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心胸狭窄,不能包容属下而导致王朝或国家覆灭的事例

用以和唐太宗的事例形成对比(除了刘邦和朱元璋的事例)
2024-11-17 13:53:29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就心胸而论,隋炀帝留下很多嫉贤妒能的故事,这无疑是值得记取的教训。对本朝有大功的杨素,隋炀帝表面上待遇优厚极其信任,内心却十分忌惮。杨素临终,隋炀帝派人嘘寒问暖探视病情,把皇帝御用药品赏赐给杨家,似乎很关心,暗中向御医打探病情,唯恐杨素不能快快死掉。杨素很清楚皇上对他的态度,所以,知道自己病势沉重之后他连药都不吃。杨素去世以后,葬礼隆重,如此而已。高级官员薛道衡以文学出名,却因为写了怀念隋文帝杨坚的文章,发表了怀念名臣高颎的言论,治罪赐死。隋炀帝曾对虞世南讲过:“我最讨厌别人谏诤了,尤其是地位已经很高却还想通过进谏博取名声的人。就算地位卑下的人,我多少会容忍一点,但也决不会因为进谏就给他好的前程。”大业十二年(616),形势已经大乱,隋炀帝仍然极端厌恶讲真话的人,根本不愿意听取真实情况的报告。反对他此时巡幸江都的人都没有好下场,赵才被押,任宗被杀。以盗贼充斥进谏的崔民象,甚至被残忍地剔掉下巴然后处斩。

  此后,敢于进谏的人当然越来越少。所以,隋炀帝时期会发生杨素的儿子杨玄感起兵反隋的重大事件,参与者很多都是隋朝的高干子弟,这足以说明隋炀帝在政策上、政治上出了大问题,造成了统治集团上层的严重分裂。从社会底层到社会高层都对当今皇上深怀不满充满怨恨,全国形势即将彻底崩溃,第一责任人自然只能是隋炀帝杨广。他的所作所为直接使隋王朝由极盛向灭亡转变,严重激化了社会矛盾,其中也包括阶级矛盾,超越了社会各方面的容忍极限;而吸取了隋亡教训的李世民,尽管没能很好地长时间地坚持贞观初年的作风,尽管骄奢之心难免滋长,毕竟在大局上整体上张弛有度,没有引发严重社会问题。李世民虽然面对进谏的也有不耐烦的时候,也曾在后宫发狠说:“恨不得杀了魏徵这土老头!”但大体上还是能够虚心纳谏,尽量假以辞色,至少基本上能容忍臣下进言。

回答2:

最简单最明白的是曹操。曹操嫉贤妒能,被诸葛亮屡次用计,使他杀害很多手下忠臣,最后败北
历史上还有袁绍,不听属下意见,一意孤行,最终国破

回答3:

隋炀帝本人也是颇负才具,但看不得臣子有谁比他有才气,为此事还杀了一名大臣
当然了,隋炀帝亡国并不仅仅因为这一条,但这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吧

回答4:

商纣王:殷寿(应该不用多说什么啦,剖比干之心;烹伯邑考之肉;杀西伯侯姬昌;囚姬昌之子姬发……)
隋炀帝:杨广(偏听偏信,迫害自己的胞兄。怂恿独孤皇后废胞兄太子之位,贬为庶人,使胞兄最后郁郁而终)
董卓:(诛杀大将丁原,遭民唾弃,最终被人暗杀,董卓时代覆灭)
秦二世:胡亥(偏信赵高,任其派人刺杀手下三十多名大员,间接导致了秦王朝的覆灭)

这些应该差不多够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