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的历史简介?

2024-11-14 03:55:56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夏、商、周三代,江苏北部属东夷、淮夷,江苏南部属勾吴。 夏朝隶属九州中的徐州和扬州。商朝后期至西周,出现了徐、吴两个诸侯国。
春秋期间(前770年~476年),分属齐、鲁、宋、吴、楚等国。
秦代实行郡县制,境内长江以南属会稽郡,以北分属东海郡和泗水郡。
西汉初年,郡国并行,江苏省先后分属楚国、荆国、吴国、广陵国、泗水国等国,会稽郡、丹阳郡、东海郡、临淮郡、琅邪郡、沛郡等郡。东汉永和五年(140年),省境长江以南属扬州,以北属徐州。
三国鼎立期间,分属孙吴、曹魏二国。
西晋建国初,江南复属扬州,江北复属徐州。东晋及南北朝时期,江苏省大体上以淮河一线为界,以南属南朝,以北属北朝。从晋怀帝永嘉年间到南朝宋元嘉年间(307年~453年),南迁移民,其中接受移民最多的是江苏省,在今南京、镇江、常州一带最为集中,苏北地区则以扬州、淮阴等地为主。 孙吴、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均定都于南京。
隋统一中国后,境内分置苏州、常州、蒋州(今南京)、润州(今镇江)、扬州、方州(今六合区)、楚州(今淮安区)、邳州、泗州、海州和徐州。
唐分中国为十道,江苏分属河南道、淮南道及江南东道。
五代时期(907年~960年),淮北的徐州先后属梁、唐、晋、汉、周,江南的苏州属吴越钱氏,其他各州先后属杨吴和南唐。
北宋政和元年(1111年),分属江南东路、两浙路、淮南东路、京东东路和京东西路。宋室南渡,宋金对峙,金人据有淮北,南宋据有江南和淮南。
靖康之乱后,靖康元年至绍兴十一年(1126年~1141年),北方人民南迁以本阶段人数最多,短短十余年,“江、浙、湖、湘、闽、广,西北流寓之人遍满”。绍兴十一年(1141年),绍兴和议达成,和约规定南宋不得接收金朝“逃亡之人”,南迁的浪潮始告消退。
元代实行行省制,江苏南北分属江浙行省、河南江北行省。

明初定都应天府(今南京),今江苏范围内先后称为直隶、南直隶,大致辖有今江苏、安徽两省和上海市。南京应天府治江宁、上元(今南京主城)。辖:江宁(县治在今南京主城东南部)、上元(县治在今南京主城西北部)、句容(县治在今江苏省句容市)、溧水(县治在今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高淳(县治在今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江浦(县治在今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六合(县治在今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溧阳(县治在今江苏省溧阳市)共8县。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明迁都北京,改京师为南京,为陪都,改直隶为南直隶。

