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齿轮比计算

2025-04-13 19:40:02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电子齿轮比计算公式

回答2:

伺服电机电子齿轮设置解说
伺服电机使用起来有控制定位精度高,控制转速准确等优点,但前期要做一些必要的设置。这里介绍一下使用伺服电机前必须设置的一项内容-伺服电子齿轮比。

电子齿轮的作用:以带17位编码器的电机为例,伺服电机每旋转一周,伺服放大器要给伺服电机传送131072个脉冲,同时编码器反馈131072个脉冲给伺服放大器。假如我们想让电机以20r/s的速度旋转时,如果不设置电子齿轮比,我们要给伺服放大器每秒发送131072*20=2621440个脉冲,也就是脉冲频率为2621440HZ。但我们用的PLC等发送脉冲的器件,都有发送脉冲频率的限制,一般为200KHZ或500KHZ。这时我们引入电子齿轮的概念,就可以减小给伺服放大器发脉冲的频率。

PLC给伺服放大器发的脉冲数/电机每转×电子齿轮比=伺服电机实际需要脉冲数/电机每转

下面是以三菱伺服放大器和伺服电机的例子:

对CMX和CDV的设置限制如下:

随着伺服技术的发展,伺服电机的应用也越来越方便,的。像三菱的J3伺服放大器,除了可以设置电子齿轮比外,还提供了更加方便的参数(PA05),可以直接在其中写入“伺服电机一转所需的指令输入脉冲数”。如下图所示:

我的丝杆是外径20mm,螺距是4mm的,单头丝杆。电机用三菱HC-KFS43型号的(400W),参数里分子分母都是1.我要怎么计算我移动80mm需要多少脉冲,望高手指点
.还有电机编码器的分辨率怎么计算或是怎看,电机上没标

uu.liu
2011-10-10 19:35

J2的分辨率131072
J3 的是262144
这个和外颈好像没有关系,主要看导程也就是螺距

比如螺距是5MM 每个脉冲走10μ
J2伺服 5*分子/分母*10*10负三次方=131072

zxq
2011-10-10 19:57

如果没有减速比的话 CMX=4096 CDV=25 这样对应每个脉冲是10uM.

281979349lay
2011-10-10 20:07

如果编码器的分辨率是131072的话,假设你的脉冲当量是10um那么你就把电子齿轮设置成1638/5 那么你要走多少距离就用这个距离乘以100就是要发的脉冲数了

pklon2000
2011-10-10 21:22

HFS电机每转是131072个脉冲。电机的减速箱速比为N(折算到电机,相当于丝杠转一圈电机转N圈)。电子齿轮比就固定为1:1(一会再说为什么要设定电子齿轮)。
好了,现在丝杠导程4mm,需要移动80mm。丝杠转20圈,电机需要转20N圈。需要的脉冲数是131072*20*N个。
现在说说电子齿轮,如果采用频率较低的脉冲输出口,比如200KHZ(集电极开路的最高是500KHZ),一秒钟发20万个脉冲,电机每秒才转200000/131072=1.526转,1分钟也只能转90转,加载到丝杠上变成4mm*90/N=360/N mm/min,如果N=10,系统运行速度是36mm/min。是不是太慢了?
如果采用的是4MHZ(差动驱动可以到达)的输出端口,那么电机每秒4000000/131072=30.52转。丝杠(N=10)上每分钟就有720mm了。所以采用较低的脉冲端但是有想要电机达到额定转速(1000,2000,3000)的话就要设定电子齿轮把脉冲当量放大,就是对放大器而言,接收到1个控制脉冲让电机转多少(以编码器反馈脉冲为准),设定CMX:CDV=10:1时,就是接到1个脉冲,走十个脉冲。

dusiyong168
2011-10-10 22:28

是J2的伺服,我要求移动的速度很快,最多0.5的时间

dusiyong168
2011-10-10 22:35

还有就是怎样计算脉冲当量,编码器的线数十什么意思

281979349lay
2011-10-11 08:40

其实脉冲当量就是你要控制的精度,我一般都是按实际需求自己定的

gcbplc
2011-10-11 09:08

4楼说很详细

pklon2000
2011-10-11 09:30

编码器线数和单圈脉冲数之间的关系我有有些迷糊,尽管我曾经认为自己清楚过。以前一直看资料都是线数就是分辨率(又叫单圈脉冲数),所以觉得131072pls/r的编码器真牛X了。但是在看贝加莱的伺服电机时,因他配的是海德汉的编码器,线数才512或32,我很不解,欧美大厂出这么次的玩意?看手册发现并非如此,贝加莱的分辨率是线数*16384,所以512线已经很大了。这个跟日系严重混淆。不解。
但是总体来说,你就不仿认为分辨率就是一转内有这么多位置,你要做的就是驱动电机带动轴转到这个位置。
所谓脉冲当量就是直接与电子齿轮比相关的呀。说白了就是脉冲当量=CMX:CDV。
现在你80mm需要在0.5秒完成,如果算上裕量,0.5秒完成100mm,1秒钟200mm,丝杠速度需要12000mm/min。导程为4mm,丝杠本身就需要3000r/min。你要达到这样的速度就要用电机轴直接带负载了。因为你一家减速箱提升扭矩就达不到这个速度了。我们就假定是直接带的(减速比M=1:1)。电机最好以低于额定速度运转(长期高于这个速度电机扛不住,热的厉害)
使用100KHZ的脉冲端,100000*CMX/CDV*60/131072>=3000 ——> CMX:CDV>=65.536。参数里没有小数,就要输入
65536:1000了。可以约分的,也可以不约分
200KHZ也是一样计算,——>27648:1000,可以不约分
500KHZ,——>131072:10000,应该写不进去喽,必须约分了,65536:5000。
4MHZ的,——>16384:10000
因为你用的是J2的伺服驱动器,能用的就是这些接线发脉冲的了。SSCNET的话可以不用电子齿轮,因为这个是以通讯的方式来控制,而且通讯通道内的脉冲频率是50MHZ(SSCNET III的值),J2S用的是SSCNET的低版本,频率5.6MHZ,不过也可以不用电子齿轮了。

