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盗窃时间相对集中
由于盗窃案件的行为人掌握学生的活动规律,作案时间多选择在上午一、二节课或在晚自习时间,这个时间段学生留在宿舍的较少,二是寒、暑假刚开学前几周。学生回来前几周,返校学生宿舍较乱,且都带有较多现金,学生宿舍极易发生盗窃案件。
2、盗窃目标准确
同学们朝夕相处,每天生活,学习在一个空间,谁有什么东西,放在何处,谁家又有汇款来了,贵重物品(手机、现金等)习惯放在何处,大家一般都了解,作案人实施盗窃前,更加关注,一旦动手,极易得逞。
3、盗窃物品一般较小,由于宿舍内盗的作案人是与同学朝夕相处在宿舍内,所以盗窃物品一般较小,多为现金、随身听、衣物等,比较容易隐藏。
4、行动诡秘,现场不易察觉
作案人由于对同学们行动规律了如指掌他们往往选择宿舍无人时作案。作案后为了不让被盗人发现或延迟发现时间,一般都作一些伪装,把门恢复原状,不遗留作案工具,现场面貌基本与作案前一样,使同学们不易觉察宿舍被盗。
5、现金盗窃案件中,常有“仁慈”心体现
有的学生在盗窃时,往往表现出一定的同情心,他们不是完全侵占,而是“手下留情”,常给主人留下一定数量的生活费用。有的作案人为了不暴露,常常只偷取同学现金的一小部分,使他们不易发现自己的前被盗,还认为是自己花了。
6、智能犯罪有所上升
大学生头脑聪明,思想活跃、分析、观察能力较强,但个别学生不是把聪明用在学业上,而是动歪脑筋,谋取私利,进行智能犯罪。
7、盗窃手段上的特点
一是盗窃未锁门的宿舍;二是翻窗而入;三是用身份证捅插宿舍门锁;四是利用锁的质量问题套开门锁;五是顺手牵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