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喂养的宝宝每顿大概需要半个小时以上才能吃饱,吃饱了的宝宝一般不再进行吸允和吞烟,也不会再觅食,吃饱的宝宝可以肚子微胀、安静的玩耍或者睡眠,这样的宝宝多数已经吃饱。
母乳是六个月以下儿童最好的食物和饮料,可以满足6个月以下宝宝的所有营养需求,并且可以给宝宝提供免疫因子,六个月以内吃母乳的宝宝可以少生病,所以建议六个月以内的宝宝都应该要纯母乳喂养。
母亲可以根据宝宝吮吸乳汁时的状态进行判断,比如宝宝吃饱的时候,宝宝会主动停止吮吸。另外宝宝吃饱的时候,会从哭闹的状态逐渐变为平静,甚至进入睡眠状态。此外宝宝吃饱的时候乳房也会变得比较软。
母乳喂养如何判断宝宝是否吃饱。如果单纯依靠母乳喂养婴儿的24小时小便次数达六次以上,吃奶量充足,婴儿吃饱的一种表现,如果每天24小时小便次数不足五次就说明奶量不足,没有吃饱,婴儿体重的变化状况往往能表明宝宝是吃饱了还是饥饿,六个月内的婴儿平均每天增加体重六百克或至少每周递增125克,大于六月的婴儿平均每月体重增加五百克,这些可能说明母乳充足婴儿吃得饱,若婴儿的体重增加不到上述标准,而且相差较大,在排除了疾病之后,多说明奶量不足婴儿吃不饱。
母乳喂养判断宝宝吃饱了没可以根据宝宝的吃奶状态,宝宝在吃饱奶后通常会表现血吸力减弱,也可能会出现不允许的情况,宝宝现在比较小,胃部发育还不完善,避免给宝宝过多的喂奶。过多的喂奶可能会引起消化不良的情况,消化不良会导致腹部胀痛、食欲下降、恶心和呕吐的症状,妈妈可以根据温度的变化,适当的给宝宝添加衣物,避免皮肤受凉而出现感冒的情况。
1、体重情况
母乳喂养是比较好的方式,经常母乳喂养的妈妈可以通过宝宝的体重变化来判断是否吃饱了。当然每天的变化是非常小的,最好间隔半个月或者是一个月的时间,来查看宝宝的体重有没有出现增长的情况,从而判断是否吃饱了。具体来说纯母乳喂养的宝宝,每个月的体重都会增长1公斤左右。
2、吃奶的次数以及吃奶后乳房的情况
母乳喂养可以通过宝宝吃奶的次数来判断吃奶的情况。一般来说大概两到三小时,宝宝就需要吃一次奶,每次吃奶的时间大概在半个小时左右。而且婴儿吃饱以后,一般不会出现哭闹的现象。宝妈在喂奶吃钱,乳房是很胀很满的状态,而喂完宝宝以后,乳房就会出现很空、很瘪的情况,通常说明宝宝吃饱了。
3、宝宝的睡眠时间以及排尿次数
一般来说宝宝吃饱以后,会进入睡眠的状态,而且是一种比较安静的,睡觉时间比较长。当然如果宝宝没有吃饱,一般睡觉睡一会可能就会出现哭闹的情况,主要是因为宝宝饿了,通过哭闹来表达自己的状态。当然奶量足,吃的比较饱的宝宝还体现在排尿次数方面。如果宝宝每天排尿八次左右,而且正常排便,一般都说明宝宝处于比较好的吃饱的状态。如果宝宝长时间没有排尿或者是排便,那么就需要担心宝宝是否吃饱,最好增加奶粉喂养。
刚出生的宝宝胃是很小的,所以在刚出生的几天吃母乳是吃不了多少的,宝宝到了一个月以后母乳量逐渐的增加。但是在这期间不能让宝宝饿着也不能让宝宝吃太饱,都会使宝宝受到伤害。那么母乳喂养怎么判断宝宝是否吃饱?
1、母乳喂养的宝宝可以通过观察宝宝吃奶后的表现来判断宝宝是否吃饱,一般宝宝在吃奶后有饱感了就能够快速的入睡,并且睡眠的时间比较长。如果宝宝吃奶后哭闹不安,并且不睡觉不安稳或者睡一会儿就醒则说明宝宝并没有吃饱,需要在下次的时候给宝宝增加奶量。
2、可以根据宝宝平时的吃奶量来判断是否吃饱,如果大人的乳液比较多,宝宝吃奶后有饱腹感了就会停止吸奶,如果大人的乳液少,宝宝在将乳液吃完之后还会有哭闹,找奶的现象就说明宝宝没有吃饱,可以在进行奶粉喂养。
3、如果宝宝能够保证每天正常的排便,而且排便的量是可以的,中等偏上,通常也提示奶量摄入充足。另外判断宝宝是否吃饱,最好的方法就是需要动态的观察一段时间宝宝的体重变化,需要的时间略长一些,如果某段时间的体重增长是理想的,说明这一段时间宝宝的能量摄入是充足的。
母乳够不够吃,可以从宝宝饮食频次、大便情况、精神状况和体重变化进行判断。
母乳不足时,宝宝常出现以下表现,
(1)饮食频次增加:宝宝吃饱以后一般能睡2至3个小时,或者间隔2至3小时之后再吃下一顿。若宝宝刚吃完奶,间隔1小时甚至半小时后,表现出哭闹、想吃奶时,则说明母乳可能不足。
(2)大小便改变:母乳喂养的宝宝一般每日小便6次以上,大便3至4次左右,且正常情况下宝宝大便为稀糊状。若出现大便和小便次数变少、大便变稀、有绿色泡沫样等异常时,则提示母乳不足。
(3)精神改变:正常情况下,宝宝在吃完奶后精神饱满,若宝宝表现为精神萎靡,则提示母乳不足。
(4)体重变化:母乳充足的宝宝,体重呈增长趋势,若宝宝体重增长缓慢,则说明母乳可能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