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与披头士同期的The Beach Boys

2024-11-15 18:51:02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很优秀的乐队,甚至在许多本土美国人看来,他们的地位不比披头士差
在短暂的时间内,the beach boys的成绩是可以和beatles抗衡的,他们的核心,brian wilson非常有才华,在录音技巧上大胆创新,beach boys经典的 pet sounds专辑令beatles的paul mccartney都惊为天人,持续不断地播放god only knows这首歌,听的john lennon都怕了
但是brian没beatles那么好运,他是单打独斗,不仅没有sir martin那么优秀的制作人,也不像paul&john那样有可以互相帮助的队友(要知道披头士的阵容多梦幻,后期的george harrison写的歌都拿了榜单第一,更何况巅峰期的j和p两个神仙)
brian自己得操心写歌、录音的各种事项(其他成员基本上是brian的亲兄弟和好朋友),压力非常大,甚至因为嗑药精神失常了一段日子,这种情况下,beach boys想和beatles再战也是痴人说梦了。但是beach boys始终是老美非常钟爱的乐队,brian的才华也一直广受认可

回答2:

The Beatles,本世纪最知名的英国流行乐队,1956年成立於利物浦,成员包括John Lennon (1940-1980),节奏吉他、键盘乐及主唱;Paul McCartney (1942- ),低音吉他、键盘乐及主唱;以及George Harrison (1943-2001),主吉他、西达琴、钢琴及和音。1962年,Ringo Starr〔原名 Richard Starkey,1940~ )加入,负责鼓及和音。1970年,乐队解散,四人分道扬镳。
在1956到1962间,他们吸收美国流行音乐的要素(譬如蓝调,节奏蓝调,摇滚,以及恰克贝瑞 Chuck Berry,猫王 Elvis Presley 及比尔哈利 Bill Haley 等人的音乐),发展成一种跳舞音乐型态的风格。他们早期的作品往往是John Lennon写词,Paul McCartney谱曲,辅以George Harrison创新的主吉他配乐。1962年首先灌制了 Love Me Do 及 P.S I Love You;从第二张唱片 Please Please Me (1963)起,开始了他们一系列迭获赞美、热爱的唱片录制,一直到1970,可称是同时代最受欢迎的乐队。
1963年初英国本土的旅行演唱使The Beatles乐队陡然窜红,该年十月,他们的声誉到达空前的高度,世界各地激起了Beatlemania的现象,青少年一见到他们便尖叫、哭泣,而且变得歇斯底里。在纽约的一场演出,听众有五万五千人;在澳洲,有三十万以上的人群集欧洲南部的阿得雷城,只为一睹他们到达的风采。在表演事业的前半阶段,The Bealtles主要仍是一支巡回演唱的乐队。1966年8月,他们在旧金山做了他们最后一场舞台演出,此后即退居录音室。

The Beatles乐队的快速走红以及他们对国际流行音乐的影响是史无前例的。即使在他们解散之后,他们的唱片仍不断再发行,他们的歌曲和风格仍盛行不衰。(P.S. 1965年,他们获颁“大英帝国勋章”)。

第一时期

The Beatles的早期风格可以 She Loves You (1963)一曲为代表;双拍子,几乎催眠的节拍,五声音阶的旋律,32小节的歌曲形式,主音-中音(第三度音)的音关系;歌词则率皆与青春期的恋爱有关,带着仪典般“Yeah、Yeah、Yeah”的反覆叫喊。Can;t Buy Me Love (1963)融合了12小节蓝调曲式和动感十足的摇滚节奏;Do You Want To Know A Secret (1963)一曲则驱使了衍自蓝调的半音过渡和声及技巧。

在他们的影片A Hard Day;s Night (1964)及Help! (1965)中,The Beatles自由地跳脱舞曲乐队的曲目,创作出像 Yesterday 这类精致、抒情的民歌。这首歌或许是六十年代最受欢迎的歌曲,一如The Beatles先前的作品,具有蓝调所特有的精妙,其中一段仍采五声音阶,但节拍已不像以前那麽样强烈,典型的摇滚乐合奏也被弦乐四重奏所取代。

第二时期

从1965年灌制的专辑 Rubber Soul 里,可看出乐团成员歧异日大的创作路线。John Lennon 的歌词包含更多强力的意象(例如 Run For Your Life),充满文字游戏,反语,嘲讽,悲观色彩,甚至怪诞的风格,配上浓烈、强敲重击的音乐。相对地,Paul McCartney乐观的抒情风格产生了更清澄、流畅而宽阔的歌曲,和声、音色、节奏巧妙地融合一体(例如 I;m Looking Through You)。George Harrison在 Thank For Yourself 及 If I Needed SomeOne 中,使用了催眠般重复再现的主题。

1966年的专辑 Revolver 从许多角度来看都可称得上是 The Beatles 风格的分水岭,青春浪漫的情歌减少,而普遍性的主题增加:童歌,政治嘲讽,显明的乐观主义及残酷的悲观主义。Paul McCartney 那首美得令人忘怀的 Eleanor Rigby 涉及悲悯与孤寂(这两个主题在The Beatles晚期作品中一再出现);此首歌以简朴的民谣风写成,有着多里安调式及弦乐四重奏的伴奏。

