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末年崇祯皇帝自缢身亡之后,由于占据北京的大顺政权在统治过程中残暴无道,因此很快就失去了民心,最终不得不放弃北京城,逃亡陕西地区。在此之后入关的清军很轻松地就接管了空虚的北京城,并成为了中原地区的新统治者。
在获得统治权之后,清政府最先进行的尝试便是在北方地区清扫农民军势力,并试图重新构建稳定的地方行政秩序。这样的尝试在北方各个省份都面临着不同的困难。
而在农民起义活动最多的陕西地区,如何平定这些反抗武装,并以此保证陕西首府西安的安定是他们的首要问题。
陕西地区在明朝末年,由于地方行政的崩溃而存在许多问题,清政府根据这些特定的问题制定了相应的进攻计划,最终击败了此地的反清武装,保证了京城西北方向的安全。
如今的西安城楼
明末清初陕西地区的复杂政治形势
陕西作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一直都是中原政权十分重视的地区。不过在明朝末年的时候,这里的形势出现了极大的变动,让陕西从一个繁荣的省份逐渐变成了北方最不安定的地区。
丝绸之路上的中亚商人
造成这种改变的原因主要有三个,首先是明朝中后期,随着航海技术的进步以及东南沿海贸易的发展,明政府与欧洲诸国开始频繁通过海路进行贸易往来,这让曾经兴盛了千余年的丝绸之路变得萧条起来。而陕西地区本来有许多赖此为生的商人,这样的变化让他们的生活遭受了极大的冲击,陕西地区的经济发展也陷于停滞。
而且在明朝时,中亚地区的政治秩序也发生了剧变,帖木儿帝国的衰亡让中亚地区的政治形式发生震荡,这里的游牧团体如哈萨克,吉尔吉斯,乌兹别克人对这里的政治秩序造成了一定的困扰。这里居住的蒙古人和周边地区信奉喇嘛教的藏民之间,也经常爆发冲突,这让当地的政治更显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