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登知识超市—38.邵一鸣---管理你的情绪(完结) 可以作为参考
为大家整理了一份个人知识提升的学习资源,包括这两年很火的短视频直播带货运营,各大渠道引流,视频剪辑和有声书等资源,每个分表格都是不同的类目,需要什么切换即可。后面会不断汇聚更多优秀学习资源,供大家交流分享学习,需要的可以先收藏转存,有时间慢慢看~
樊登读书会个人学习提升课程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kitPPM6Pep9yyhDKZohlVw
提取码:2D72
我们只有真正了解情绪的来源,才可以在情绪管理方面有所作为,通常人们对情绪的了解很少,面对负面情绪,甚至感觉到无能为力,常常被它牵着鼻子走。
通常人们处理自己的情绪只有三种途径:
1、忍,隐藏在心里。
2、发,发泄出来。
3、逃,使自己忙碌不去想有关的事情。
其实这三种途径都没有效果,容易在日后形成后贵症。 “NLP”学问在处理个人情绪上有很多技巧,可以分为两种,治标和治本,鉴于篇幅的限制不能完全给你展开,我给你说个框架,如果你觉得有用的话,可以去找相关的书箱或者课程学习。
治标的技巧可分为四类:
1、消除。
把事情引起的情绪消除掉,使自己在回忆那件事情的时候,内心感到平静。这类的技巧,包括,快速眼球转动法,消除因亲人去世的悲伤法,改变经验元素法等,比较复杂的技巧,有消除恐惧法,重塑印记法,或者情绪失常法等。
2、淡化。
把内心的大部分情绪感受化解,只剩你轻微的感觉,这类技巧包括现场处理法,逐步抽离法,生理平衡法,混合法,海灵格法等。
3、运用。
几乎所有的负面情绪,都有其真正的意义和价值,不是给我们力量便是指引我们行动方向,所以,凭着内心的情绪,我们可以做很多,使自己提升、三赢的事。
4、配合。
接受内心的情绪,做最能配合它的事。就如疲倦时不宜开车,心情不好时避免做出重要的决定,愤怒和有压力时去运动而不要谈判,担忧和伤感时把需要处理的事情减到最少!
治本的技巧也可以分为三类:
1、改变本人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
因为情绪的真正来源是一个人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当它们改变了,同样的事情出现时,个人的情绪状态会变得不同,这类技巧包括:换框法、信念种入法,价值定位法等。如果所涉及的信念属于“身份”的层次,则自我整合法、接受自己法等会很有效。
2、处理涉及本人身份层次的问题——这可以是一些关于身份的局限性信念,或者与家族系统有关的身份问题,可以运用家庭系统排列方面的概念和技巧作出处理。
3、提升本人的思维处理能力,这类技巧,在于增加一个人的智慧,不能寄希望于学习一两个专辑,技巧便能达到完满的境界,还需要不断的修炼。
若能在每一件事中都充分地利用以上的技巧,从内而外地管理自己的情绪,相信人生里绝大部分的困扰都不会出现。
“你脾气真臭”,“你怎么说话老是带刺呢”,“你就不能好好说话”.......
于是,不会好好说话,就有了许多“好好说话”的课程、书籍。
可是,细想,平时,咱也是个安静的美女子(美男子),
脾气上来了,就“暴走”了,哪还能好好说话呢?
高高在上的房价、拥挤的交通、拥挤的人群、生活的压力......
焦虑、迷茫、空虚、愤怒,高兴的事好像没多少,烦心的事却一堆,
强颜欢笑,假装安静,内心的情感像随时爆发的火山,一触即发。
客观的原因总是那么多,可人生毕竟是要追求幸福的人生,不是吗?
远离那个扣动糟糕情绪的扳机,
让情绪“不伤人、不伤己”,还能把自己的情感正当表达出来,
岂不是上上之策。
一、在“刺激”和“回应”之间你有选择权。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第一个习惯:积极主动,是其他六个习惯的基础。
培养这个习惯的关键前提:就是你一定要相信“在“刺激”和“回应”之间你有选择权”。
先看下面的故事
某个周六的晴朗早晨,男人跟往常一样,开着保时捷出发了。在来到一个没预料到的转弯前,他减速换挡,准备应对前方二百米的急转弯,踩了下刹车,正在这时,从转弯处冲出来一辆车,好像方向盘失灵似的要冲下悬崖。千钧一发之际又拐了回来,加速,进入了反向车道,这是怎么回事?男人踩下了急刹车,那辆车以蛇形路线向南驶来,男人觉得马上要撞上的时候,车向左转,两车擦肩而过。
此时,一位漂亮女士从车窗探出头来,
以最大的声音叫道:“猪”。
开什么玩笑?男人一下子火了,怒吼回去:“丑八怪”。
到底是谁不会开车啊?怒吼之后,男人的心情稍微舒畅些,对于那种女人,还是说得过分一些,比较恰当。
然后他加大油门,刚一转弯,就撞上一群猪。 选自乔尔.亚瑟.巴克《规范的力量》
故事中的男人,受固有思维模式的影响,愤怒的情绪立马上来,结果真撞上一群“猪”了。
情绪会让人失去判断力,而坏的情绪会让人做出错误的事,甚至危及生命。
马路上互相斗气的轿车,小区里挡车引起的吵架、打架,工作中遇到难沟通的同事带来的沮丧。
想想我们想要的结果,当遇到糟糕的情绪时,选择积极主动,看到情绪背后的事实,让理智地大脑战胜情绪的大脑,夺回控制权。
情绪 背后的意义
愤怒
受到了侵犯
委屈
提醒自己要维护权利
恐惧
缺少解决策略,提醒自己要想办法
焦虑
提醒自己要有明确的目标
悲伤
对失去的正常哀悼和告别
情绪被触发后,我们可以选择,在情绪被触发前,我们也可以做好准备,不要扣动糟糕情绪的扳机。
比如:开车前告诉自己要情绪平和,安全第一,如果别人插队,自己就让一下,或许别人真的有急事。
工作中遇到不配合的同事,想想或许同事到了生理期,不跟她一般见识,自己按流程办事就好。
这或许真的很难,但很值得。
二、情绪需要出口,用STATE陈述法,不伤人,不伤己。
《关键对话》中提到了“STATE陈述法”
share your facts 分享你的事实
tell your story 说出你的故事
ask for other‘s paths 邀请他人表达他们的“行为路径”
talk tentatively 进行试探性讨论
encourage testing 鼓励别人尝试分享
当你和客户进行“渠道推销方案”沟通时,客户提出了要提高“分成”,这个突然的建议让你很愤怒,之前谈好的价格怎么能说改就改呢?
