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原因、特点等)

2024-11-21 00:31:22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民近代前期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产生: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原因:随着外国资本主义侵入和外商企业的刺激(欧风美雨),洋务运动的诱导,中国本身资本主义萌芽。早期民族资产阶级的来源:官僚、地主、商人。他们引进外国先进生产技术和机器,投资近代企业(大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工场)。主要企业有: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的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由于产生在半殖半封社会,所以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反帝反封的革命性(受压迫),但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又有依赖性和妥协性(由于资金少、规模小、技术落后),表现最突出的是五卅运动。民族资产阶级“先天不足(缺乏足够的资本原始积累),后天无力(即对外国资本主义,封建主义软弱)”。

初步发展:19世纪末,由于清政府为扩大税源,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主要原因);列强在中国开工厂等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中国自然经济,客观上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也阻碍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影响: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壮大,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开始为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而登上政治舞台:康、梁领导维新变法运动和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

短暂的春天:(1912——1919年)

原因:(1)帝国主义忙于一战,暂时放松对中国的控制(主要原因);(2)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临时政府颁布发展实业的法令;(3)“发展实业”、“实业救国”的鼓舞;(4)爱国心的驱使和利润的刺激;(5)爱用国货、抵制日货运动。表现:(1)出现一些实业团体: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和中华实业团等;(2)工业发展迅速,特别是面粉业和纺织业等轻工业;(3)出现一些著名实业家,如张謇(民族工商业楷模,企业主要在江苏南通,他提出过在不损害民族权益的前提下,引进外资的观点)、周学熙、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在江苏苏州、无锡,上海)。特点:时间短,发展快,部门间和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带有明显半殖半封特征:(1)主要是轻工业,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2)民族资本与外国资本相比,力量十分薄弱。(3)民族资本与封建经济相比,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优势。(4)是在列强暂时放松侵略的空隙空隙中发展,大战结束后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又萧条下去:说明(启示、教训):只有首先获得民族独立,民族经济才能获得真正发展。“实业救国”无法实现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影响:(1)最大影响是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促使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到新民主主义革命。(2)推动了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近代前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作用是:(1)推动中国的近代化、现代化的进程: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生产技术提高,大机器生产的工业生产;推动民族资产阶级不断壮大,传播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推动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2)推动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过渡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3)对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及军事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在十年对峙时期:毛泽东制定的土地革命路线中“保护中小工商业者”理论依据是中国的革命性质决定(属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资产阶级是团结的对象,有反帝反封的要求:实际上整个民主革命时期都是实行保护政策)。

新中国成立初(1949、10——1952年):政府保护工商业的合法经营和发展,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主要是调整公私关系和劳资关系,实质是私营工商业经济在国营经济的领导下,私营工商业得到恢复和迅速发展,而不是采取没收政策,其原因有:(1)当时处于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时期,以民主革命性质为主。(2)当时私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大。(3)当时中国是中共领导的各民主党派参加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4)新政权刚建立,经济非常困难,要依靠私营经济来恢复经济。(5)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共曾同各民主党派并肩战斗,反对国民党的专制。

1951年在私营企业中开展“五反”运动:因为有些不法资本家采取非法手段攫取暴利,有行贿国家干部、偷税漏税、偷工减料、盗骗国家财产、盗骗国家经济情报的“五毒”行为。作用:打退了资本家向社会主义的猖狂进攻,打击了他们的“五毒”行为,在工商业中进行了一次普遍的守法经营教育,开始建立了工人阶级对资本家的监督。

1953——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时期: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赎买政策,是中共的创举原因:(1)在新中国成立后,为恢复国民经济曾起过非常大的作用(2)当时中国是中共领导的各民主党派参加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3)新政权刚建立,经济非常困难,要依靠私营经济来恢复经济。(4)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共曾同各民主党派并肩战斗,反对国民党的专制。在农业合作化高潮影响下,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来,由多种所有制经济过渡到单一的公有制经济,用四年时间(计划15年)。

存在的问题: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有些处理不够适当,以至遗留了一些问题。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了党以经济建设为工作重心,进行改革,(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前提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当时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农村中为农村致富和逐步实现现代化,为促进工业和整个经济的改革和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乡镇企业(其中许多是民营经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1992年,十四大提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发展生产力。

回答2:

(一)第一次热潮出现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作兴起。
原因是:受外商的刺激和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诱导,中国的一些官僚地主、商人投资近代企业。
伴随着民族工业的出现,中国产生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诞生;无产阶级有了发展;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出现。
(二)第二次热潮出现在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得到初步发展。
原因是:甲午中日战争后,资本主义列强争相中国输出资本。中国社会的封建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市场。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初步发展,为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提供了经济基础,又是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社会基础。
(三)第三次热潮出现在辛亥革命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得到短暂的迅速的发展。
原因是:帝国主义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民族资产阶级受到极大鼓舞,实业救国和民主共和国民主共和成为当时并存的两大思潮;受爱国心的驱使和利润的刺激,促使民族资产阶级乐于投资新式企业。
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展,促使中国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化,为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阶级基础。

回答3:

回答4: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
1、产生原因(条件):
(1)鸦片战争前,中国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鸦片战争后,外国的工业品开始倾销到中国市场,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
(2)外商企业的刺激,外商在华投资建厂和洋务派兴办近代工业,吸引了一部分官僚、地主和商人投资近代工业;
(3) 洋务运动的诱导,洋务派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企业,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这样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了。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也诞生了。
2、特征: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艰难成长起来的,饱受外国资本的压迫,买办资本、官僚资本的排挤,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及军阀官僚的压榨,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导形式。1936年,资本主义现代工业产值只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0.8%,1949年占工农业产值的17%——其力量之弱可见一斑。
(2)在民族工业中,工业资本所占的比重小,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所占比重大。抗日战争前,民族资本中80%是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与工业资本的比例极不相称。——民族资本没有自己独立的生产基础。
(3)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主要是以纺织、食品工业为主的轻工业,缺乏重工业的基础,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丁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在技术、设备以至原材料方面不得不依赖外国垄断资本和本国官僚资本——中国民族资本缺乏独立性。
(4)民族资本所经营的企业,规模小,经营分散,技术设备落后,劳动生产率低.这种情况,使得民族工业的产品成本高,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它发展的办法就是加大对工人的剥削,力求获得最大的剩余价值——他们害怕工人的觉醒和革命的发动。
(5)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封建势力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相当一部分民族资本家的前身是官僚、地主,他们的资本是地租转化而来的,一些民族资本家还用经营工商业所得的利润,到农村去购买土地,兼有资本家和地主的两重身份——他们不敢提出彻底否定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纲领。

3、影响:
(1)推动中国的近代化、现代化的进程: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生产技术提高,大机器生产的工业生产;推动民族资产阶级不断壮大,传播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推动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
(2)推动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过渡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
(3)对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及军事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