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黄河的古今诗词有哪些?

2025-04-05 14:57:32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登鹳雀楼》(唐代)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黄河》(唐代)罗隐

莫把阿胶向此倾,此中天意固难明。

解通银汉应须曲,才出昆仑便不清。

高祖誓功衣带小,仙人占斗客槎轻。

三千年后知谁在?何必劳君报太平!

《渡黄河》(明代)宋琬

倒泻银河事有无,掀天浊浪只须臾。

人间更有风涛险,翻说黄河是畏途。

《黄河最美》(现代)万方俊  

曾狂放的欢笑过

也汹涌的流过泪 

流过泪 

才懂得爱的珍贵 

黄河最美 

虽然你的外表不是华丽 

你把蓝天白云担成了姐妹 

你把风霜雪雨看成是兄弟 

我只是你身边的一颗小米 

是你的乳液把我喂养成颗粒不论我去到哪里 

都不可以否认我们的关系 

虽然你的容颜跨越了世纪 

你把百舸船舶抱在怀里 

你把衣襟长袖紧系两岸的心 

流过泪 

才懂得情的真谛 

黄河最美 

在我心里 

永远都不会是过去

《公无渡河》(唐代)李白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波滔天,尧咨嗟。

大禹理百川,儿啼不窥家。

杀湍湮洪水,九州始蚕麻。

其害乃去,茫然风沙。

被发之叟狂而痴,清晨临流欲奚为。

旁人不惜妻止之,公无渡河苦渡之。

虎可搏,河难凭,公果溺死流海湄。

有长鲸白齿若雪山,公乎公乎挂罥于其间。

箜篌所悲竟不还。

《登鹳雀楼》(唐代)王之涣

译文: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 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创作背景:

该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仅存的六首绝句之一。

作者早年及第,曾任过冀州衡水(今河北衡水)县的主薄,不久因遭人诬陷而罢官,不到三十

岁的王之涣从此过上了访友漫游的生活。写这首诗的时候,王之涣只有三十五岁。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其中,前两句写所见。“白日依山尽”写远景,写山,写的是登楼望见的景色,“黄河入海流”写近景,写水写得景象壮观,气势磅礴。这里,诗人运用极其朴素、极其浅显的语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进入广大视野的万里河山,收入短短十个字中;而后人在千载之下读到这十个字时,也如临其地,如见其景,感到胸襟为之一开。首句写遥望一轮落日向着楼前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视野的尽头冉冉而没。这是天空景、远方景、西望景。

次句写目送流经楼前下方的黄河奔腾咆哮、滚滚南来,又在远处折而东向,流归大海。这是由地面望到天边,由近望到远,由西望到东。这两句诗合起来,就把上下、远近、东西的景物,全都容纳进诗笔之下,使画面显得特别宽广,特别辽远。就次句诗而言,诗人身在鹳雀楼上,不可能望见黄河入海,句中写的是诗人目送黄河远去天边而产生的意中景,是把当前景与意中景溶合为一的写法。这样写,更增加了画面的广度和深度。而称太阳为“白日”,这是写实的笔调。落日衔山,云遮雾障,那本已减弱的太阳的光辉,此时显得更加暗淡,所以诗人直接观察到“白日”的奇景。至于“黄河”。当然也是写实。它宛若一条金色的飘带,飞舞于层峦叠嶂之间。

参考资料

古诗文网:http://so.gushiwen.org/gushi/huanghe.aspx

回答2:

渔家傲•黄河
诗词/贵谷子
黄河奔流向东去,绕旋群山白云间。
清浊合奏古今溿。
黄沙滩,水高悬堤许多湾。

玉门关中难留步,汹涌澎湃直往前。
绵延千里沃土田。
九曲汉,滋润华夏永世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