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中的言外之意例子

2024-11-18 23:41:08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诗经汉赋、唐诗宋词成为我们心中不可抹除的文化记忆。大家都知道李商隐是唐代著名诗人,和杜牧齐名,人称小李杜。李商隐诗风华丽,文笔优美,但是他的诗歌往往主题模糊,被人们认为是古代的朦胧诗,千百年来众说纷纭。

现代人在解释李商隐的诗歌时候,往往采取了简单化和表面化的解释方式,单纯把李商隐的诗歌理解为爱情诗。这样的做法在我看来是很不妥当的。我是真游泳的猫,关注小编,一起来欣赏著名诗人李李商隐的无题诗。小编认为这些无题诗不只是描写爱情,还有含蓄言外之意。

我们以李商隐《无题其一》来举例: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这首诗普遍被认为是描写爱情相思的名作,在众多诗歌评论中都把这首诗仅仅当做一次爱情的抒怀。但细细考之,绝非如此简单。李商隐在写这首诗的时候,必然有一个心理预设,他把自己当做了那个得不到爱的可怜人,实际上寓托了朝廷上的含义,他埋怨令狐绹不肯提携自己,感叹着令狐绹与自己“迹近情疏”。

周振甫解释的很好:“那时作者住在令狐绹家里,他和绹的关系虽有些好转,但绹以宰相之尊,又不满于作者入王茂元幕,还是不肯接见他。绹五更入朝,不来看他,所以有‘来是空言去绝踪’之叹。绹上朝前托人找作者写稿,是‘书被催成’。作者借宿绹家,所以房内陈设富丽,有翡翠被,芙蓉褥。他在梦中为远别而啼,绹既已绝迹不来,也难唤回。这个远别,比蓬山之远更超过一万重。原来绹未入相时已像蓬山那样远,不好接近,现在绹入相后,礼绝百僚,更隔一万重了。”

这样解释应该是李商隐的本意,小编深表赞同。倘若仅仅把这一首诗浅显的理解成对爱情无望的哀怨,简直是小看了李商隐,更加忽视了中国文学历史悠久的寄托传统。下面小编将仔细分析一下。

回答2:

在阅读实践中,我们常常会遇到看似不符合语法规范和逻辑事理却具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的语言,这些语言不受习见的语法规范的限制和束缚,给人以新颖、强烈的审美刺激,我们把这类语言称为“陌生化语言”。它主要出现在诗歌中,小说、散文中也常可见到。由于它具有独特的表意功能,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语言“陌生化”的主要类型
1.名词并置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诗句由名词组成,写早行情景,历历在目,脍炙人口。
2.主谓反常他配
①潮湿的鸟声还沾在睫毛(采莲子)
②晨钟云外湿(杜甫《夑州雨湿不得上岸》)
例①“鸟声”(主语)与“沾在睫毛”(谓语)反常搭配。例②“晨钟”与“湿”反常搭配。
③蛙声在故乡的田野里/长势良好(黎云智《蛙声》)
④夏也荷过了/秋也蝉过了/今日适逢小雪(洛夫)
例③说“蛙声”(主语)“长势良好”(谓语),主谓反常搭配,展现出“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意境,清新宜人,耐人寻味。例④诗人别出心裁,“夏”与“荷”、“秋”与“蝉”反常搭配,既点时间推移,又蕴含着“夏荷”与“秋蝉”之形象。
⑤得得的马蹄声又仿佛一路轻的撒到山上去了。(吴伯箫《山屋》)
⑥可惜的是这张脸填错了性别,竟然长在男子汉马而立的身上,使一个三十七岁,非常干练的办事员,却有着一张不那么令人放心的娃娃脸!(陆文夫《围墙》)
例⑤和例⑥分别出自散文或小说,例⑤用“撒”形容马蹄声,突出了马蹄声细脆轻快的特点。例⑥说“这张脸填错了性别”,颇有意趣,生动地刻画了人物形象。
⑦罗汉大爷的双耳底根上,只流了几滴血,大爷双耳一去,整个头部都变得非常简洁。(莫言《红高粱》)
“简洁”通常形容语言,莫言创造性地用“简洁”来形容头部,新奇、贴切,令人叫绝。
3.动宾反常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