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首先得点燃儿童作文兴趣的火花,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表达。“是我要说,我想写;而不是老师要我说,要我写。”那么,如何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呢?一、以教师的爱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心理学告诉我们,希望是人们奋斗的原动力。学生完成一篇作文后,都希望从老师那儿得到鼓励,得到承认。这种心理是积极的,向上的。如果成功,能激发兴趣;失败,兴趣就降落。学生初学写作,不可能十全十美,也不会一无是处。因此,教师不能以成人的目光去看待孩子们的文章。对写得好的作文可以从严要求,挑毛病,对写得差的作文,要以鼓励为主,注意捕捉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点点,也是难能可贵的。因为,正是这点滴的成绩,不断的积累,才促成学生作文水平的逐渐提高。教师的肯定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作文热情,坚定他们的信心,让学生从自己的习作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和乐趣。有经验的教师,对惧怕作文的学生,从不批评打击,而是循循善诱,启发指导,让学生从怕写作文到想写作文。
二、以快乐的活动激发儿童的表达欲望
正如赞可夫所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地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的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的词句。”这种情绪犹如发动机,学生一旦心弦触动,就能激发写作欲望。因此,将作文指导寓于快乐的活动之中就能起到这样的效果。有教师在教观察作文《我心爱的玩具》时,让学生先玩游戏,后写作文。教师首先把学生的玩具挑几件摆在课桌上,用布盖好。然后教学生唱儿歌:“奇妙的布下东西多,让我上来摸一摸,摸出来看看是什么,观察细致再说说。”教师先示范怎样摸,假设摸出一个皮球,教师就说:“这是一个皮球,它圆圆的,一拍就跳得老高,我一边走,一边拍皮球。”然后,就轮流由学生开始体验摸,摸到什么玩具就把什么玩具的样子说出来。学生兴趣盎然。教师紧紧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出示一件其他玩具,指导学生按“整体—部分—整体”的顺序叙述玩具的形状、图案、构造和玩法。最后,让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玩具观察写作文,学生兴趣高涨。其他类型的作文也有法可循,教师要善于思考。
三、说笑话,激兴趣,练写作
孩子们喜欢听笑话,说笑话。儿童的生活离不开笑话。健康诙谐的笑话,不但能让孩子们享受快乐,更能让孩子们在欣赏笑话的过程中,增长知识,启迪智慧,受到美的熏陶。日常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养成收集健康的笑话的习惯,书本中的笑话,生活中的笑话……指导学生在收集笑话的过程中,学会观察、思考,从而发掘生活中值得欢笑、令人深思的东西;在课堂内外交流时,体会笑话夸张、想象、幽默的表现手法。由于兴趣的驱使,孩子们会不由自主去收集、体会、感悟那些语句不通、重复啰嗦、错用标点、说话不吉利等类型的笑话。逐步养成说准确、简练、生动、风趣幽默的话,写准确、简练、生动、风趣幽默的句子、小故事等。
四、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创设一定的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文教学时,教师如能根据写作内容给学生创设某种情境,渲染写作气氛,学生就会触“境”生情,自然地进入写作境地。如,有个教师在教学《发生在身边里的一件事》时,让学生表演一个同学放学回家的路上,遇到一个盲人正欲走过车水马龙的红绿灯路口,情况危急,这个同学毫不犹豫地去牵上盲人,回到人行道,等到绿灯亮起,才搀扶盲人走过红绿灯。由于情境提示,同学们在写这件事时,充分发挥想象,把事情发生的时间、起因、经过、结果写得清清楚楚,在写经过时,借助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突出了“人间有爱”“助人为乐”“遵守交通规则”等。创设情境的方法和形式多种多样,如照片、影集、贴画、讲故事、户外活动等,只要运用得当,都能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
教师还可以发挥多媒体功能,利用生动、形象、逼真的视觉画面和音响,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体验情境,感受情境,从而有话可说,有事可写。
新课标要求“应通过写作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应重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提倡自主拟题,多写自由作文。养成多写多改、相互交流的习惯,对自己的文章进行审读、反思,主动吸纳、辩证分析他人的意见。乐于展示和评价各自的写作成果。”创设情境,写真人,说真话,诉真情,是每个小学语文教师的责任和义务。
童年不写童言,作文岂能快乐?为了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轻松快乐,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一次作文,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最能激发情感和启迪智慧的写作素材。
教师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学生写作的引路人,想方设法,点燃儿童作文兴趣的火花,指导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地去练习写作。只有持之以恒,学生的作文水平一定会大有长进。
您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尝试:
一、童话导入,激发兴趣
据心理学研究表明,刚入学不久的孩子喜好听童话故事,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转向寓言故事、英雄故事、科幻故事等.童话故事图文并茂,深受低年级学生的喜爱,加上了注音,可读性强,孩子爱读爱看.童话既可激发低年级学生读的兴趣,又可以通过续编、看图编、改编等手段拓宽学生的思路,从不同的层面构建写作的平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激燃学生的思维火花,激活学生的内驱力,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爱写、乐写”,奠定良好的写作基础.
