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分看重成绩,反而让学生产生焦虑、反感情绪,这样的例子很多。家长们望子成龙的心态可以理解,但做法各有差异,造成的结果也就各不相同。例如看待成绩,有的家长愿意花心思与孩子沟通,共同探究考试失利的原因;有的家长却只看重分数本身,孩子考砸了,不管三七二十一,劈头就是一顿臭骂,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有的孩子因此变得孤僻、叛逆,爱和父母唱反调。
追求分数是当前家庭教育中的重大误区之一。许多家长对孩子教育的着眼点只放在学习上,仅以学习成绩的好坏来评价孩子。只要孩子考试分数高,家长就可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反之,分数已变成迫使学生挨打、受骂,甚至出走、轻生的魔鬼。每个教育工作者都有责任反思自己:“为了让学生热爱学习和学会求知,我都做了些什么?”
案例:一位六年级的学生曾在日记中写到:记得小的时候,我第一次考到第一名,父母很高兴,带我去了“肯德基”。从此,我懂得了只有好成绩才能换得父母的奖赏。再大一些,我做了班干部,成绩一直很好,我发现成绩能带给父母最大的满足。一次,我考砸了,我拿着一张“惨不忍睹”的卷子回到家,父母的笑脸突然沉寂了,他们的表情露出了疑惑。从此,在父母面前我失去了往日的欢笑。我发现:原来父母的爱和笑都是根据“我的分数”来变化的。又有一次,我拿着一张依旧让父母失望的考卷问爸爸:“你们还喜欢我吗?”父亲一脸怒气,突然给了我一记重重的耳光。从此我失望了,哦,原来分数才是父母最疼爱的孩子。
分析:如今过于重视孩子考试分数的家长大有人在。许多家长当孩子放学后,首要的话题就是:今天有没有测验考试?考什么?班上最好的同学考了多少分?最差的呢?你考了多少分?排在第几等等。在这些家长的眼里。分数是衡量孩子的学习进步的还是退步的尺度,他们希望孩子的考分一次高于一次。如果孩子的分数低于上次,就认为孩子退步了。这些家长只从学习的静态观点来看问题,而不注意孩子学习的内容及难易程度。孩子得不到好分数,轻则训斥,重则打骂。从儿童心里发展来看,这样要求和对待孩子,不但不能促进孩子的学习,相反还可能对孩子的智力发展和性格形成造成不良的影响。
一、父母过分看重孩子的考试分数,容易造成孩子掌握知识的缺陷
案例:调查对象是本校的400多名学生和他们的父母。调查结果显示,孩子在孝顺方面的实际状况主要呈现两个特点:一是孩子体贴、关心父母的主动性差,知道父亲和母亲生日的分别仅占5.4%和8.3%;只有20%的子女能够帮助父母承担家务。二是较多孩子不愿听父母教诲。认为父母所说的话正确,能够经常听的孩子只占60%。
学历高,自然受人青睐,但上大学孩子就一定有出路吗?根据孩子的个人素质,要因人制宜,因人而异。孩子的性格,各方面的能力,都影响孩子长大后的生活。有的只会死读书,所以出现了当今的高分低能的“高材生”。这些高分儿又有什么能力服务社会,创造财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