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地名的由来?

我要简单一点
2024-11-20 01:35:41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佛山地名由来

佛山古称季华乡。东晋隆安二年(公元三九八年),剡宾国(现克什米尔)的三藏法师达昆耶舍尊者航海东来,在境内塔坡岗上(即今塔坡街),建寺传授佛教。他回国后,随着时间推移,寺宇倒塌。至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乡人在塔坡出上掘地,得铜佛三等,就在岗上重建寺,供奉三尊铜佛。从此把季华乡改名为佛山,这是佛山得名的由来,所以佛山有这样一句传统谚语:“未有佛山,先有塔坡”。到元末,这寺毁于战火。
明洪武二十四年,乡人再重建寺宇,但这时塔坡岗附近,已逐渐有居民建筑房舍聚居,不便于建筑佛寺,击择地于郊重建(旧名石阁,现郊区环市公社朝东生产大队所属范围,即佛山地委党校现址的一部分),命名为塔坡古寺。到清光绪年间,寺僧勤安入京作法事,为慈德太后祝寿,得御赐佛经一批,勤安又在京募捐扩建佛寺,在寺内增建藏经楼贮藏这批佛经,所以塔坡古寺又称为经堂古寺。至于原来的塔坡寺,由乡人在此改建为古庙。供奉东岳大帝神象,改名为塔坡庙。
后来年代久远,经过多次返修,为纪念这一佛山初地,在重修时,乡人特别在底前状卜,嵌上两块石块, 一块刻着“佛山初地”,另一块刻着“牧唱遗风” (古代佛山有八景,其中一景就叫“塔坡牧唱”)。另外,在庙前的水井上安上一块石牓,刻有“佛山、贞观二年”等字样。
这些石刻的历史文物,在解放后已被佛山市博物馆拆去祖庙保存起来了。

回答2:

古代所说的佛山就是现在的残城区,由石湾,张槎,环市,澜石组成,后来因为太残旧了,就加上南海,高明,顺德,三水,佛山本来就没山,也没佛,至于怎么变成佛山的来历还待研究,残城区自古以来都人口密集,是商贾,武林教育的集中地。据UC科学家猜测是古代武林高手比武赢了奖牌被人追杀,把奖牌埋在残城的路边上,后人挖土只挖出(佛 -------山)两字,后人为了这古奖牌就在原地筑庙记念,因为那庙宇需要有人打扫,后来就成了落难曾人的避风所。曾人因为落难能在此找到栖身之所满感安慰,决定在此发扬佛学,普度众生。至于那块被挖出的奖牌传说是当年庙宇曾人太少,年纪大了,没能力到南海的山上捡柴,把那奖牌煮饭烧了,所以此地是没山的。后来拜祭庙宇的百姓都在找那奖牌,找不到就大声对着年老耳聋的曾人说有没有见过佛山奖牌,那曾人回答说:您找到(佛--山)就告诉贫曾,我也在找佛山。曾人每年都被不同的人追问佛山奖牌,时间长了,他也天天在找佛山变成是习惯了,在高曾圆寂时口里也说没找到佛山是他的罪过,后人为了能让高曾得道升仙,就把附近的几个镇和街道加上佛山开头,寓意找到佛山了。因为高曾掌管庙宇几十年,附近的老百姓都知道他是值得尊重的长辈,也把陶瓷,渔篓,服装,工具都刻上佛山制造,时间长了,商贾们都把佛山制造的产品带向全国及海外了。慢慢地佛山也变成一个名词了,时间长了就变成一个地方,时间长了,佛山产的商品也留传到世界各地了,在各地文物挖掘时也能发现佛山制造的古文物,佛山就变成古代名镇了。

回答3:

呵,我正好也想找这个答案。

相传在东晋安帝司马德宗隆安二年(398),克什米尔有位名叫达毗耶舍的僧人,渡海来到佛山搭棚寮讲佛经,还在塔坡岗上草建塔坡寺。达毗耶舍回国以后,寺因日久失修而倒塌。唐贞观二年(628),乡人在基建中掘出3尊小铜佛像,可能就是寺内原祀的佛像,遂认为这里是佛家之山,唐代尊崇佛教,于是取地名叫"佛山",并刻石为记,佛山于是得名。此后在塔坡岗一带陆续聚居了许多人,平土冈,建集市,拓街道,塔坡街与相邻的京果街、祥安街成为塔坡墟(明代以后改称普君墟)的闹市。

回答4:

相传在东晋安帝司马德宗隆安二年(398),克什米尔有位名叫达毗耶舍的僧人,渡海来到佛山搭棚寮讲佛经,还在塔坡岗上草建塔坡寺。达毗耶舍回国以后,寺因日久失修而倒塌。唐贞观二年(628),乡人在基建中掘出3尊小铜佛像,可能就是寺内原祀的佛像,遂认为这里是佛家之山,唐代尊崇佛教,于是取地名叫"佛山",并刻石为记,佛山于是得名。此后在塔坡岗一带陆续聚居了许多人,平土冈,建集市,拓街道,塔坡街与相邻的京果街、祥安街成为塔坡墟(明代以后改称普君墟)的闹市。

回答5:

佛山市在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腹地,东邻广州,西连肇庆,南通江门,北靠清远,东南接中山。面积3813平方公里。多属汉族。佛山历史悠久。南海西樵.石湾河宕等地新石器文化遗址表明,四.五千年前已有人聚居。秦至晋属南海郡番禺县地。隋开皇十年(公元590年)始属南海县,称季华乡。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乡人在塔坡岗上掘得东晋时剡宾国(今克什米尔)僧人遗下的铜佛三尊,乃重建塔坡寺供奉,并立石榜曰“佛山”, 始得名佛山。又称禅。 (择自《广东省佛山市地名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