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绘画的最大的差异是:东方偏向写意,西方偏向写实。
绘画理念上:西方绘画注重思维,东方的绘画更加注重情感。因此,西方绘画再现性强,形象逼真,具有更高的认识价值;而中国的绘画表现性强,抒情味浓,更加注重情与理的统一,诗与画的结合。
绘画透视上:这是最根本的,中国绘画在创作上重视构思,讲求意在笔先和形象思维,注重艺术形象的主客观统一;而西方绘画着重于焦点透视,比较客观科学地体现了物体的外观,真实客观是其主要特点。
绘画工具:绘画工具的不同也造就了中西方绘画的差异。毛笔、纸张、绘画颜料可谓独树一帜,更生动地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当然,当时整个西方社会的工艺水平也是很高的。
中西绘画都反映生活的真实,但方式不完全相同。西方绘画像戏剧电影一样,是通过逼真的外在形象来表现生活内在本质的真实;东方绘画像中国的戏剧一样,是通过近似的外在形象来表现生活内在本质的真实。
中西方绘画艺术犹如两座形貌各异的山峰,虽然同样具有令人回味无穷的艺术感染力,但却各成一体。在全球一体化的这一特定历史时期,中国绘画艺术与西方绘画艺术之间的交流也日渐密切。
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中西艺术内在本质的差异。也许正是中西方对待自然态度的不同使中西绘画放生了如此大的差异。
尽管它们有着很大的不同,但当今社会都是各取所需,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审美观,有着不同的爱好,因而他们选择的画风也不同。
扩展资料:
西方绘画与现代绘画差异,还反映在对于所谓再现的不同态度上。对于传统绘画来说,再现是其根本所在,也可以说是西方传统绘画的基本目标。
虽然相对于现代绘画而言,西方传统绘画以“再现性”为其主要特征,但是这种再现绝非对自然一成不变的描摹,这种写实带有浓厚的风格特色:时代的、民族的,以及艺术家个人的风格特色。
在致力于追求纯艺术的现代派画家看来,传统绘画搀杂太多的“非艺术的杂质”。实际上,西方传统绘画并不是不讲艺术,只不过是在讲究艺术性的同时,兼顾着诸多非艺术性的方面。这大概就是传统绘画区别于现代派绘画的重要标志。
传统绘画在艺术上的这种不纯粹性,主要表现在功利性和描述性等方面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西方绘画
绘画理念上:西方绘画注重思维,东方的绘画更加注重情感。因此,西方绘画再现性强,形象逼真,具有更高的认识价值,而中国的绘画表现性强,抒情味浓。
在西方,哲学对艺术的影响极大,科学与绘画关系密切,哲学的头脑和科学的素养使得画家养成以准确的头脑去观察自然,以清晰的几何学、逻辑学的方法去分析自然,再现自然。而中国绘画更加注重情与理的统一,诗与画的结合。
绘画透视上:这是最根本的,中国绘画在创作上重视构思,讲求意在笔先和形象思维,注重艺术形象的主客观统一。
造型上不拘于表面的肖似,而讲求“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和“不似之似”,在透视上将焦点(一点)透视与散点(多点)透视结合;而西方绘画着重于焦点透视,比较客观科学地体现了物体的外观,真实客观是其特点。
绘画工具:绘画工具的不同也造就了中西方绘画的差异。毛笔,纸张,绘画颜料可谓独树一帜,更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当然整个当时西方社会的工艺水平也是很高的。
西方人文在文艺复兴时期,思想波澜起伏,海纳百川形成了众多的艺术风格,功不在风格多少,而在于这一风气带动了人们的思想,不段的创新;
反观中国古代,由于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思想统治,迫使人们在一定框架中,不对君王,只对青山绿水,千年时间造就了中国画的辉煌,但也限制了中国绘画新时代的发展。
当然在明清两代发展起来的工笔绘画,在一定意义上也偏重了西方绘画的焦点透视(工笔建筑要稍少一些)。
总的来说,中国绘画讲究的是意境,画面的构图可以北地之山,南河之水,成竹在胸,山林水楼,人物花鸟,增减不在话下,而西方绘画造型严谨,焦点透视决定了其在构图上有所限制,但也更体现了西方绘画方寸之间的精工细。
扩展资料:
谈到东西方绘画的对比最大的差异是,东方偏向写意,西方偏向写实。中西绘画都反映生活的真实,但方式不完全相同。
西方绘画像戏剧电影一样,是通过逼真的外在形象来表现生活内在本质的真实;东方绘画像中国的戏剧一样,是通过近似的外在形象来表现生活内在本质的真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方绘画》
1、东方偏向写意,西方偏向写实。
