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为丝织物的代称。根据出土实物和文献记载,新石器时代晚期,古代劳动人民就已知种桑养蚕,亦会制织丝织物了。在仰韶文化各地遗址中,多处发现了骨针、骨锥、陶纺轮、石纺轮等用于织布的工具。1927年在山西夏县西阴村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了一个半截的蚕茧,蚕茧被锋利的工具切去一半。1960年在山西芮城县西王村仰韶文化遗址晚期地层发现陶蚕蛹。1958年浙江吴兴钱山漾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了一批中国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丝织品,包括未炭化而呈黄褐色的绢片,已炭化但仍有一定韧性的丝带、丝线等。经测定原料是家蚕丝,绢片是平纹组织,经纬密度为48根/cm2根。这一发现表明,中国原始社会末期已能进行丝织品的生产,并已掌握了较高水平的缫丝和织绢技术。在纺织技术方面,各地仰韶文化遗址出土了大量用于纺纱的纺轮,特别是在陕西西安半坡和华县等地出土的陶器上印有麻布印痕。在染色工艺方面,陕西华县仰韶文化遗址中已发现朱红色麻布残片,说明了当时的织物已开始染色。原始丝织品的出现,给人们提供了舒适、耐用、保暖、美观的服饰材料,从而改变了人们用兽皮草叶蔽体的种种缺陷,标志着人类进入了一个文明的新阶段。
丝绸最早在新石器时期出现。
根据考古学家在距今5500~6000年的仰韶文化,发现的半个蚕茧,推测在距今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中期,中国便开始了养蚕、取丝、织绸了。到了商代,丝绸生产已经初具规模,具有较高的工艺水平,有了复杂的织机和织造手艺。
中国是最早养蚕缫丝的国家,中国的丝绸举世闻名,古代西方称中国为"丝国",寄托了他们对古老东方的美好想象。历史上贯通东西方的一条著名的国际交通要道就是以中国的丝绸命名的,即丝绸之路。张骞为陆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做出了重大贡献。今天,我们将追溯历史的足迹,感受先辈的辉煌,进行一次有意义的探究之旅--寻访丝绸之路。
现有的考古发现证明中国的丝织技术最少应该出现在5500年之前,中国人工养蚕则最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世纪。传说中西陵氏之女,黄帝的元妃嫘祖是中国第一个种桑养蚕的人。据《通鉴纲目外记》载,嫘祖"始教民育蚕,治丝茧以供衣服,而天下无皴瘃之患,后世祀为先蚕"。
看其它的。看了我的是你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