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角大楼》------ 五角大楼是美国国防部的所在地,坐落在美国华盛顿附近波托马克河畔的阿灵顿镇。从空中俯瞰,这座建筑成正五边形,故名“五角大楼”。
它占地面积235.9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60.8万平方米。外墙每边长281米。使用面积约34.4万平方米,造价8700万美元,由伯格斯特龙设计,于1943年1月15日建成,历时16个月。竣工时为世界最大的办公楼,有2.3万人在这里办公。1943年5月开始启用。它的高度为22米,共有5层。一层套一层,一层比一层小,它们之间由多个长廊相连,组成一个整体。最里面是一个占地约30亩的大花园。大楼南北两侧各有一大型停车场,可同时停放汽车1万辆。
图中停车场上停放了许多军用悍马,空中还用直升飞机在不停的巡逻,据说这是911之后增加的防务措施之一。
1947年9月,美国第33任总统杜鲁门建立的国防部开始在此办公。从此,五角大楼便成了美国国防部的代称。楼里除国防部机关外,还包括下属的参谋长联席会议和陆、海、空军三总部。
五角一楼大厅内有银行、邮局、书店、诊疗所、电报局以及各种商店和服务性行业,宛如一个琳琅满目的市场。它的娱乐设施更为豪华齐备,有蒸气浴室、游泳池、降压室、健身房、按摩室、图书室、小教堂和280个高级舒适的休息室。有“国防部灵魂”之称的参谋长联席会议在二楼,这一层办公楼铺有金色地毯,人称“金厅”。国防部长办公室和陆军部在三楼。三楼以上,为海军部和空军部。每层楼的走廊都划出一部分供展览之用,挂着有关各军兵种的照片、油画、图表和军事将领肖像,陈列着各种舰艇、飞机的模型和各种枪炮实物,排列着美国开国以来的各种国旗、军旗和各州州旗。三楼走廊一角有一“英雄厅”,为纪念独立战争以来的“最高荣誉勋章”获得者而设。这里挂着3000多块铜牌,上面镌刻着他们的姓名、籍贯和简历。还有马歇尔、艾森豪威尔和麦克阿瑟三个元帅的“纪念走廊”,陈列着他们各时期的照片、军装、勋章、手枪,以及他们所签署的命令、文物等。在五角大楼内对游客开放部分的走廊两旁,办公室的门是敞开的,游客可以看到里面正在紧张工作的男女军官和文职人员,不时有工作人员拿着文件与游客擦肩而过。大楼内的气氛好像很宽松,其实这里的保密还是很严格的。任何废纸也不准携带出去,必须装入专门口袋消毁。走廊地上画有黄线,必须出示特别通行证才能过去。
五角大楼的交通四通八达,有通向大型停车场的高速公路网、直升机停机坪、地铁车站,楼内设有150部电梯、13部升降机,19部自动楼梯。3个职工管理和维修着4200个电钟,电话总机每天要接转20万次电话。
1993年5月12日美国内政部把五角大楼定为国家历史标志,并为此授给它一面奖牌。
按照传统,每星期一至星期五(逢联邦节日除外),楼内大部分建筑对外开放,供游客参观。每天分批接待游客,每批二三十人,由身穿军服的导游带领,沿着一条预定的路线,集体进行参观。这里的导游人员都是倒着走,这样可以脸朝游客,边走边讲解,同时也便于监视游客。
五角大楼位于华盛顿市西南部的阿灵顿区,占地达29英亩。五角大楼的修建始于1941年8月,当时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向美国逼近的时候,不到4个月之后的12月17日,便发生了举世震惊的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事件。战争的硝烟大大加速了这一工程的进展,到1943年1月,仅仅16个月的时间,这一号称世界占地面积最大的办公建筑物就宣告竣工,并按其建筑外形命名五角大楼立即投入使用,在二战的后期发挥了重要的军事指挥功能。1949年,在五角大楼办公的原美国军务部正式改称国防部,下设陆军部1789年建立、海军部1798年建立、空军部1947年建立,五角大楼从此成为美国国防部的代称。二战以后,所有美国军队参加的重大军事行动,几乎都是在这里策划、指挥的,许多美国著名的将领,也都在这里留下了工作的痕迹。
五角大楼是美国最高军事指挥机关所在地,对公众来说它是神秘的。但另一方面,它又是开放的。除节假日外,这里每天都免费接待公众包括外国游客参观。在五角大楼入口一侧有一个接待游客的大休息室,休息室里摆放着用不同文字印制的说明书供游客选择。游客登记之后,以20~30人左右为单位,由一名军容整齐的军士带领,进入五角大楼参观。导游军士在参观过程中始终面向游客,以退步行进,边走边向游客作讲解。整个参观过程为1小时,其中还包括12分钟看录像。我在告别中校走出五角大楼之后,为了体验随团游览的情景,又自行登记参加了一次这种“随团游”。从说明书和军士导游的介绍中,更增加了一份对五角大楼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