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内前陆盆地的特殊风格

2024-10-27 16:14:03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陆内前陆盆地,除具有前述11项为前陆盆地所共有的风格以外,就自身特点而言,有以下几条值得在此强调。

一定处于老的具有周缘和弧后大陆边缘前陆盆地的外缘,并处在花式山链侧翼褶皱-冲断带的外缘或前锋地段。从其地位以及褶皱-冲断前后关系上看,将陆内前陆盆地称作“活化”、“复活”和“继后”都无不妥。

陆内前陆没有像周缘前陆盆地所具有的因洋壳在“B”式俯冲带上的消减而产生的增生楔,即没有同造山期的残留海阶段的复理石沉积组合。所有陆内前陆盆地仅有以陆相沉积和碎屑岩为主体的磨拉石组合(图2-53)。

由于沉积环境全部或主要是陆相,加上物源区就近来自流域面积有限的以横向地表径流充注的造山带,因而在盆地边缘以发育补偿性质的粗厚冲积和扇三角洲窄相带为特征。结合到中国西部,如果把塔里木碰撞(图1-4)以前,看做是具有俯冲山链和碰撞山链的造山阶段,则在从晚三叠纪至第四纪4期陆内前陆充填序列和构造层序地层格架中,可识别出每期陆内前陆沉积早期以快速沉降(n×10m~180m/Ma)和粗碎屑为代表的弹性挠曲发展阶段,以及其上带有的欠补偿环境中的基底塑性沉降阶段(见图2-54)。

与造山带之间的俯冲,是一种“A”型陆内俯冲,与造山带另一侧的“A”型陆内俯冲,在中国西部天山、昆仑山构成明显的花式背冲格局。

对中国西部而言,形成陆内前陆盆地的地球动力学背景,是欧亚板块自北向南的增生,直至青藏所在欧亚板块在始新世以来与印度板块的陆-陆碰撞产生的远距离聚敛效应(见图1-6,图1-7)。

两年以前,收到南京大学地质系卢华复教授的来信及发表在《国际地质论评》上的《塔里木盆地库车活化前陆》英文稿。笔者赞同他与Howell对前陆盆地三种类型的划分意见。为了表示对他的支持,兹将该文中涉及陆内、周缘及弧后前陆特征的一张对比表(表2-5)译出。

图2-53 天山和塔里木盆地北部构造地层地体概念图

(据Lu HuaFu及D.G.Howell,1994)

1—志留纪—泥盆纪消减带;2—石炭纪消减带;3—志留纪—泥盆纪火山弧;4—石炭纪火山弧;5—二叠纪岩浆弧;6—石炭纪弧前混杂岩(melange);7—志留纪-泥盆纪弧前混杂岩;8—活化前陆基底冲断带;9—活化前陆冲断带;10—二叠纪前陆盆地;11—活化前陆盆地

天山造山带:NO—北天山晚古生代大洋弧前混杂岩,CTVA—中天山晚古生代火山弧,BAVA—博格达晚古生代火山弧;T—吐鲁番-哈密地体,Y—伊犁地体,SO—南天山志留-泥盆大洋弧前混杂岩,SMA—南天山-北塔里木岩浆弧;塔里木盆地:KRFBT—柯坪活化前陆基底形变带,KLRFBT—库鲁克塔克活化前陆基底形变带,KRFT—库车活化前陆盆地冲断带,NTFT—北塔里木二叠纪—三叠纪前陆冲断带,WJSZ—西准噶尔缝合带,ASZ—阿尔泰缝合带

表2-5 前陆盆地3种类型(周缘、弧后、陆内)的特征对比

续表

图2-54 准噶尔盆地构造地层演化历史

(根据袁凤钿寄来的资料,1999)

示准噶尔晚古生代造山阶段之后,从P2-Tr前陆盆地或造陆阶段的沉积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