一天,有个学生读到一个《交换节》的童话故事,讲的是孩子们和他们的父母互换角色.结果闹出了各种各样的笑话,遇到了许许多多的麻烦.他在午间兴致勃勃地读给同学们听.事后,同学们纷纷议论起来,七嘴八舌地说着,要是自己一下子做了爸爸妈妈,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见此情景,我灵机一动,把下午的语文课临时改成了说话课,又鼓励学生把自己想的、说的话写下来.学生们在想象的天地里自由驰骋,这时在语文课中学到的读写知识、积累的词汇就会被积极地调动起来,也不再害怕作文了.
二、玩玩写写,以玩促写
平淡枯燥的习作指导,学生易于疲劳,常有厌烦之感.明代教育家王阳明对如何激发儿童学习兴趣,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大抵儿童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萎.公教童子,必使之趋向鼓舞.心中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写作是艰苦的脑力劳动,但游戏为儿童创设了生动的情境,激发他们的情趣,同时也是发展儿童语言的重要方式.玩玩写写把动脑筋写变成动脑筋玩,化艰苦为乐趣,迁玩兴于写作,使其产生浓厚的表达欲,这样促使孩子写作文,写作效果自然会好.
在指导作文《吹泡泡》时,我就从玩入手,先让学生吹泡泡,在地上吹,看谁吹的大,吹的多;又一起到楼上吹,看着泡泡在阳光下闪着绚丽的色彩,荡荡悠悠地往下飘,刹时激起学生的强烈兴趣.再说说泡泡像什么,学生有的说像葡萄,有的说像糖葫芦,有的说像气球……我又让学生把泡泡当人,想象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学生有的说,泡泡飞到天上,跟白云姐姐捉迷藏.有的说,泡泡飞到大地妈妈的怀里,跟大地妈妈做游戏……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我又抓住时机,激发他们写的欲望,要他们自拟作文题,把所玩、所见、所感写下来.学生有了真切愉悦的体验,有了强烈的表达欲望,观察、思维、表达就在愉悦中和谐地统一起来了.
三、注重思维,引导写法
传统的作文教学,往往在强调多读多写时,忽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表现在作文的语感不强,语病较多,思路落入俗套,思维陷于混乱.为避免学生仓促成文,养成“想好再写”的习惯,在指导写作时,我要求学生每次作文都要在动笔之前想一想:根据题意,整理回忆脑中的材料,决定写哪些内容;确定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哪些最能表现你内心的感情,必须详写,哪些只要略写;怎样抓住特点细细描写,哪里只要一笔带过等等.
当然,这些指导都是共性的.它们虽是写好文章的前提,却容易使学生的思维陷入窠臼.低年级学生天真幼稚,富有幻想.因此,教师不能把他们的思维囿于一格,加以框框,要让他们的个性充分展示,使他们的思维和表达不受到任何限制.学生写作文犹如工人盖房子,这就要求教师注重学生生活素材和语言知识的积累.具体训练中将读与写有机结合,以读为基础,以读仿写,由写促读,日积月累,写出来的作文自然而然就不同了,这也是避免千篇一律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