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地栽培可选用哪些黄瓜品种?

2025-04-04 01:00:33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1)适于早熟栽培的品种

长春密刺:植株长势较强,主蔓3~4节开始结瓜,瓜码密,瓜条长30~40厘米,刺多。较耐低温,适合温室和大棚冬春栽培。较抗枯萎病,不抗霜霉病。早熟、高产。

中农5号:一代杂交种。苗期生长速度快,植株长势强。主蔓结瓜为主,中后期回头瓜多,第一雌花着生在2~3节,瓜条发育快,结果集中。瓜长32厘米,单瓜重100~150克,瓜脆嫩清香,品质好。早熟性强,从播种到始收55~60天,比长春密刺早熟7~10天。较耐弱光、低温,抗病性强于长春密刺。前期产量为每亩1800~2300千克,总产量为5000~9000千克。适宜温室、日光温室及春季塑料大棚栽培。

津春3号:天津市农科院黄瓜研究所培育的一代杂交种。植株生长势强,叶片肥大,深绿色。分枝性中等,以主蔓结瓜为主,回头瓜多,单性结实力强。瓜长棒形,绿色,白刺,有棱,瓜长30厘米左右,瓜把长4厘米,单瓜重200克,瓜条顺直,风味佳。早熟,抗病力强,抗霜霉病和白粉病,病情指数分别比对照长春密刺低45.7%和60.5%,耐低温弱光能力强,适合越冬温室大棚栽培。一般亩产5000千克以上。

新泰密刺:植株长势中等,侧枝较少,主蔓结瓜为主,雌花着生在3~4节上,每隔1~2节出现1雌花。叶片较小,耐密植。瓜条深绿,表面光泽,棱及刺瘤不明显,刺白色、稀少,瓜长约35厘米,抗霜霉病及白粉病能力强于长春密刺,适于冬暖棚越冬栽培。

中农7号:植株长势强,生长快。第一雌花发生于主蔓2~3节,结瓜集中。瓜长30~35厘米,单瓜重150~200克,肉质脆嫩、味甜、品质好。早熟性强,从播种到始收60天左右,亩产5000~7000千克。较耐低温弱光,抗霜霉病、白粉病,适宜保护地春季栽培。

农大12:大棚专用一代杂交种。植株生长旺盛,耐低温。早熟性强,前期结瓜集中,定植后1个月可采收。瓜条长30厘米左右,品质好,亩产可达5000千克。耐霜霉病。

农大14:适于大棚和冬春温室栽培的一代杂交种。植株长势强,4~5节着生第一雌花,一株上长多条瓜可同时肥大生长。较抗霜霉病和白粉病。

津杂2号:第一雌花发生在3~4节上,侧枝瓜较多,瓜棒状,长37厘米左右,单瓜重150克,皮薄,瓜甜脆,品质好。抗霜霉病、白粉病、枯萎病能力强。适于早春温室及大中小拱棚栽培,亩产7500~10000千克。

津春2号:早熟性好,第一雌花节位为3~4节,前期产量高。瓜长32厘米,单瓜重200克,把短、肉厚,商品性好,亩产可达5000千克以上。抗霜霉病、白粉病。适于早春大棚栽培。

早丰1号:适于保护地栽培的极早熟一代杂种。幼苗墩实,不易徒长,植株健壮,耐寒性较强。主蔓第一雌花着生在2~4节,瓜码密,瓜长30厘米以上,品质好。抗霜霉病、白粉病和枯萎病。

(2)适于秋延迟栽培的黄瓜品种

津杂3号:中早熟,第一雌花节位为4~5节。长势强,主侧蔓均可结瓜,瓜条长31厘米左右,质脆清香,商品性好,亩产6500千克。抗病性强,适于中、小棚春露地及秋延后栽培。

津杂4号:早熟丰产,植株长势强。瓜长32厘米,商品性好,抗病性强,亩产6500千克以上,适于秋延后栽培。

中农4号:一代杂交种,中晚熟。植株长势强,主蔓结瓜为主,4~6节着生第一雌花,以后节节有雌花,结瓜早而集中,瓜长30~40厘米,顺直、肉厚、质脆。抗霜霉病、白粉病,最适宜秋大棚栽培。

中农1101:植株长势强,主蔓结瓜为主,第一雌花发生于5~8节,雌花密,结瓜集中。瓜长35~45厘米,单瓜重150~200克,品质好。抗病性强,适宜秋延后栽培,亩产5270千克。

夏丰1号:第一雌花发生于主蔓5~7节,瓜生长快,瓜形好,瓜长30厘米。抗霜霉病和白粉病,适于秋延后栽培。

龙杂黄2号:一代杂交种,植株长势强。第一雌花发生在3~4节,且连续着生雌花,瓜长30厘米,平均单瓜重250克。早熟抗病,平均亩产4000千克。适于秋延后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