摇滚乐后来的许多发展则可追溯到John Lennon的 Tomorrow Never Knows - 鼓及低音吉他表现出强烈的节奏,印度长颈琴檀布拉(tambura)的持续音给超现实的歌词,录音带拼贴画般的音效以及电子转调,提供了静态的背景。

惊世之作

在六十年代中,The Beatles乐队开始实验性地将东方宗教及迷幻药融入作品中,以期扩展作品的风貌。这些经验,加上录音媒体的创意运用以及自 Revolver 起即开始发展的音乐方向,终使他们创作出 S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1967)这张专辑。这或许是他们最具创意也最具影响力的一张专辑。这也是摇滚史上第一张成功的“概念唱片”--从歌曲的安排、录制,到唱片封套的设计,都经过统一而有创意的规划。

在录音工程师乔治马丁(George Martin)--“第五个beatles”--的指导下,他们发展出新的技巧:先有一音乐意念,将之录下,复在录音带上添加或删减材料;作曲完全成了录音室中听觉和电子重组的过程。The Beatles在 S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 中探究了各种不同的风格:蓝调、爵士,电子音乐,印度音乐,以及大型管弦乐的音响效果(在 A Day In The Life 一曲中)。

他们的歌词更富幻想、更加放纵,拍子更为多样(George Harrison的 Within You,Without You 具有印度 Tabla 鼓般的音型)。整张唱片被规划成一场S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的演奏会(连观众的吵杂声及舞台上的戏谑声都录进去),并且在歌词内容上(如唱片标题所示)朝孤寂与疏离的主题发展,因之具有相当的统一性。整个作品的张力从头到尾一直持续着,在最后,在渐强的管弦乐高潮中得到宣泄。

The Beatles 在电视影片 Magical Mystery Tour(1968)中,身兼编剧、制片、导演及演员数职。这部片子虽然被认为是失败之作,却包含了一些他们最好的音乐:Paul McCartney 的 Fool On The Hill 以精妙细微的方式处理崇高的题材;John Lennon的 I Am The Walrus 显示出他对残苛的现实,特别是人类认同感沦失的关怀。

第三时期

多样的实验是The Beatles第二阶段作品的特色,但他们的第三阶段却是不带恶意的模拟嘲讽,归真返朴地回归到他们的根源。The Beatles (或称 White Album,1968)这张唱片收了包括对乡村音乐、杂耍戏院歌曲、沙滩男孩合唱团(The Beach Boys),史托克豪森(Stockhausen)、滥情民歌以及他们自己歌曲的嘲弄的模仿。这些模仿绝无贬斥的意味,也不致流於冗长乏味或喧宾夺主,因为大部分的歌曲既属模仿之作,也是原创的作品。

Abbey Road (1969)是他们在一起灌制的最后一张唱片(虽然不是他们最后发行的唱片),第一面是各种风格及音乐特性的大杂烩,收入了该乐队每一成员的创作。这些歌曲各异其趣,充分显示出每个成员最显着的个人特质。第二面在形式上十分具有独创性,是连贯、相关的联篇作品(分成三部份),歌曲都很短,主要因为曲子前后的呼应而动人。 在 Let It Be (1970)这张唱片里,The Beatles又回到摇滚。I;ve Got A Feeling 这首歌具有他们早期粗犷的摇滚风格,而且带有一些蓝调的味道。One After 909 是John Lennon十七岁所写歌曲的修订版。Get Back 渴望回到基本质素:简单的歌曲形式、舞蹈节奏及歌词。Paul McCartney 写的保守、甜美的 Let It Be 一曲平衡了此种创作态度。

单飞后的个人发展虽然在六十年代,他们是最成功、最独创(可能也是最具影响力且最具才干)的流行音乐演唱者,但因为经济、艺术以及个人的理由,他们於1970年初解散。每一成员都曾自由地建立自己的乐风。早在1964年,John Lennon 和 Paul McCartney 就已开始发展各自的风格。从 Let It Be 这张唱片,我们可以清楚看到他们的风格已无法相容。在这张唱片里,The Beatles并未携手共探新的艺术理念。

解散后,他们仍继续个人的创作和演出。John Lennon在1970年之后成为一名活跃的音乐家和政治行动者(1969年他出了一本书In His Own Write)。他和妻子Yoko Ono、塑胶小野乐队以及另一些人,合作出了一些以黑人节奏及蓝调为本的唱片(如一九七五年的 Rock;n Roll)。

Paul McCartney 最初沉寂了一阵子,后来出了一张个人专辑,并且组了 Wings 乐队 。Wings 乐队所演唱的歌曲皆明朗乐观,幸好 Paul McCartney 那教人百听不厌的旋律使这些歌曲听来不至於滥情。

George Harrison 早 All Things Must Pass (1970)中表现出罕见的才华;他的音乐比 John Lennon 和 Paul McCartney 更宽广,大量使用复奏,音乐肌里变化微妙,显示出印度音乐的影响。一如 John Lennon 和 Paul McCartney,George Harrison也常公开演出。

Ringo Starr (他在七十年代仍与 George Harrison 继续合作),尤其明显地,转变了自己的Beatles形象:他参加好几部电影的演出,以独唱者的姿态继续演唱,并且在唱片(如1974年的 Ringo)中,表现出对乡村音乐的偏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