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画家太多了,才能的埋没可能一是自身性格原因,二就是时代的局限性。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梵高。生前画作只卖出去一副,在他去世后却变得价值连城。而他的死亡原因至今还是个谜团。
梵高的困境跟他自身性格有着很大关系。患有自闭症、不善沟通,性格的缺陷导致人际交往的障碍,而画家若是想推销出自己的画作,首先就需要比较强大的社交能力。梵高很难正确去处理自己的情绪,这使他的圈子非常有限,才能也难以得到展示。他这颗遗珠可谓是艺术界的一个遗憾。
再有就是画家莫奈。虽然严格意义上并不是死后出名,但他的画作也是直到晚年才有一定的知名度。而那个时候他已经七十多岁了,视力下降非常严重。
莫奈的名作《印象·日出》展出时并未像如今这样受到欢迎。当时印象派还未得到画界的认可,人们认为这种画作是“不完全的、丑陋的”,直到后期,这种流派才真正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人们开始推崇这种画法,赞美之声接连而来。
艺术本身就很难有标准去衡量。现在被视为糟粕的手法,过几十年可能就成为一种主流。谁都难以预料鉴赏水平的发展,而画家大多数都是很有个性的,不太可能让自己去适应环境,更多的还是坚持自己的创作。因此若是水平超越了时代,那其艺术价值很难被发掘,更多的可能性是被视为异端,蒙上时间的尘埃。
因为这些画在当时很多人欣赏不来,等过了很多年后,人们才开始意识到它们的价值。
俗话说物以希为贵,画家去世之后,那么画的数量自然就减少了。
这是因为他们的画,只有生前的那一些再没有了,所以价值才会这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