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流转的制约因素有哪些

2025-03-29 09:49:52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农村土地流转,是指农村土地承包户依法对其所承包土地的使用权通过转让、租赁、入股等形式进行处置,获得收益的行为。目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式主要包括六种:转让、转包、互换、入股、出租和抵押等形式。神州土地的小编认为农村土地资源的流转既是土地这一重要的稀缺资源实现优化配置的内在要求,也是提高土地使用与生产效率的一个重要手段以及促进整个国家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一个有力保障。

  • 农户认识不够阻碍农地流转。主要表现为:一是不敢“流”,一些农户对现行的流转政策不太清楚,他们认为土地不仅是农民吃、穿的生活来源,而且土地赋予农民更多的保障功能,土地是农民安身立命之本,生怕流转后永远失去土地、失去最基本的生活资料;二是不愿“流”,农民存在恋土情结,在有了其他产业后即使粗放经营也不愿转出手中土地,特别是相当多农户大多数是老弱病残耕种,乡土情结严重;三是不肯“流”,在规模流转过程中,少数农户以现行的土地承包政策为理由,导致规模流转难以实施,加之现行政策免除了农业税,还有农业补贴,导致农户流转土地动力不足。

  • 1、产权不明晰制约农地流转

  • 农村土地产权的界定是“土地国有或集体所有,农户经营”。意味着农户不是土地的所有者,只有使用经营者。一些乡村组织利用手中的土地所有权,违背农民意愿,强行反租倒包,集中土地搞开发。有的借流转名义随意改变土地的农业用途,侵害了农民经营自主权,损害了农民经济利益。而仅仅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能否构成农民的财产权,目前尚无法律依据,如果冒然将土地流转出去,由于各种原因对方经营不善无力兑现合同直接受损失的是农民,这无疑给农民进行土地流转造成了风险。

  • 2、农村社会保障不健全导致流转意愿不足

  • 在当前农村,土地是第一生产资料,土地承担着农民就业保障和社会保障功能,虽然近几年农民进城务工人数越来越多,但进城农民很难取得城市户口,无法享受城市的社会保障,对他们来说,迟早还是要回来种地。当前农村实行的最低生活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病救治补贴、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受益范围小、额度有限、保障水平低,部分农民主要还是依靠土地收入解决看病、上学、养老等问题,普遍把土地作为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对待,这些就决定了农民不肯轻易离开土地,宁可粗放经营,甚至不惜使土地荒芜、闲置乃至浪费,也不愿轻易转出土地。另外,现在经营土地没有上缴农业税费的压力,还能得到一些种地补贴,相当部分农民在外出打工或无力精耕土地时,往往选择粗放种植、请人短期代耕,甚至干脆撂荒,把土地作为在其他行业无法经营谋生时的一种退路,流转的意愿不迫切。

  • 3、 土地流转程序操作不规范

  • 在现有体制下,由于存在分散的普通农民谈判能力较弱、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出现了地方及基层政府侵犯农民权益的现象。其主要表现在有的基层政府随意改变土地承包关系,甚至用高压手段和国家机器来强迫流转,严重侵犯了农民的承包经营权;不择手段与民争利,把土地流转作为增加财政收入来源和吃喝玩乐的小金库,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强行将农户的承包地长时间、大面积转租给企业经营'严重影响了农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为了大幅度地降低建设成本,并方便快捷地取得占用大量农地之目的,以集体土地流转机制或者入股制取代国家征地制;为了降低开发成本,更多地招商引资,借土地流转之名,随意改变土地的农业用途,并强迫农民长时间低价出让土地经营权。

回答2:

这个真的是不只懂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