛋黄,1岁后再加鲜牛奶及其制品、带壳的海鲜、花生及其他干果。

6个月开始加辅食,就要开始加肉、菜、谷物、水果(种类顺序不分先后),不停尝试新食物,尽快丰富种类。遵循一定添加顺序是毫无必要的,但要注意辅食必须包含了高铁食物(高铁米糊、肉、豆腐等)。

当然,妈妈们从不容易过敏的食物开始添加肯定是对的,但是要不断为宝宝引入新品种,不需要刻意回避“可能会过敏”的食物。在遇到过敏的食物时,暂停这种食物,并继续尝试其他食物。

辅食添加基本原则

1、循序渐进:由少到多、由细到粗、由稀到稠、由单一到混合;食物性状适合宝宝的咀嚼能力。

2、关注过敏:新食物时只吃很少量,观察3天,没有不良反应再添加下一种。

3、辅食不能喧宾夺主,1岁以内每天奶量不少于600ml;奶是高密度高热量食物,米粥、烂面条等低密度食物摄入过多,奶量减少会影响婴儿摄入的能量,不利于生长发育。

4、辅食应包含四大类食物:谷物、蔬菜、水果、肉鱼蛋豆类。

5、选择食物多样化:每一类食物应尽量丰富多样,如不同颜色的水果、蔬菜。

6、应多吃谷物、蔬菜和水果,肉鱼蛋豆类只需适量,选用植物油烹煮。

7、食物清淡,无盐,少糖,少油;不食用蜂蜜水或糖水,尽量不喝果汁。一岁前禁盐、禁食蜂蜜,蜂蜜可能引起肉毒杆菌中毒

8、喂养顺序

崔玉涛的建议:每次辅食添加的时间安排在两次奶之前,先吃辅食,紧接着喂奶,让孩子一次吃饱;避免少量多餐,保持孩子有“饥”和“饱”的感觉,促进胃肠功能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