伺服电机使用起来有控制定位精度高,控制转速准确等优点,但前期要做一些必要的设置。这里介绍一下使用伺服电机前必须设置的一项内容-伺服电子齿轮比。

电子齿轮的作用:以带17位编码器的电机为例,伺服电机每旋转一周,伺服放大器要给伺服电机传送131072个脉冲,同时编码器反馈131072个脉冲给伺服放大器。假如我们想让电机以20r/s的速度旋转时,如果不设置电子齿轮比控制工程网版权所有,我们要给伺服放大器每秒发送2621440个脉冲,也就是脉冲频率为2621440HZ。但我们用的PLC等发送脉冲的器件,都有发送脉冲频率的限制,一般为200KHZ或500KHZ。这时我们引入电子齿轮的概念,就可以减小给伺服放大器发脉冲的频率。

PLC给伺服放大器发的脉冲数/电机每转×电子齿轮比=伺服电机实际需要脉冲数/电机每转

下面是以三菱伺服放大器和伺服电机的例子:

点击看原图

对CMX和CDV的设置限制如下:

  随着伺服技术的发展,伺服电机的应用也越来越方便,的。像三菱的J3伺服放大器控制工程网版权所有,除了可以设置电子齿轮比外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版权所有,还提供了更加方便的参数(PA05),可以直接在其中写入“伺服电机一转所需的指令输入脉冲数”。

如下图所示:

伺服电机转速与给定脉冲频率

1. 伺服电机转速与给定脉冲频率的关系
台达ASMT07L250BK伺服电机的额定转速为3000rpm,最高转速为5000rpm;编码器分辨率为2500ppr,其AB信号经过伺服驱动器4倍频处理后成为10000ppr。

因此,要达到额定转速3000rpm,给伺服驱动器的脉冲信号应当是:3000转/分钟÷60秒/分钟×10000脉冲/转=500K脉冲/秒,也就是说伺服电机输入频率应当是500KHz。由于西门子S7-200系列PLC输出的最大脉冲是20KHz(伺服驱动器输入频率),所以伺服驱动器的电子齿轮应当设定为25。(电子齿轮=电机额定转数/60秒钟*电机一圈反馈脉冲/定位模块最高脉冲频率即3000/60×10000/20=500KHz /20KHz =25)即脉冲频率放大25倍。
2. 伺服电机转一圈X轴Y轴的移动距离
A. X轴伺服
X轴伺服的传动结构:X轴伺服电机驱动直连在伺服电机上减速比为1:60的减速机,减速机上配节圆为129.23mm的同步带轮,再通过同步带驱动机械手在X轴方向运动。因此X轴伺服电机转1圈,机械手在X轴方向的移动距离为:129.23×π÷60=6.76646686163mm(对双相编码器的脉冲进行四倍频,即要乘以4 ,如果编码器是2500线的,那就是每转一圈要走10000个脉冲)。也就是说,机械手在X轴方向每行走1mm,需要给伺服电机1477.8761508027339801663557711312个脉冲。
B. Y轴伺服
Y轴伺服的传动结构:Y轴伺服电机驱动直连在伺服电机上减速比为1:4的减速机,减速机上配30齿的同步带轮,通过同步带驱动齿数为28的同步带轮;这个齿数为28的同步带轮与丝杆轴连接,丝杆的螺距为10mm。因此Y轴伺服电机转1圈,机械手在Y轴方向的移动距离为:10×30÷28÷4=2.67857142857mm(2500×4个脉冲)。也就是说,机械手在Y轴方向每行走1mm,需要给伺服电机3733.3333333353244444444455063704个脉冲。

近日使用松下MSDA043A1A控制器(配MSMA042A电机),在使用说明书上标明为增量式编码器,2500脉冲/转。但在后面的参数说明中(46~4B)编码器分辨率是10000(2500P/r*4),不知为何(松下的伺服电机输出有A、B两项编码,每个编码的输出是一周2500,因为A、B两项有1/4的相位差,通过相位差可以判断马达的正反转,在通过A,B两项的脉冲比较后变成了每周10000个脉冲)AB正交信号经所谓的正交编码器接口电路处理后,被简单地4倍频,也就实现了10000rpr的检测分辨率。

"在通过A,B两项的脉冲比较后变成了每周10000个脉冲。"
没有变成10000个脉冲,2500个脉冲可以数出10000个数来。所谓4倍频,没有提升脉冲频率,而是在一个周期内对4个脉冲边缘都计数而增加了计数的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