这时,该怎么表达呢?
如果直接说“你这不是欺负人嘛,这个时候提出提高分成,趁火打劫嘛,巴拉巴拉......”
最后的结果就变成了一场吵架,事没办成。
如果说:
“对于您提出的提高分成这个事情,我听到后感觉震惊,您能说一下这么做对整个销售的影响,我们一起讨论下方案的可行性,您说呢?”
也许,合作方对产品的销售进行过分析,认为销量会有一定幅度提升,并且准备增加一些促销措施来提升销量,综合考虑提出了意见,背后的原因也合情合理。
了解了合作方的意见后,之前的愤怒就会消除许多,进入到理性脑,分析事实,提供更为符合实际的解决方案,比如,如果销量达到原销量的150%,提成比例为多少。从而获得双方都满意的结果,达到双方的共同目的。
你看,这么表达既达到了目的,又表达了情绪,岂不是你好,我好,大家好。
这个方法在男女朋友或夫妻之间,用起来会获得让你意外的好效果。
有一次,在家里,我像以前一样,一回来就把衣服放在了凳子上,老婆看见了,就没好气地说:“你就不能回来把衣服放在门后的衣架上,把家里弄的脏的。”
我这心里,翻江倒海,情绪立马上来了,心想“不就是放个衣服吗,至于吗”,转念一想,咱学了情绪管理的方法,为的就是控制情绪,不能白学啊,于是跟老婆说“老婆,我确实是乱放了衣服(我的事实),但乱放衣服我认为不至于把家里弄脏,我对你的说法有些生气(我的故事),你是不是希望我能把衣服放在衣架上而不是凳子上?(邀请老婆表达她的行为路径)因为这个生气,是吗?(进行尝试性讨论),我想听听你的想法。(鼓励别人尝试分享)”。
这么说完既表达了事实,又把自己的情绪表达出来,并与老婆就矛盾的地方达成一致,不会将战火升级到人生攻击。
我们的行为产生路径:
事件-->故事-->情绪-->行为
常常产生情绪是因为,我们把事件按自己的想法讲了一个自己认为的故事,而我们又常常会对自己讲着三种故事:
受害者的故事(拒绝承认自己的问题)
坏人的故事(都是他们的错)
无助者的故事(我无能为力,沉默或语言暴力是唯一选择)
记得给自己讲一个好故事,有个好心情。
三、好的沟通,好的情绪,前提是先建立安全的氛围。
从小父母就告诉我们,到了XXX家里,不要干这干那,懂得看别人脸色。工作上,别光干活,得懂得看领导脸色。去丈母娘家了,别傻呼呼地站着,机灵点,懂得看女方父母脸色......
要是,别人脸都绿了,你还在说让别人脸绿的事,还不自知,那你可就真的情商低到零以下了。
别人心情好了,自然帮你办事的难度就降低了,这也就是为什么“酒桌文化”这么盛行,喝高兴了,什么都好说。
建立好的、安全的沟通氛围,才是好的沟通方式。
如何建立安全氛围呢?
心理学上研究表明:人们对彼此说什么不关心,更关心的是对方为什么说。就是说,人们对对方表达的动机更容易感受到。
正如图中所示。
相互尊重上出了问题:
1、如果动机被对方否定了,即被认为没有受到尊重,那就要毫不犹豫地道歉。
2、如果发现某些问题上存在误解,沟通误解的地方,找到差异,确认各自表达的意思。
共同目标上出了问题:
3、如果双方上因为表达上的问题,则要沟通误解的地方,确认信息。
4、如果双方在共同目标上确实存在差异,那就要需求创建共同目标。
简单来说,就是要以相互尊重,达到共同目标,以终为始,去思考安全气氛是因为哪个地方出现了问题,然后去针对性解决。
受到尊重,人才会安全,有共同的奋斗目标,才不至于被“卖”。
总结:
记住在刺激和回应之间你永远有选择权,
用STATE陈述法表达,不伤人,不伤己,
如果因为情绪,沟通破裂,沟通不下去,记得,想继续一定要先建立安全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