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滴从焊丝端头脱落后,通过电弧空间自由运动一段距离后落入熔池的过渡形式称为自由过渡。因条件不同,熔滴的自由过渡又可分为滴状过渡和喷射过渡两种形式。
焊接电流较小时,熔滴的直径大于焊丝直径,当熔滴的尺寸足够大时,主要依靠重力将熔滴缩短拉断,熔滴落入熔池,熔滴的这种过渡形式称为滴状过渡。
(1)轴向滴状过渡:焊条电弧焊、富氩混合气体保护焊时,熔滴在脱离焊条(丝)前处于轴向(下垂)位置(平焊时),脱离焊条(丝)后也沿焊条(丝)轴向落入熔池,这种过渡形式称为滴状过渡。
(2)非轴向滴状过渡:多原子气氛(co2、n2、h2)中,阻碍熔滴过渡的力大于熔滴的重力,熔滴在脱离焊丝之前就偏离轴线,甚至上翘,在脱离焊丝之后,熔滴一般不能沿焊丝轴向过渡,形成飞溅,称为熔滴的非轴向滴状过滤。
熔滴呈细小颗粒并以喷射状态快速通过电弧空间向熔池过渡的形式,称为喷射过渡,喷射过渡可分为射滴过渡和射流过渡两种形式。
(1)射滴过渡:在某些条件下,形成的熔滴尺寸与焊丝直径相近,焊丝金属以较明显的分离熔滴形式和较高的速度沿焊丝轴向射向熔滴的过渡形式,称为射滴过渡。
(2)射流过渡:在某些条件下,因电弧热和电弧力的作用,焊丝端头熔化的金属压成铅笔尖状,以细小的熔滴从液柱尖端高速轴向射入熔池的过渡形式,称为射流过渡。这些直径远小于焊丝直径的熔滴过渡,频率很高,看上去好像是在焊丝端部存在一条流向熔池的金属液流。
熔滴过渡状态是指焊条熔化后滴入熔池的状态。对熔滴过渡产生影响的因素包括保护气体的种类和成分,焊接电流和电压,焊条的成分和直径等。
1.
粒状熔滴过渡(Globular
transfer)
指熔滴直径比所使用的wire直径大时的过渡状态。可以细分为低电流和中间程度的焊接电流范围内所产生的drop
transfer和较高电流co2焊接时产生的repelled
transfer。
2.短路熔滴过渡
(Short
circuiting
transfer)
Wire端部产生的熔滴与熔池直接接触过渡。在低电流电压co2焊接时,或在惰性气体成分高的焊接条件下,即MAG或MIG焊接时会出现。
3.旋转熔滴Rotating
transfer
:
在GMAW的大电流领域产生的现象。由于电流越高熔合效率越高,因此从效率方面考虑时电流越高越好。但是与其相对应缺点是很难控制熔池,易产生焊接不良。目前对提高焊接效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
rotating
mode的
control方面。
4.射流过渡
Spray
transfer
:
是指比焊接wire小的熔滴的过渡状态。在较高电流中Ar主成份的保护气体焊接时产生。喷雾过渡时熔滴一滴一滴有规律的过渡,因此称为projected
transfer。熔化后滴落的wire前端形成小的粒状,熔滴以流淌的状态过渡,称为
streaming
transfer
。另外熔化的wire前端拉长并高速旋转的过渡称为rotating
transfer。
5.球状体过渡
前端熔化金属变大形成球状,继而发展为比表面张力还重的大粒熔滴,向母材侧落下过渡的形态叫球状体过渡。这种形式在CO2焊接的电流区更明显。因熔滴过渡时不是直落而下,所以焊缝略显不规则,飞溅也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