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东的学术简介

2025-04-05 08:33:48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研究项目:  1.湖北省杰出科学青年基金(主持)  2.NSFC项目: 30700212(主持,2008/1-2010/12)  3.国家“十一五“重大研究计划“人类重大疾病动物模型的建立”(参与)  4.教育部博士点/新教师基金(主持,2008/1-2009/12)  5. NSFC 重点项目30830112 (2009/1-2012/12)(参与)  6.科技部 “抑郁症的蛋白质组学”项目 (2009/1-2012/12。参与。)  7. NSFC 30970953 (主持,2010/1-2012/12)  8. NSFC81271464 (70万元。13/1-16/12)  9. 973 “线粒体功能障碍致早期心衰机制及干预策略研究” (2013/1-2017/12。参与)
研究简介  实验室利用鼠类模型,用转基因、基因敲除、病毒载体介导的转基因及RNAi及神经元损毁、脑通路示踪等技术,结合生理行为监控,研究昼夜节律产生的系统神经生物学机制。研究生物钟分子调控在发育过程中的表观遗传机制,并致力于研究昼夜节律对睡眠的调控作用的及其对认知功能及精神状态的影响。目前开展的相关工作如下:  1. 生物钟基因表达调控的表观遗传学机制研究  利用基因芯片和高通量测序(CHIP-seq, RNA-seq,基因组甲基化测序)等方法,分析生物钟基因表达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分析生物钟启动子在发育过程中甲基化状态的改变及其与基因表达的关系,并研究环境因素对生物钟基因表达的影响。  2. 生物钟与代谢活动的相互作用研究  系统研究生物钟调控不同组织内基因的节律性表达及其对个体代谢活动的调控作用,并利用基因敲除及病毒载体介导的RNAi等手段,研究特定代谢相关基因对生物钟的影响。  3. 利用条件性基因敲除小鼠模型研究视交叉上核特异神经元的功能。  利用BMAL1条件性基因敲除小鼠与基因特异性的Cre转基因小鼠,在视交叉上核内特异类型神经元内实现基因敲除,并特异操纵视交叉上核内特定神经元的功能状态,研究视交叉上核神经网络内不同类型神经元在昼夜节律的产生和传递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