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小学心理

2025-04-04 01:44:55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浅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小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我校位于农村,都是农村孩子特别是留守儿童比较多,家长不重视,特别是认为小学只要学习好语文、数学就可以了,学习英语是以后的事,英语学习氛围严重缺失,由于学生对刚接触的学科有好奇心理,对新鲜事物有着极大的兴趣,在刚开设英语课时的教学进行得非常顺利。随着时间的迁移,知识难度的增大,部分学生开始走下坡路,孩子学习英语只能靠在校的两三节课效果可想而知;还有,孩子缺失学习英语的自信心,与城市学生相比,往往会显得更加胆小拘谨、不善言谈,缺少自信心理,又害怕会说错被老师批评,缺乏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英语态度消极,兴趣淡薄,缺乏信心。尤其是到了高年级以后,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不得当,因此出现了学困生。从心理健康学的角度分析,普遍有以下几种类型: 1自卑型 2放纵型 3焦躁型 4抑郁孤独型 等;上述四类皆属学生心理健康有障碍的问题,也就是由于这些心理问题而导致学生成绩差。因此,对差生要对症下药,褒贬兼备,关心他们。用心理健康教育去解除学生的心理困扰,增加学生的自信心。根据差生心理障碍形成的原因,应积极、及时、慎重地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 因此,如何能让这些农村的孩子克服心理障碍,从而提高英语学习成绩、我一直在尝试着寻找英语教学与心育培养的最佳结合点,以能实现既提高教学效率,,多年来我的做法是:

 

 

 

(1)在教学中多关注学困生 增强学困生的自信心

 

英语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使每位学生都得到发展”,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这是区教育局于局长提出的,也是教师神圣的职责。因此,我根据学困生的具体情况和水平,热心的关注这些英语学困生,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觉得一堂课下来有所收获。特别在课堂上我更关注这些英语学困生。课堂是学困生转化的主阵地,四十分钟的时间可以为这些孩子们提供一个非常宽广的交际和表达空间。在课堂上,我注重对其英语学习方式的转变进行指导,并适时地对他们的表现进行激励性的点评,不断帮助这些学生树立起自信心,让这些学生在课堂上收获越来越多的来自老师的欣赏和同学的鼓励,同时我在提问、小组活动、情景演练、作业等环节适当调整难度,保证他们可以完成任务。同时学困生上课时注意力往往不集中,上课时经常不举手发言,一次又一次放弃发言的机会,最后导致不会说,甚至不敢开口。为此,我在课堂上尽量设置一些他们容易回答上来的问题,当他们回答正确后,我及时的表扬他们,常言道: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数子十过,不如赞子一长”。教师一句鼓励性的话语,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甚至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如一个同学的回答不完整,同桌同学补充后,我们可以这样鼓励:“你们两人的回答合起来就非常圆满了,希望你们继续合作,老师相信你们两人都会非常出色的。”这样,虽然两人的回答都不完整,但教师鼓励性的语言却使他们看到了自己在回答这个问题时的作用,从而更加努力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但如果教师说:“你们两人的回答都不完整,谁能完整地回答这个问题。”这样,势必在这两位学生的心理上造成阴影,使他们今后不敢再随便举手发言了,甚至对发言产生惧怕情绪。教师对学生要有尊重、民主、肯定的表扬,不能讽刺、指责、排斥学生。每个学生都有长处,每个人都希望获得别人的尊重和表扬,尤其是学困生。教师对学生表扬越及时作用就越大。在教学中我善于捕捉时机对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的闪光点及时进行肯定表扬,使他们体验成功得体验成功的喜悦,正确认识自我,对自己更充满自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把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与对学生主体尊重有机结合起来,为每一个学生创造获得成功的条件,并在日常交谈和课堂用语中有意暗示学困生也有发展前途。如:OK.  You can do it.  Well done! 等。使他们提高了学习英语的信心与勇气,渐渐的,他们便有了成就感,消除了畏惧心理,上课时的注意力也比以前集中了,听课习惯也好了,学习成绩自然会上来。

 

(2)在教学活动中调动学困生学习兴趣,克服学生厌学心里。

 

 

 

