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有效提问

2024-11-16 15:38:34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一、什么是有效提问?在幼儿园教育中,如何做到有效提问是每位幼儿教师所头疼的问题。就我个人认为,在对幼儿提问时,要做到以下几点:(一)、启发性:即所提问题能够给幼儿以指向性,让幼儿明白所提问题的大致方向。(二)、层次性:即所提问题要做到由浅入深,不能追求一蹴而就。(三)、情趣性:对幼儿提的问题,一定要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四)、开发性:即所提问题能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二、 幼儿教师在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一)提出的问题没有经过认真的课前准备,随意性较大 一些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提出问题时由于没有充分的考虑和思索或不能查到更多的资料,准备很不充分,或提问带有随意性,不是按照本节课教学要求向幼儿提出问题,提出的问题不着边际,使孩子们的思维游离了课堂教学中心。 例如:在大班语言教学活动中,课堂教学的主题是“美丽的春天”,教师要引导幼儿叙述春天美丽的景色,教师可以从让幼儿叙述春天看到的花草树木讲起。但教师在一开始就提问“在这么美丽的景色里,你最想做什么?大家说一说?”然后就让小朋友举手发言,这个问题不错,可以使幼儿加深对美好景色的认识,但是因为没有放在恰当的时候提出,所以显得太随意了,没有起到好的效果。(二)提问的语言贫乏不生动,调动不了幼儿的积极性 孩子们喜欢新鲜的、有吸引力的、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可有些教师的提问如同一杯白开水,让孩子们在回答问题时产生不了兴趣。这样,很多孩子都不愿或不敢回答问题,课堂气氛单调乏味。所以教师应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加上适当的语气甚至运用肢体语言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提出的问题富于启发性,语言生动形象。 例如在一次大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教幼儿学习7的组成,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老师一直采用:“7还可以分成几和几?”这样一问题向幼儿提问。语言枯燥又单调,一遍又一遍的提问使幼儿感到越来越枯燥、厌烦,没有一点积极性,慢慢地开始不集中注意力、开起了小差。正是因为教师的提问太过于乏味,吸引不了幼儿,才导致了不良后果,影响了教学效果。 (三)没有充分考虑问题的内容,不会对提问加以引导和控制 教学中常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是幼儿回答问题积极性很高,不让他说他也要说;二是幼儿不懂回答问题的方法,不懂思考问题的方法,老师提出问题后幼儿乱说,课堂活而乱。出现以上两种情况使得有些教师不知所措,使下一个环节的教学无法进行。 例如:大班科学活动课上教学关于熊猫的知识,可是老师提问:“你喜欢什么动物啊?”因为班上小朋友家里养宠物的比较多,大多数小朋友对这个问题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室里的气氛立刻就活跃了起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没有经验去加以控制,只是与一些坐在前排离自己较近的幼儿进行交流,结果课堂变得混乱不堪无法控制。(四)提问没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征,不切合幼儿实际情况 对于不同的年龄班,提问的要求不同,教师应该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小班的提问应具体明确,小问题一个个地问,不可以提几个连续性的问题,大班则不能提太简单的问题,要提些有点深度、概括性的、多样性的问题,中班幼儿适中即可。例如:大班折纸活动课——“会变的树”。老师先拿出一张画有一棵树的纸,对小朋友说:“你们看,这是什么啊?”小朋友回答:“一棵树”。老师说:“很好,下面老师要给大家变魔术。”