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小提琴发音,更具有穿透力和感染力?

2025-04-04 12:18:52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本文出自--乐尘小提琴课堂,喜欢乐尘的文章,请记得关注、收藏、分享!)

颤指又称为揉弦,是按弦手指的指尖肌肉在其所按的音上,围绕该音作上下有规律的快速、连续均匀而富于弹性的“颤动“,使其音高、音色等发生变化,发出音色优美、动人心弦的“颤音”,这是最具表现魅力和最有个性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小提琴的演奏技巧丰富多彩,表现力强,在音色、音强及音速的变化等许多方面要比歌唱优越,但它感动人心的力量却不如歌唱,而运用颤指的方法可以使其发音更接近人声,更具有穿透力和感染力。

1.颤指的选择和运用

要根据乐曲的性质,内容、风格和个人的个性、爱好及手的条件等实际来确定,不可滥用。颤指从其主要动作的部位来看,通常可分为手腕颤指、手臂颤指和手指颤指三种、手腕颤指,是手以腕关节为轴心的活动为主,在手指,下臂等柑应的配合下,带动按弦的指尖肌肉在其音位上前后“滚动”,而产生颤音的指方法。它较适于演秦较为柔和与优美的乐音,也是较为普遍使用的颤指方法。手臂颤指,则是下臂以肘关节为轴心的活动为主,手指,手腕和上臂等相应配合,而产生颤音的颤指方法。它较适于演奏较为强烈的双音或和弦的颤音。手指指,是以指根关节为轴心的活动为主,手和腕等相应配合而产生酬音的颤指方法,它较适于演奏短音符的快速颤音。演奏者可以想像自己要奏出的颤音效果,并尽力把它做出来,以找到适合自己的颤指方法。最好是把上述三种各具特点又各有所长的颤指方法都学好,并能运用自如地控制其速度、力度和幅度,更好地表达乐曲的情感。实际上,这三种颤指的动作和方法是相互联系的,它们互相结合产生的颤音,将更具特色,更为动人练习颤指,一般要在音准具有较好基础之后进行为宜。练习时,要防止动作的僵硬和颤动动作不均匀等产生怪音的错误颤指,在练习和巩固音准时忌用颤指。

2.练习方法

首先手和整个身体要自然放松,防止一练颤指时就心理紧张,产生左于僵硬和紧抓琴颈等不良动作同时,拇指要与按弦指尖形成持琴的第二支点,让食指根自然地离开琴颈,给颤指的揉弦动作提供条件与方便。现将颤指的具体练习方法简述如下:

(1)将左手放在第三把位(因为在三把位时手的下部可以紧靠琴身边沿,使下臂保持相对稳定),下臂紧靠琴身的边沿使之相对稳定,中指自然弯曲地以指尖肌肉按在A弦的mi音上(手指按弦的力度要适当轻一些,切勿过大),手先做向后(稍偏右)拉的动作,中指未梢关节就会由弯曲而渐渐地平直,然后再做向前(稍偏左)推的动作,使中指末梢关节由平直而渐渐地弯曲起来。通过这样由慢到快、反复不断地均匀操作,就会使中指尖肌肉在略低或略高于E音之间均匀反复地“滚动”,待动作均匀、熟练并富于弹性后,再和右手运弓结合起来练习,颤音的效果就自然产生了。中指练好了,就可以同样的方法用其他手指在其他弦上练习颤指。当然,也有人在一开始练颤指时就和运弓结合起来练习,颤音的效果即时得到反馈,随时促使左手颤指动作的改进。这也是行之有效的练习方法。

(2)中指自然弯曲地以指尖肌肉按在第三把位D弦的la音上,手腕相对固定不动,按弦的指尖始终不离开弦和音位,下臂以肘为轴心,做向后(稍偏右)拉的动作,中指末梢关节随之由弯曲而渐渐平直然后做向前(稍偏左)推的动作,中指的末梢关节则随之由平直而渐渐弯曲起来。通过这样由慢到快的反复不断的均匀操作,中指尖肌肉就会以la音为中心,在其略低或略高之间反复而均匀地“滚动”,待动作均匀,熟练后,再和运弓一起练习,就可以奏出优美的颤音。这种方法,同样可以在其他的弦上用不同的手指进行练习。此法,同样可以在开始时左,右手一起练习

(3)用打弦的方法过渡到颤指。练习时可先在第三把上,按下列的谱例进行练习:

练习时,1指按弦的力量要自然适中,并始终保留在原音位上,第二个按弦手指(含2、3、4指)轻轻地触弦,再逐渐使它不触弦,最后只是让它在指板上方的空中颤动,直至带动全手加入撼动,过渡到成为颤指的动作,奏出颤音的效果。

(4)用琴头顶着墙的方法固定琴身,以上述方法练习颤指,会感到动作比较容易和获得较好的颤音效果。总之,方法只是一种手段,只要能奏出优美和理想的颤音,各种方法都可以尝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