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贾政,不少人脑中就会浮现一张严厉,死板,生硬的面孔。贾政历来被认为是假正经,为人迂腐,古板,是典型的封建卫道士。表面上好象那么一回事,其实是个不学无术的草包。
贾政平时对宝玉从未有过好脸色,宝玉一见这位父亲就浑身直哆嗦,不少人也据此认为贾政根本不爱儿子宝玉。最能证明他根本不爱这个儿子的是“不肖种种大承挞伐”一回,亲生儿子竟忍心往死里打,所谓“虎毒不食子”,老虎尚且不会食子,更何况万物之灵长的人?而贾政却要“食子”,可见其毫无舐犊之情,毫无人性。
历来对贾政认识有分歧的主要在两点:一、他是否是草包。二、他是否爱儿子宝玉。
贾政是否草包?
贾政书读过不少,这一点应该没什么疑问。他参加科举考试取得功名,然后做官,不象他大哥贾赦的官位是世袭的。虽然历来对科举制度颇多非议,但这种考试制度能够出现本身就说明它还是有一点合理性的,至少曾经是有过一点作用的。贾政之能中科举至少可以证明他是有一点学问的。贾政偶尔还跟门客吟诗作赋,与家人猜猜灯谜,可见他也并非古板得不可救药。虽然吟诗作赋可能是附庸风雅,有他在孩子就不能尽兴地玩,但至少也说明他是不想做个古板的长者,而渴望与孩子们沟通、与家人亲近的!
贾政爱不爱儿子宝玉?
他平时对宝玉为何没有好脸色?宝玉不好好读书,不与身边的士人多接触,整日与女孩子们厮混。这也许是为人处世的准则不同,人生观、价值观不同。贾政认为男人就应该“留意于孔孟之道,委身与经济之间”。宝玉则发现了女性作为人的美,是“水做的”,比“泥做的”男人不知好多少。但他太理想化了。理想是好的,但还要注意现实的问题。整日与女子厮混能维持生计?男人是应该有所建树,有点出息的。一个家庭,男人是顶梁柱,全家的依靠。你宝玉总不能永远生活在长辈的庇护之下!哪天祖母、父母都撒手归西了,这个家靠谁?到那时还整日如此能有饭吃?能养活这一大家子人?难不成想做败家子?所以贾政这样做是未雨绸缪,他的头脑还是蛮清醒的,目光也是看得挺远的。
“不肖种种大承挞伐”一回,看到了阶级斗争的残酷,贾政的凶残、冷血?贾政为啥打宝玉?因为宝玉一向不安心读书而喜与女子厮混;因为与贾府关系不怎么样的忠顺王府刚来人说宝玉拐跑了他们王府的戏子;因为贾环告密说金钏的死是因为宝玉想强奸她!多种因素结合起来,点燃了贾政心头的怒火,怒不可遏只好家法伺候。贾政打宝玉,是恨铁不成钢,是感到宝玉已无可救药才下了狠心,打在宝玉身上,痛在自己心上。难道贾政打错了?放在今天,碰到这种情况,一般父母会怎样对待?很可能学贾政,手段说不定比贾政毫不逊色!
当然贾政也有调查不明之过。
贾政之对待宝玉的方式,正体现了中国传统的思想意识。贾政虽然爱宝玉(所谓虎毒不食子,更何况人),但在个人爱子之心与家族利益(宝玉很可能是败家子)发生矛盾时,又毫不犹豫(也许有过激烈的心理斗争)选择了以家族利益为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