于是就拉开纸张,“哇”——伴着小朋友的欢呼声,笔者发现原来是纸张上的树变高了,开始看到的是折叠后的纸张,现在全部展开,所以变高了。然后教师给小朋友看了几遍后,提问:“你们知道为什么树会变高吗?请知道的小朋友告诉我?”。此问题一出,很多小朋友跃跃欲试,但是由于知识结构的限制,很少有小朋友回答正确。而老师也无法用一种儿童能够容易理解的言语来表达。因此只能说这个问题提的不切实际。最后老师只能用“跟我一起折”、“是这样折的”、“不对,再看我折一遍”这样一些话来教幼儿折纸,浪费了很多教学时间。三、 解决问题的建设性对策 (一)注意提出问题的特性1.提出的问题要符合幼儿年龄特性 幼儿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因其知识结构及思考能力的多种原因限制,他们不可能对一个问题有多方面、深层次的思考,不能做到很好的把握问题的内涵,因此教师的提问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性,问题的难度要适宜,提出的问题使幼儿能够接受,在幼儿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例如:音乐教学活动中让幼儿欣赏《狮王进行曲》,当活动快结束的时候,老师提问:“这首曲子表现了狮王怎么的情绪?”可是幼儿缺乏这样细致的情境体验,是难以回答这类问题的,应该换个幼儿能理解的问题:“这首曲子欣赏完了,大家知不知道狮王的心情是怎样的啊?开心的?还是难过的?”这样的提问就符合幼儿的年龄会让幼儿容易理解容易回答。 2.问题的表述要明确,不能产生疑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问应具体明确,以便幼儿回答。因为幼儿经验少,对许多概念还不是很明确,提模糊不清的问题,容易对幼儿产生误导,发生不必要的错误,浪费课堂时间,耽误教学目标的完成。 如科学活动中,教师向幼儿提问:“鸡蛋是谁下的?”于是幼儿七嘴八舌把能下蛋的动物名字全都说出来,很显然这个问题使幼儿产生了疑义,回答出乎意料。所以教师应问:“是公鸡会下蛋,还是母鸡会下蛋呢?”这样的问题就清晰明了许多,幼儿可以很容易作出选择,说出答案:母鸡会下蛋。3.提出的问题要有系统性,不能杂乱无章 教师在活动中可以根据具体的目的,合理的安排问题的难易次序,一般以认知性问题在前,理解性问题次之,创造性问题最后。这样,既体现了活动中教师由浅入深的引导,又为幼儿积极主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提供了“脚手架”。例如诗歌教学“家”。教师首先提认知性问题:“今天老师带来一副美丽的图画,我们一起来看看图画上都有些什么?”(答案:天空、树木、河水、花儿);其次是提理解性问题:“天空是什么样子的?树木长得怎样?河水是什么样的?”等等;最后是提创造性问题:“蓝蓝的天空、密密的树林、清清的小河会是谁家的呢?还有什么地方会是谁的家?”通过这样层层递进的提问,达到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4.提问要突出重点、难点,不能一概而论 教师在故事、诗歌等教学中,首先要认真进行分析,找出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然后据此考虑、设计问题,这样所提问题才有价值。教学重点是指幼儿应该掌握的内容,因此围绕教学重点要设计反复提问,使幼儿理解和掌握重点,从而保持思维的条理性、连续性和稳定性。至于教学难点就是幼儿学习掌握有困难的内容,教师就应该更加耐心地提问引导,让幼儿慢慢理解掌握所学内容。 例如故事《三个和尚》,主要是要对幼儿进行勤劳积极,不懒惰、不相互依赖的教育,所以应重点提出以下问题启发幼儿思考:大庙是怎么起火的?起火后三个和尚都想到什么?他们应该怎样做等等。这样的问题能启迪思维,揭示要害,使幼儿受到教育。这类问题应属于较高水平的提问,应在幼儿理解内容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幼儿的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注意选择合适的提问类型1.描述性提问:即让幼儿细致地观察并描述事物。如在出示大象的图片后可以向幼儿提问“大象的鼻子长得什么样?”,然后让幼儿来描述大象的鼻子。2.比较性提问:即启发幼儿比较事物的异同。 如在出示狮子和老虎的图片后可以向幼儿提问 “狮子和老虎有什么不同?”,这样能让幼儿开启心智,仔细观察两种动物。3.分类性提问:即启发和训练幼儿运用概念进行思维的提问 如可以给幼儿出示一些典型动物的图片,让幼儿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