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要根据高中、初中、小学三个学龄段学生身心特点、生活体验和成长需要,有针对性的组织开展适合他们的“感恩教育”活动,确保“感恩教育”活动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学习、贴近学生实际,使他们能理解、能学习、能提高,真心实意地变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二)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寓感恩教育于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之中,特别要发挥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在“感恩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三)要发挥教师的言传身教作用,让学生从教师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一言一行中潜移默化地学会知恩和感恩。
(四)要加强学校和家庭、社区的联系和沟通,构建家校合作、家区合作的“感恩教育”氛围。
(五)要建立“感恩教育”的长效机制。要将“感恩教育”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抓,认真学习借鉴泾阳县“四德教育”的经验和做法,积极创新中小学德育的形式和内涵,通过设置学校“感恩教育月”、“感恩教育周”或“感恩教育日”等形式形成“感恩教育”活动的特色和亮点,将“感恩教育”内化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