西方绘画像戏剧电影一样,是通过逼真的外在形象来表现生活内在本质的真实;东方绘画像中国的戏剧一样,是通过近似的外在形象来表现生活内在本质的真实。
2、绘画理念
西方绘画注重思维,东方的绘画更加注重情感。
西方绘画再现性强,形象逼真,具有更高的认识价值,而中国的绘画表现性强,抒情味浓。
3、绘画透视
中国绘画在创作上重视构思,讲求意在笔先和形象思维,注重艺术形象的主客观统一。
西方绘画着重于焦点透视,比较客观科学地体现了物体的外观,真实客观是其特点。
4、绘画工具
东方使用毛笔宣纸,西方使用油画笔和油画布框。
1、中国画重视空白的运用,有 “虚实相生”的效果。
2、中国画重视艺术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以形写神”,讲究意境、神韵;散点透视。西 画则凌驾于自然之上,采用的是焦点透视,重写形。
3、中国画与书法有很深的渊源,即“书画同源”、“书画同法”。
4、中国画与诗有相通之处,因而推崇“画中有诗”;“诗中有画” 即“诗情画意”,而西画则不然。重形似、重再现、重理性、重时空、重光色效果。
5、中国画还经常使用印章,是点缀,也增加韵味和美感。
不同的意境
西方人崇尚开拓进取,故重客观探索,重对景写生,还原真实存在。这种静态固定观物作画,形成焦点透视,出现近大远小的物理性透视空间,无论是真景写生还是画家创作某种想象和虚构的题材,观者总能给自己找到一个固定的位置,使人产生身临其境,如观真景的感觉。
中国画则不然,中国人的“天人合一”观念形成的民族精神偏重和平、安逸、内向、追求主体投入客体的和谐统一,重视对客观事物所感所悟的自我表现,已达到物我相渗,主观的情和客观的景相交融,最终达到山性即我性,水情即我情,我与自然合二为一的境界。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绘画
对于中国古典绘画与西方传统绘画的区别来说,主要表现为下面四个方面:
1. 绘画工具材料的不同
中国绘画往往采用中国特制的毛笔、墨或颜料,在宣纸或绢帛上作画。中国画运用钩、勒、点等毛笔的不同技法,是中国画表现出无穷变化的线条情趣;且以墨代色,使墨色产生丰富而细微的色度变化,也就是“墨分五色”。
欧洲传统油画是用油质颜料在布、木板或厚纸板上画成,其特点是油画颜色丰富、鲜艳,覆盖力强,能够充分表现物体的质感,使绘画对象显得逼真可信,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
2. 造型语言的不同
中国画以线造型,线条中充满运动节奏美感。注重墨在空间处理上将不同时间、不同角度观察对象获得的形象特点有机结合起来。而欧洲传统油画以明暗色彩为造型手段,立体感强、光感强、质感强烈。油画客观性强,观察细致表准确,给人以强烈真是感。
西方是定点写生按焦点透视法描绘所见物象,偏重于对客体的描绘和对本体画面的构建。其利用色彩的变化,明暗对比,近大远小的焦点透视,在二维空间产生三维真实的幻象。
3. 审美价值的倾向不同
在审美倾向上,中国古典绘画则更加重视物象内在精神和作者主观情感的表现。中国绘画尚意,中表现、重情感,中国古典绘画根基于中国民族的基本哲学,即《易经》的宇宙观。以“天人合一”为其追求的至高境界。顾恺之“传神论”的提出使中国画从一开始就以“神”为中心,而以“形”为表现“神”的一种手段。“以形传神”成为中国绘画之要义,千古不易。
在欧洲传统油画中更加重视物象形貌逼真的再现。欧洲传统油画尚形,欧洲传统油画中再现、重理性。欧洲传统油画根基于“模仿自然”于“和谐的形式”的艺术观念,其意境渊源基础在于古希腊的雕刻与建筑。其宇宙观点仍是“人与物”、“心于境”的对立相视。 总之,两种画是两种理念的主导。
4.笔情墨趣与光影韵律不同
中国绘画讲究“笔精墨妙”,用笔要求笔力深沉,力透纸背,讲究“骨法用笔”;用墨主张以墨为主,以色为辅,讲究“墨分五色”。所谓“墨分五色”就是以水调节墨色的浓淡干湿,焦、浓、重、淡、清的墨色变化十分丰富,虽然不是五彩缤纷,却极为典雅稳重。
中国画主张以墨为主,以色为辅,但并非轻视色彩。中国画古称“丹青”。尤其唐宋时期的工笔重彩画,设色浓丽,艳而不俗,体现了极高的色彩技巧。然而宋元以来,随着文人画的兴盛,水墨写意画渐渐跃居前列,成为主流,文人画家们崇尚墨分五色,在黑白的氤氲变化中,表达胸中与天地一致的苍茫之气。
西方绘画重视色彩的运用,以光影韵律为其形式美特征,追求真实感、立体感、节奏感、明暗光影感。光的具体化就是色彩,色彩不仅是最重要的造型手段,而且也是最重要的表现手段。西方绘画色彩丰富,画面效果强烈、醒目。
西方画家着重于色彩知识的把握,通过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对比色、邻近色的处理,以及画面上色调的深浅变化,表现物象的凹凸效果,增加画面的体积感、光感和空间感,从而使物象体现出厚重感和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