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于2015年8月11日至16日在巴西圣保罗举行,来自世界技能组织的59个成员国和地区的1200余名选手在50个项目展开角逐。中国队自2011年起首次参与此项赛事,今年是第三次参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组建的中国代表团共派出32名选手,参加了焊接、制造团队挑战赛、美发、汽车喷漆等29个项目的比赛。
8月17日,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在巴西圣保罗落下帷幕。在数控铣项目成绩尚未公布的情况下,中国代表团取得了4金6银3铜,12个优胜奖的优异成绩,创造了参加世界技能大赛以来的最好成绩,其中汽车喷漆、焊接、美发、制造团队挑战赛获得金牌,实现了金牌零的突破。
相关评论:世界技能大赛的技能金牌:金贵在哪
4块闪光的金牌,有望点燃更多年轻人学技能、钻研技能的热情
4块金牌——第四十三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队实现了金牌“零”的突破。
提起世界技能大赛,许多人会有些陌生。然而,在国际上,世界技能大赛大名鼎鼎,有“技能奥林匹克”之称。大赛拼体力、拼巧手、更拼大脑。在制造业强国,摘得世界技能大赛金牌的“蓝领冠军”,所受关注及影响力一点不比体育明星差。
金牌“零”的突破,见证了我国新一代产业工人的努力。我国从事制造业的人员达2亿多,世界第一。此前两次参赛,每次约50个竞赛项目,中国共收获2枚银牌。银牌也很难得,但考虑到中国“制造业第一大国”的地位,明显不太相称。
这其中既有不熟悉比赛规则的因素,也反映出我国技能水平的差距。“重速度胜于重质量”,这种状况存在于许多制造业企业,甚至在我国的一些技能比赛中都以此为准则。世界技能大赛强调的恰恰是“质量第一”,不追求速度有多快,而是要在零误差的前提下追求更好的质量。适应国际规则、调整技能培训,中国的年轻技工们奋起直追,不断提升技能水平,方才有今天的收获,也把精益求精的理念传递到广大技能院校和企业。
4块闪光的金牌,有望点燃更多年轻人学技能、钻研技能的热情。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我国高级技能人才3700多万人,占就业人员总量不到5%。一线工人整体技能水平不高,制约着中国制造的竞争力。然而,长期以来,学技能、当蓝领并不是多么有面子的事。调查数据显示,90%以上的家长希望孩子接受学历教育而非职业教育。正因如此,技能界一直渴望着世界大赛夺金。这不是金牌至上、比赛至上,而是希望以此激发全社会更加尊重技能人才、更加重视技能人才的培养,吸引更多的青年劳动者愿意学技能、喜欢钻研技能、坚持提高技能水平。
世界技能大赛夺金,是个好的开始。我国每年举办不少国际性竞技赛事,或许今后也可考虑举办一届“技能奥林匹克”。当中国人也像对奥林匹克运动会那样对技能竞技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也能在金牌榜上位居前列,相信中国的高技能人才会拥有更多的社会认同感和职业荣誉感,中国将走向真正的制造业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