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老话,叫“一寸长一寸强”,你的武器比对面的长,进攻时就会先打到对方,尤其是在冷兵器时代,两军交战基本都是靠步兵战阵对垒,基本上都是近战,你的武器越长,在对方还没有近身时,你就已经将他们杀死了!所以才会选择长枪作为常规武器。但是,在长枪之前,还有一种更长的武器,那便是长矛。
在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都选择了很长的“长矛”,后来还传到了欧洲,我们熟知的马其顿王国,亚历山大就是靠人手一根长矛,在欧洲所向披靡,毫无对手!一直到中世纪,长矛都是欧洲军队的常规武器。
但是,我国在战国末期,就淘汰了长矛,从而选择了稍微短一些的长枪。这是为什么呢?
第一,长矛本身很长,又很重,这就导致了它很笨重,挥舞起来也很不灵活,两军冲锋时,一旦被对方近身,那么长矛的作用就很小了,不过,长矛军一般都是战阵,前面举盾,从盾的缝隙中挥矛,这就让敌军不是那么好近身了,这个战阵确实在一段时间内是无敌的。
第二,秦国在战国后期时发明了一种强弓,有点像之后的弩箭,这种弓箭的威力极大,能突破盾牌和盔甲的防御,所以,极不灵活的长矛军总是被弓箭打乱,随后那些拿着大刀和长剑的敌军,就会趁机将你的长矛军杀得片甲不留。
第三,战国时期,各国开始广泛使用骑兵,虽然在正面的冲锋中,骑兵并不能突破长矛阵的防守,但骑兵灵活啊,我等你摆好了长矛阵,我直接绕后砍你后背,等你调回来,我再迂回绕后。这样,长矛的作用就很小了。
第四,长矛的造价过高,且要求严格。一根长矛的材料,足够我做两三根长枪了,而且工艺还简单很多,最重要的是,骑兵枪阵的作用也比长矛阵大多了,那为什么不用长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