要提高小学英语学困生的积极性,必须追求教学活动的趣味性,教学活动的高效性与趣味性紧密联系,机械、枯燥的活动形式导致学困生更加不想学习英语;而没有实效的趣味活动是决不可取。因此,我在教学中精心设计生动活泼、形式多变的课堂教学活动。只有高度重视和充分考虑了教学活动的趣味性与多变性,学困生才有可能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扎扎实实地学习和掌握知识,才能是学困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有所提高。只有通过扎扎实实落实每一课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才能让学困生感受进步,体验成功,学困生才能克服自卑心理才会对英语学习产生深层次的兴趣,英语课程才能对学困生产生持久的魅力。小学生的思维基本还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我常常运用直观教学,这样不仅能给学困生以深刻的感官印象,诱发他们的兴趣,同时还能使他们对事物很快地形成正确的概念,以便牢固记忆。直观教具如教学卡片、实物、多媒体展示等,这些直观教具的使用可大大缩短不必要的解释时间,使语言与实际之间迅速建立起一种联系。又能使学困生很快掌握,使学困生们感受到英语其实并不是他们所预想的那样遥不可及,也就容易激发学习的兴趣。游戏教学是英语课堂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能使学困生充分调动起多种感官,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在教学实践中我采用了不同的方法,为学困生创造愉快的学习环境,激发他们获取知识的兴趣。在他们有一点点进步的时候都要抓住时机进行鼓励和鞭策,调动其思考的积极性,只有所有的孩子都活跃了起来,整个课堂才会不断升温。同时在课堂上,我尽可能让学困生有说、表演的机会。让优等生带动学困生,如在新授单词之后,我叫个别同学操练时,先叫优等生回答;然后用开火车的形式让学困生也跟着读,一方面吸引学困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也让他们体现一下自身价值,让他们有成就感。给学困生积极的评价和期望,让他们受到与优等生同等的心理待遇,肯定他们的闪光点,使其充分体验被表扬的喜悦,从而在英语学习上产生正迁移,树立学习信心和积极性。

 

 

 

(3)以方法为重点,使学生掌握提高自身心理素质的方法。 

 

教给学困生学习英语的方法,变学生不学为会学。“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比得到知识更重要;掌握提高自身心理素质的方法比心理知识更重要。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把向学生传授心理方法作为教学的重点。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心理问题的解决主要靠自我教育,学生只有掌握了科学提高自身心理素质的方法,才能对自己实施正确的心理教育。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有许多学生很讨厌英语单词,要记住一个英语单词不知要花多大的力气。可是爱玩卡片游戏的许多学生对卡片中的人物身份、名字都记得一清二楚,并且几个同学们在一起谈论时总是滔滔不绝,甚至在上学的路上,也不忘讨论他们那些片片;而我作为教师对那些人物却了解的很少。我想我是根本没有什么兴趣去关注那些片片。可见,记忆的先决条件就在于兴趣。学生对背英文单词没有兴趣,但是却很喜欢英文歌曲及英语歌谣,能很流利地唱出英文歌曲背出歌谣,所以我经常会让他们多欣赏、多学唱。那么在音乐中无形记忆了这些单词,当然也有一些同学会为了应付考试去死记硬背。隔一段时间举行一次英语单词记忆大赛,让学生们比一比谁会读、会背的单词数目,让他们为自己的成绩而欢喜,接着去追求更高的成就。这样,把记忆当作一大乐趣,就会背过越来越多的单词,记忆力就会随之提高,对记单词抱有兴趣和自信,就能从中找到乐趣。同样,学生们也会因此掌握这种提高记忆力的有效方法。

 

(4)重视情感投资,激发学习兴趣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记得教育家赞可夫说过:“教师之爱是儿童身心发展过程中一种最佳的营养剂。”实践证明:教学过程是双边感情和思想的交流,师生关系直接制约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着学生的认识活动效率。教师热爱尊重学生,对学生有信心和耐心,并赋以积极的引导,这样学困生对教师产生充分的信任和深深的喜爱之情,他们才会端正学习态度,克服诸多心里压抑,能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努力参与到英语学习的活动中来。因此,教师要重视感情投资,把自己真挚的爱传递给学生,用亲切、鼓励、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使学生产生不怕错误,敢于求异的良好学习心理。

 

(5)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

 

学困生的家长有的没有太高的文化,有的常年在外打工,他们对于孩子的学习多数家长还是非常关心的,但是,有些家长对孩子的学习关心,往往重表面,对孩子的成绩、名次很关心,而对孩子的词汇的掌握是否扎实,知识面是否宽,缺乏应有的关心,这种不合理的态度,造成学生的学习目的性不明确。缺乏应对学习挫折的能力。所以我常利用家长会等方式与他们取得联系,了解他们的困难和苦衷,争取他们的合作,并告诉他们指导和教育孩子的方法,坚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教育原则,在了解孩子,理解孩子的基础上讲究家教方法。

 

由此可见,在英语教学中,帮助学困生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新时代的要求;是现代化教育的要求,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健康心理和高尚情操的必要条件。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主动学习心理健康的有关知识、课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努力提高学困生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