清初灭南明,以南直隶原辖区域改设江南省。 乾隆二十九年,《清会典》从法律层面确定了顺治末、康熙初江南、湖广、陕西等三省分省的结果,后来乾隆《清一统志》将江苏与安徽两省分开,目录中已经全部为“以上某某省”。 江苏省辖江宁府(今南京市)、镇江府、常州府、苏州府、松江府(今上海市)、扬州府、淮安府、徐州府以及通州、海州、太仓直隶州;两江总督署驻江宁,江苏巡抚衙门驻苏州,这是江苏建省之始,“江苏”之名取江宁、苏州两府首字而得名,简称“苏”。 [15] 到清末时,江苏省辖有8府3直隶州1直隶厅。期间,太平天国曾在咸丰三年至同治三年(1853年~1864年)间建都南京,称天京,并曾在境内短暂地设置过天京省、天浦省和苏福省。光绪三十年(1904年)以江宁府、淮安府、扬州府、徐州府4府和通州、海州2直隶州范围置江淮省后旋即撤裁。
民国元年(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民国十六年(1927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析置江苏省江宁县设立南京特别市,析置江苏省上海县、宝山县设立上海特别市,分出江苏省,直隶于国民政府行政院,称院辖市。 民国十七年(1928年)至1949年,镇江成为江苏省省会。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设立行政督察区。江苏省的体制一直延续到民国以后。
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南京解放。1949年6月,江苏全境解放,设苏北行署区、苏南行署区及南京直辖市三个省级行政区。 1955年,为了更好治理洪泽湖,安徽的盱眙县和泗洪县划归江苏,作为交换,萧县和砀山县划归安徽。 1953年1月,苏北、苏南行署区及南京直辖市合并,南京市改为省辖市,并将省会设在南京市。江苏省辖6个省辖市(南京、无锡、徐州、常州、苏州、南通),8个专区(徐州、淮阴、盐城、扬州、镇江、苏州、松江、南通),69个县(6个县级市)。同年,将松江专区的嵊泗县划入浙江省。 1958年3月至1959年1月,原江苏省松江专区的上海、嘉定、宝山、松江、金山、川沙、南汇、奉贤、青浦9县和南通专区的崇明县先后划归上海市管辖,松江专区撤销。
1983年,江苏实行市管县体制,设立南京、无锡、徐州、常州、苏州、南通、连云港、淮阴、盐城、扬州、镇江11个地级市。1996年,扬州、泰州分设,撤县级泰州市,设地级泰州市;淮阴(今淮安)、宿迁分设,撤县级宿迁市,设地级宿迁市。2001年,淮阴市更名为淮安市。

回答2:

首先,吴国(公元前12世纪―公元前473年),存在于长江下游地区的姬姓诸侯国。根据史料记载,早在3000多年前,泰伯来到了梅里(今江苏无锡的梅村),建立了勾吴古国。吴国这一诸侯国的都城前期位于梅里(今无锡梅村),后期位于吴(今江苏苏州),是春秋中后期最强大的诸侯国之一,在吴王阖闾、夫差时达到鼎盛,并在夫差在位时被越国所灭。对于吴国的疆域来说,不仅包含今江苏省一带,还包含了今安徽省和浙江省的部分地区。而这,是江苏省没有简称“吴”的原因之一。
江苏,简称"苏", 位于中国大陆东部沿海,介于东经116°18′-121°57′,北纬30°45′-35°20′之间。公元1667年因江南布政使司东西分置而建省。省名为“江南江淮扬徐海通等处承宣布政使司”与“江南苏松常镇太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合称之简称。

回答3:

