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 (Special education),是根据特殊儿童的身心特点和教育需要,采用一般或特殊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受教育者的潜能,使他们增长知识,获得技能,培养良好的品德,增强他们适应能力的一种教育。特殊教育是整个社会教育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具体从以下从三方面加以说明:
(一)有教无类:教育是一种爱心的事业,能爱有缺陷的人,爱有困难的人,才 是真正的“教育爱‘,不管他是属于资赋优异,智能不足或身心障碍的儿童,都应该是我们施教的对象。
(二)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一种适性的教育,具体来说,即是实施个别化的教学。个别化的教学可以是个别(一对一)的教学,也可以是一对一个小组的教学,但不可能是大(全)班式的教学。现在特殊教育趋势中所谓的“回归主流”,主要是在普通班里,接受轻度障碍的特殊儿童,然后在资源教室,实施部分时间的补救教学。
(三)教育治疗:所谓“教育治疗”,就是透过教育的手段,以补救学生的困难。这些手段包括弹性的课程、教材、教法、评量、编班和特殊的环境与设施。其目的可以说是“教育补恨天”,即是用特殊教育的方法,来弥补先天的缺陷。另一方面,对资优儿童来讲,特殊教育的重点则不是“补救”缺陷,而是“充实”和发挥潜力。
三、为何要推展特殊教育
第一个理由是基于人道思想:
人既生于世,就有他存在的价值与自我的尊严,我们应接纳他们,就像接纳自己一样。由此产生了另外一种态度一接纳与协助,这是一种积极的态度,也是人道的态度。
第二个理由是社会的需要:
办理特殊教育可以同时帮助解决社会问题和家庭问题,且有助于发展社会的人力资源。在一个有残障儿童的家庭里,不但需负担庞大的医疗和教养费用,更需面对沈重的精神负担,整个家庭气氛也深受影响。在这样的家庭里,不但家庭经济受影响,家庭气氛受影响,儿童的发展也受影响,对社会实在是一种重大的损失!何况有些残障者,本身也有相当能力,甚至还是一个资优者,例如海伦凯勒,从小又盲又聋,有非凡的成就。由此可见,如果我们可以提供机会,让残障者学习与发展,他们的能力也一样可以贡献给社会。
第三个理由是法令的依据:
人人都有教育的可能性和教育的权利。特殊儿童也 应该有受教育的权利,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的教育机会应当平等。 平等教育应是一种“适性教育”
。即提供给每一个儿童适合其身心特性与需要的教育,也就是“因材施教”的教育。
四、实施特殊教育的四项原则:
(一)肯定“人人都有教育的可能性和教育的权利”。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是:对于任何特殊儿童(包括智能不足者)均不得剥夺其就学的权利。所有的“活人”都是可教育的,都有进步的可能性,只是进步的大小不同罢了。何况学习的范围也不仅限于读、写、算三种,食、衣、住、行等日常生活的技能皆可以是教育的题材。由此可知,对于特殊儿童的教育,以“法律”的观点来看,是不得拒绝,以“理智”的观点来看,也应该是可以接受的。
(二)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可以同时并进:世界各国对於特殊教育的发展,有一共同的现象,往往是普通教育发展到相当程度以后,才发展特殊教育;也就是行有余力,才照顾残障儿童。但是特殊教育也是教育的一环,特殊儿童也是儿童,应该和普通儿童享受一样的权利,只是因为他有特殊困难,需要“多加一点点”。这个“多加一点点”乃是“因材施教”,不是给予特权。所以特殊教育应该和普通教育同时并进,而不该有“正餐”与 “点心”之分。特殊教育亦是正餐!更何况特殊教育的提倡,可提升普通教育的品质。由此看来,普通教育“先”,特殊教育“后”,在理论上是站不住脚的,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是可以同时并进的。
(三)最少限制的环境,最大的发展机会:其含义是撤除生活与教育环境中的樊篱,让残障者也能拥有同等享受各种社会资源(包括教育资源)的权利,让他们有最大的发展机会。
“最少限制的环境”不但是对残障者适用,对资赋优异者也很适用,因为学制、课程、进度、评量等的刻板化,也会限制了资优儿童的发展。所以在教育资赋优异者,得降低入学年龄或缩短修业年限。
(四)、多元的模式,弹性的课程:
在特殊教育里,有三种主要的教育措施:
1、特殊学校;
2、混合教育。
3、特殊班:又分为三种形态-
(1)自足式特殊班:全班同学都是特殊儿童,整天生活在一起,学习在一起。又叫做全部时间特殊班。
(2)合作式特殊班:大部分时间在特殊班,一部分时间(如音乐、美术、体育、联课活动)和普通班儿童在一起学习。
(3)资源教室(班):大部分时间混合(在普通班),小部分时间隔离的补救教学方案。
至于如何选择实施特殊教育的方式,必需考虑到学生的特殊需要(障碍程度)与进展情况。障碍程度重者,可采隔离式,轻者以资源式较好;进展情况良好者,往下回归;恶化者,往上转介或隔离治疗
浅析特殊儿童的发展
特殊儿童是能够发展的,特殊儿童的发展必须依赖于特殊教育!
