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对于现在的德国有什么影响?

2024-11-19 01:31:54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二战直接导致了德国现在成不了像美国一样的超级大国,其影响力可能还没英法大

作为欧洲工业技术的典范和战争新游戏规则的开创者,为什么德国的两次大战都注定以失败收场?

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可谓是众说纷纭。有人说是希特勒缺乏战略头脑,不懂军事却喜欢越级指挥,导致德军在战场上失利;也有人说德国与意大利和日本这两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家伙结盟,尤其是“猪队友”意大利各种拖后腿,导致德国被迫改变战略部署。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这些答案虽然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总有隔靴搔痒的感觉,并不能真正让人信服。毕竟,战争不仅是武器层面的PK,更是背后综合国力的激烈竞争。要解答德国因何战败这个疑问,云石君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自然是德国地缘区位的劣势。

从整个欧洲大陆的地缘格局来看,德国地处欧洲的“十字路口”,夹在东西欧两大地缘势力中间,周围都是法国、英国、俄国等实力雄厚的老牌帝国主义国家。这种独特的地缘结构,对德国形成了天然的限制,使其很容易陷入四面受敌的不利境地。

当然从现实层面来看,德国的处境或许还没那么糟糕。虽然夹在东西欧之间,但德国由于自身实力强大(一战前德国经济已是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加上纳粹集权体制的加持,也有机会改变——毕竟中国古代据中原讨平四方的王朝不胜枚举,所以中原也不是完全不利于成就大业。

而对德国来说,如果能够一鼓作气,先搞定东西欧中的任何一个,然后再加以整合,反手去干另一个,同样也有得胜的希望——德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也都是这么构画的。

只不过,欧洲的地缘结构,实在是太奇葩了些。西欧方面,除了法国,还有一条英吉利海峡,海峡对面有个不列颠岛存在——这使得德国搞定西欧,不光要取得陆上优势,还得取得海上优势。

可问题是,在海洋时代,英国是名副其实的海上霸主,拥有强大的海军。至于德国虽有海,但受制于波罗的海的钳制,通向外洋的通道受到极大限制,再加上是后发国家,在海军方面根本无法与传统海上强国媲美。

纵观德国海军在一战二战的表现,对英国海军的极度畏惧是自始自终的,德国海军在一战的多数时间是龟缩在军港内钓鱼,等到最后上级命令他们出去与英国海军战斗时,德国海军拒不服从命令,还向命令他们的指挥官开火!鉴于德国海军如此差劲的表现,德军将领鲁登道夫送给了他们两个字:无能!

而往东,苏联虽然在两次大战的中前期都很被动,但国土面积广大,东西长1万多公里,拥有极大的战略纵深,这就意味着苏联一旦在西线上面临军事进攻,可以充分发挥以空间换时间的战略,依靠战略纵深和恶劣的气候来拖垮对手,靠消耗和时间来赢得胜利。这是苏联最大的地缘优势,在对抗拿破仑和希特勒的入侵时,苏联屡试不爽。

往西,要穿越英吉利海峡,往东,要面临苏联的战略纵深和恶劣气候,这些都意味着德国对东西欧的战争,必须是长期性的。如果对单一方向,那长期性还能维持下去,两面作战的长期性,这绝非德国可以承受,最后的失败自然也就不可避免。

其次,德国石油资源极度紧缺,军工业产能不足。

德国统一后,乘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春风,迅速成长为工业强国,到一战前,德国经济已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

按理说,有这样一份殷实的家底,德国无论如何都不会与资源紧缺、军工业产能不足扯上关系。其实不然。

战争是一场烧钱的游戏,到了现代战争,更是变成了烧能源的游戏,石油和煤炭就是支撑德国战争机器的两大能源。

德国最丰富的战略资源要数铁矿和煤矿。鲁尔工业区以煤矿闻名整个欧洲,这对德国的军事工业和其他工业非常重要,众多重工企业如克虏伯兵工厂强大的生产能力就证实了这一点。

与铁矿和煤矿的富足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石油资源的极度匮乏。

回答2:

二战后,德国作为战败国,被分成东西两部分,分别由英美法和苏联管制,以1961年柏林墙的建立为标志,德国分裂成东部的民主德国和西部的联邦德国,于89年拆除柏林墙,两德统一后,德国政府不得不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财力来消除这些差异,其影响甚至直到今天还有残余。

回答3:

二战前德国能够称霸欧洲,能够和美国、英国和日本抗衡,但是二战后,国内损失惨重,经济非常低迷,战后经济地位已经不及美国和英国等列强,直至今天也只能够和周边国家平起平坐,并不能超越。

回答4:

二战中,德国为了纳粹所谓“征服世界”的狂欢,直接损失了约1500万男性人口(包括被俘),且这些男性还都是青壮年,导致劳动力缺失,经济萧条。

回答5:

德国作为二战的发动者之一,遭到了盟军猛烈的炮火,满目疮痍,绝大部分壮年男性死于战争或为战俘,使其国内劳动力极其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