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星的结构与成分与太阳很像。但是由于它的质量比太阳小得多,导致它的内部压力远比太阳小,不足以维持核反应。而宇宙的辐射能量在单位面积上是很少的,甚至比远处的灯塔发出的光照到自己身上的能量还少,所以,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恒星是由于引力而凝聚在一起的一颗球形发光等离子体,在恒星的内部通常都在发生着核聚变反应,从而产生光热,比如太阳内部就在发生着氢核聚变反应,从而形成太阳辐射。当然,要使得恒星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开始,恒星需要足够的体积和质量,恒星内部在巨大的压力和温度下才能点燃核聚变反应。
木星是其他七大行星质量总和的2.5倍,当之无愧是行星界的老大哥。也多亏它为地球抵挡了很多“天外飞石头”,才使得地球上的万物可以安居乐业。但虽说如此,遗憾的事它离成为太阳也正是差在质量上,由于发生核反应的最小质量为0.08个太阳质量。因此木星不会发生核反应,也就不会发光,这就是它不能成为太阳的原因。
而木星的质量仅仅为太阳的1/1000,这也是很多科学家把木星称作是“失败的太阳”的原因,假如让木星变为太阳,我们通过简单的计算就可以得知,需要将木星的质量扩大80倍。而且科学家也坦言,就算木星跟太阳再相似,少了质量,它是永远不可能称为第二个太阳的。所以它也只能作为一个巨大的气态行星的范畴了。
木星的质量还不够大,核聚变反应首先要克服分子之间电子的电磁力,达到等离子态,下一步需要克服原子核之间的电磁力以及核力,让原子核碰撞进行复杂的融合.(另提一点:核力特殊,短距离(即原子核内)表现为强吸引力,长距离[即在原子核外]表现出强斥力)
要克服这些作用力(分子的电子与电子之间、后面 原子核与原子核之间),这些参与反应的微观粒子就需要获得足够高的动能(微观粒子的动能大小表象就是温度的高低).
恒星的质量都足够大,初期万有引力的使得物质收缩聚集,将引力势能转化为微观粒子动能(表征就是温度升高,发光发热),温度升高到了能克服了前面提到的阻力时候,核反应才会开始.而木星的质量较小,还达不到这个条件.
核聚变,是要有条件的,并不是混在一起,就能聚变。它需要的除了氢同位素这个基本标准材料之外,还要有足够的温度。。
太阳能够达到这个温度,而木星显然是没有的。
像“流浪地球”上演的,可以点燃木星,但肯定是不能让木星核聚变的。单纯的点燃燃烧的温度,根本达不到核聚变的临界温度。
百度一下“核聚变反应”这5个字,在百度百科里面就有详细的解释。
太阳聚变需要大量的热量,木星无法提供这样的热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