夏、商、周三代,江苏北部属东夷、淮夷,江苏南部属勾吴。 [11-12] 夏朝隶属九州中的徐州和扬州。商朝后期至西周,出现了徐、吴两个诸侯国。 [11]
春秋期间(前770年~476年),分属齐、鲁、宋、吴、楚等国。 [11]
秦代实行郡县制,境内长江以南属会稽郡,以北分属东海郡和泗水郡。 [11]
西汉初年,郡国并行,江苏省先后分属楚国、荆国、吴国、广陵国、泗水国等国,会稽郡、丹阳郡、东海郡、临淮郡、琅邪郡、沛郡等郡。东汉永和五年(140年),省境长江以南属扬州,以北属徐州。
三国鼎立期间,分属孙吴、曹魏二国。
苏州盘门
苏州盘门
西晋建国初,江南复属扬州,江北复属徐州。东晋及南北朝时期,江苏省大体上以淮河一线为界,以南属南朝,以北属北朝。从晋怀帝永嘉年间到南朝宋元嘉年间(307年~453年),南迁移民,其中接受移民最多的是江苏省,在今南京、镇江、常州一带最为集中,苏北地区则以扬州、淮阴等地为主。 [13] 孙吴、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均定都于南京。
隋统一中国后,境内分置苏州、常州、蒋州(今南京)、润州(今镇江)、扬州、方州(今六合区)、楚州(今淮安区)、邳州、泗州、海州和徐州。 [11]
江苏人文地图
江苏人文地图
唐分中国为十道,江苏分属河南道、淮南道及江南东道。
五代时期(907年~960年),淮北的徐州先后属梁、唐、晋、汉、周,江南的苏州属吴越钱氏,其他各州先后属杨吴和南唐。
北宋政和元年(1111年),分属江南东路、两浙路、淮南东路、京东东路和京东西路。宋室南渡,宋金对峙,金人据有淮北,南宋据有江南和淮南。
靖康之乱后,靖康元年至绍兴十一年(1126年~1141年),北方人民南迁以本阶段人数最多,短短十余年,“江、浙、湖、湘、闽、广,西北流寓之人遍满”。绍兴十一年(1141年),绍兴和议达成,和约规定南宋不得接收金朝“逃亡之人”,南迁的浪潮始告消退。 [13]
元代实行行省制,江苏南北分属江浙行省、河南江北行省。 [11]
江苏城市风貌
江苏城市风貌(28张)
明初定都应天府(今南京),今江苏范围内先后称为直隶、南直隶,大致辖有今江苏、安徽两省和上海市。南京应天府治江宁、上元(今南京主城)。辖:江宁(县治在今南京主城东南部)、上元(县治在今南京主城西北部)、句容(县治在今江苏省句容市)、溧水(县治在今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高淳(县治在今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江浦(县治在今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六合(县治在今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溧阳(县治在今江苏省溧阳市)共8县。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明迁都北京,改京师为南京,为陪都,改直隶为南直隶。 [11]
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
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
清初灭南明,以南直隶原辖区域改设江南省。 [11] 乾隆二十九年,《清会典》从法律层面确定了顺治末、康熙初江南、湖广、陕西等三省分省的结果,后来乾隆《清一统志》将江苏与安徽两省分开,目录中已经全部为“以上某某省”。 [14] 江苏省辖江宁府(今南京市)、镇江府、常州府、苏州府、松江府(今上海市)、扬州府、淮安府、徐州府以及通州、海州、太仓直隶州;两江总督署驻江宁,江苏巡抚衙门驻苏州,这是江苏建省之始,“江苏”之名取江宁、苏州两府首字而得名,简称“苏”。 [15] 到清末时,江苏省辖有8府3直隶州1直隶厅。期间,太平天国曾在咸丰三年至同治三年(1853年~1864年)间建都南京,称天京,并曾在境内短暂地设置过天京省、天浦省和苏福省。光绪三十年(1904年)以江宁府、淮安府、扬州府、徐州府4府和通州、海州2直隶州范围置江淮省后旋即撤裁。 [11]
江苏行政区划图
江苏行政区划图
民国元年(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民国十六年(1927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析置江苏省江宁县设立南京特别市,析置江苏省上海县、宝山县设立上海特别市,分出江苏省,直隶于国民政府行政院,称院辖市。 [11] 民国十七年(1928年)至1949年,镇江成为江苏省省会。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设立行政督察区。江苏省的体制一直延续到民国以后。
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南京解放。1949年6月,江苏全境解放,设苏北行署区、苏南行署区及南京直辖市三个省级行政区。 [11] 1955年,为了更好治理洪泽湖,安徽的盱眙县和泗洪县划归江苏,作为交换,萧县和砀山县划归安徽。 [16-17] 1953年1月,苏北、苏南行署区及南京直辖市合并,南京市改为省辖市,并将省会设在南京市。江苏省辖6个省辖市(南京、无锡、徐州、常州、苏州、南通),8个专区(徐州、淮阴、盐城、扬州、镇江、苏州、松江、南通),69个县(6个县级市)。同年,将松江专区的嵊泗县划入浙江省。 [9] [11] [18] 1958年3月至1959年1月,原江苏省松江专区的上海、嘉定、宝山、松江、金山、川沙、南汇、奉贤、青浦9县和南通专区的崇明县先后划归上海市管辖,松江专区撤销。
1983年,江苏实行市管县体制,设立南京、无锡、徐州、常州、苏州、南通、连云港、淮阴、盐城、扬州、镇江11个地级市。1996年,扬州、泰州分设,撤县级泰州市,设地级泰州市;淮阴(今淮安)、宿迁分设,撤县级宿迁市,设地级宿迁市。2001年,淮阴市更名为淮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