一、何谓特殊儿童
(一)个别差异特别显著的儿童,或更具体的说,特殊儿童是在某方面或某几方面的个别差异特别显著,而可能有特殊的学习或适应困难的儿童。
(二)有特殊困难或特殊需要的儿童:个别差异是一种自然现象,特殊儿童有别于一般儿童者,只是程度的差异,不是本质上的迥然有别。所以特殊儿童与一般儿童,可以说是大同小异。其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先天不足,也可能是后天失调,以致于在学习或适应上有特殊的困难或特殊的需要。在教育上,我们必需充分发挥特殊儿童的健全部分;对于缺陷部分,就需施以补救教学;同样的道理,资赋优异的孩子,也有他们的困难和需要,因为他们显得太超常了,超常越大,需要越多,困难越大,也就较难适应正常教育下的一般设施。
(三)得天独厚或得天独薄的儿童:特殊教育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资赋优异教育;一类是身心障碍教育。资赋优异儿童属于“得天独厚”,身心障碍儿童是属于“得天独薄”。对于得天独厚的教育,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适应差异与因材施教;对于得天独薄的教育,不是一种浪费,而是一种爱的教育,同时也是一种因材施教。
二、何谓特殊教育
特殊教育 (Special education),是根据特殊儿童的身心特点和教育需要,采用一般或特殊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受教育者的潜能,使他们增长知识,获得技能,培养良好的品德,增强他们适应能力的一种教育。特殊教育是整个社会教育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具体从以下从三方面加以说明:
(一)有教无类:教育是一种爱心的事业,能爱有缺陷的人,爱有困难的人,才 是真正的“教育爱‘,不管他是属于资赋优异,智能不足或身心障碍的儿童,都应该是我们施教的对象。
(二)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一种适性的教育,具体来说,即是实施个别化的教学。个别化的教学可以是个别(一对一)的教学,也可以是一对一个小组的教学,但不可能是大(全)班式的教学。现在特殊教育趋势中所谓的“回归主流”,主要是在普通班里,接受轻度障碍的特殊儿童,然后在资源教室,实施部分时间的补救教学。
(三)教育治疗:所谓“教育治疗”,就是透过教育的手段,以补救学生的困难。这些手段包括弹性的课程、教材、教法、评量、编班和特殊的环境与设施。其目的可以说是“教育补恨天”,即是用特殊教育的方法,来弥补先天的缺陷。另一方面,对资优儿童来讲,特殊教育的重点则不是“补救”缺陷,而是“充实”和发挥潜力。
动作表达是孩子表达自己想法、创造事物的必须技能,而手眼脑的协调是孩子掌握精细动作的关键。
该方法注重孩子身体各个方面的协调配合,包括手脑结合、视觉跟踪、停止动作等。此锻炼方式可以减少孩子的反应时间,同时提高孩子的抑制能力,有助于减少孩子多动的情况。
举例:小画家游戏。让孩子随着目标物体的不断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动作变化,并保证动作的正确。
友情提示:孩子的训练时间也要仔细规划,一般单次训练30min,1次/天,3至4次/周,只有坚持3周及以上,家长才能够看到良好的结果。家长可以请相关指导人员根据训练情况来分析孩子的训练效果,及时给出建议,一起帮助孩子健康发育。
儿童潜能开发六大细节
三岁,是孩子潜能被发现至关重要的一年。孩子的以下表现暗示了他的特别之处,很有可能拥有某一领域的天赋:
1.超强的记忆力和观察力
当其他孩子还处于懵懂状态时,自家的孩子是否已经会记住仅有一面之缘的人或事物?比如妈妈换了发型、爸爸把积蓄了好几日的胡子剃了,都被孩子发现并带有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
2.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很难想象,年纪很小的孩子也有自己的创造力!各位不难发现,一个聪明并有想象力的孩子会在自己拿不到高处的物品时,搬个小椅子垫脚。
3.有幽默感
当孩子发现自己的脚上被妈妈穿了颜色不一样的袜子,他会笑,这就展现了孩子的幽默感,会留意到自己身边存在的一些搞笑的东西。
4.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好奇心是孩子都具有的性质,然而一个好奇心很强的孩子,不会因为外界因素而放弃自己想要了解的事情,反而会追根究底。比如,当孩子看见妈妈在弹钢琴的时候,他也会要求上去弹一下,而且孩子不仅不是弹弹键盘就好了,而是要像妈妈一样坐得端正地弹,反复询问:“是不是这样的?”如果没有教会他,家长是赶不走宝宝的。
5.懂事而敏感
聪明的孩子一般会表现得很敏感。当爸爸妈妈吵架了,妈妈不开心了,他会感觉到周围气氛的不正常,并寻找安慰家长的方法。孩子会体谅父母,当妈妈抱着孩子走了很久,孩子会要求爸爸来抱自己。
有助于开发儿童潜能玩具
1.响环
可以训练三个月的宝宝的视听、触觉等等。孩子能够自己去感受响环的颜色,触感和味道。
2.球
适合六个月的宝宝,宝宝手推球或是爬着跟着球的滚动方向。孩子正处在对什么都感兴趣的阶段,会向前滚动的小球不仅好玩,并且颜色各异,自然会引起孩子的注意力。
3.积木
八个月的宝宝已经具备一些认知,他们知道了一些生活用具,并且知道了用具的触感,像被子是软的、桌子是硬的等等。积木可以训练宝宝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孩子会通过两块木块的触碰或是堆叠发现乐趣。比如两个木块叠在一起会变高,木块和木块还可以堆成各种样式。
4.复台型状盒
适用于18个月的宝宝,可以锻炼宝宝对生活中事物形状的认知。这种玩具是一个表面上有许多不同形状的小洞盒子,宝宝可以将形状一样的玩具块放进盒子里。通过这个游戏,可以让孩子知道只有形状相同才能进入盒子,不是所有物体都能进入到每一个盒子中。
5.玩沙
18个月的宝宝懂得什么可以吃什么不能吃,家长可以提供玩沙道具给宝宝,辅助宝宝堆砌沙子。孩子此时拥有的创造力会帮助他堆成不同样式的沙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