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古词需要注意哪些?对于平仄的问题,韵脚的问题。

2025-03-31 15:42:02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加括号代表平仄可以变化,可平可仄。如:(平)平(仄)仄,第一字本为平,但是变成仄声也可以。如长相思,开始是仄(仄)平,仄(仄)平,白居易写的是“汴水流,泗水流”林逋写的是“吴山青,越山青”,水是仄声,山是平声。“韵”字当然代表前面这个字要押韵。

●⊙⊙●⊙△这些符号也是一样的。⊙代表可平可仄;△代表这个字要押韵。

回答2:

每个词牌名都是有固定的格律的,规定句有规定字数,规定位置的字则有规定的平仄,不同词牌名是压平声韵还是仄声韵,也是有规定的。违反了这些格律规矩,则严重影响音律美。现解释你的问题:
1,你用文字提出的问题,打括号的(平)和(仄)是指这个位置的字平仄可以灵活,即既可以用平声字又可以用仄声字。而没打括号的是限定死的,即该位置只能用平或仄。(韵)是指,出现在这个符号前面的那个字必须作为韵脚,如你举例的这个词牌就是押仄声字的韵的,其中要押韵的地方是第三句的最后一个字和最后一句的最后一个字。
2,你用符号提出的问题。在一般的介绍词牌的古籍中,黑圈代表仄声字,白圈代表平声字,白圈带点代表该位置平仄灵活。三角形的功能和(韵)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前面一个字是押韵的。一般的书都是这样,我不知道你用的书是否有特殊说明,你可以自己在前言那里看一看。
你应该明白平声字和仄声字吧?平声字大概为今天的一声和二声,仄声字大概为今天的三声与四声。也有特殊的,如白、石、出是仄声。
推荐你两本书:《旧体诗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