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曲分三大段,基本上用一个曲调作变化反复,叠唱三次,故称“三叠”。南宋魏庆之在其《诗人玉屑》中说:“至阳关句,反复歌之,谓之三叠。”明李东阳也说:“一时传诵不足,至为三叠歌之。”而每叠又分前后两段,前段基本以王维原诗为词,后段则用新增的歌词,而且每叠不尽相同。宋人苏轼曾唱过《阳关曲》,并在他的著述中对《阳关》的唱法有过考证。一见于《仇池笔记》:“古本《阳关》,每句皆再唱,而第一句不叠。乃知唐本‘三叠’盖如此。故乐天诗:‘听唱《阳关》第四声’, ‘第四声’, ‘劝君更尽一杯酒’也。”其二见于《东坡志林》卷七,有专论“三叠歌法”文:“旧传《阳关三叠》,然今世歌者,每句再叠而已。若通一首言之,又是四叠;皆非也。或每句三唱,以应三叠之说,则丛然无复节奏。余在密州,文勋长官以事至密,自云得古本《阳关》,其声宛转凄断,不类向之所闻。每句皆再唱,而第一句不迭,乃知唐本‘三叠’盖如此。乃在黄州,偶得乐天《对酒诗》 云:‘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 第四声’。注云‘第四声,劝君更尽一杯酒’。以此验之,若一句再叠,则此句为第五声,今为第四声,则第一句不叠审矣。”
《阳关三叠》一诗入乐歌唱后,在原来的七字句基础上,又夹杂进五字、四字、三字句,从文学性上,虽与原作相比逊色很多,但当歌词作了扩充后,才使这首琴歌以其简洁而耐人寻味的音调,在音乐上有了较为充分的展开,对诗的情境也能够从音乐上作更多的渲染。
在调式运用上,此曲以商调式为中心,借羽调式加以穿插变化。在每一叠的前面配合王维原诗的四句曲调,都是以商音为主音,而以它的属音羽来肯定它。每叠中羽调式的变化部分,除了强调其调式主音以外,常用它的属音角与下属音商作为某些乐句的结音。而在中心的商调式和穿插的羽调式之间,羽调式又是商调式的属调式。其羽调式在产生调式对比的同时,也帮助全曲商调式中心的确立。
在曲式结构上,本曲由大体上互相重复的“三叠”加一个尾声构成。在三叠的反复中,作了一些局部性的变奏、展衍和带有即兴性特点的发挥和扩充性处理。每一叠又可分成前后两部分。前半部分是以王维原诗为主体歌词的音乐部分,扩展和发挥多在后半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