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升值 出口将受影响 降低
进口则会有提升
在这个几乎可以耗尽中国经济学家所有谈论热情的炎炎夏日,中国经济冷热话题的空前讨论热度正在被“人民币升值”话题迅速替代。
中国二季度宏观统计数据公布翌日,央行“出其不意”打开了紧锁十年之久的汇率栅栏,宣布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百分之二。此间经济学家一语切中肯綮:中国宏观调控是“目”、汇率改革是“纲”,“一引起纲,万目皆张”。
稍加留意可以发现,财政、货币“双稳健”政策是今年宏观调控的关键词汇,而汇率政策则此前似乎一直以“没有新政策便是最好政策”的名义“缺席”。在人民币汇率改革“只闻楼梯响”的这段时日内,中国正迎来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数字的直线上升,空前的贸易摩擦让中国承受巨大的国际压力,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汇率改革已成中国经济无法绕过的话题。
人民币汇改问题名义上“尘封无为”十年,选择何种时机“解冻”至关重要。坚持“主动性、可控性与渐进性”汇改三原则的中国当局择定在二季度宏观统计数据公布的第二日宣布升值,无疑极具深意。
中国国资委研究中心宏观战略部部长赵晓认为,选择这一时机进行改革说明中国已完全具有汇改“主动权”和抵御升值所带来的冲击的能力。他认为,上半年GDP增速百分之九点五,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百分之二点三,正处于“高增长、低通胀”的最佳时期,随着宏观调控的基本到位,过热经济已被控制,中国完全有能力应付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冲击。
有了上半年可圈可点的经济增长数据作基础,加之拥有了汇率的可控性,中国宏观经济调控能力无疑将如虎添翼。
事实上,在中国未动汇率这块“奶酪”之前,中国宏观调控已打出了政策组合拳,但由于汇率这一重要之“纲”的“缺席”,组合拳的威力和灵活度则大受制肘。如果将汇率、财政、货币政策比做宏观调控政策工具的支撑“三角”的话,任何重要一角的缺失无疑将令调控效果打上折扣。
国家信息中心专家张永军就此认为,前期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没有动用汇率这一政策工具,使得货币政策调控的作用受到限制,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受到影响,货币政策的操作成本亦会加大。可以预见的是,如今动用汇率政策工具后,宏观调控政策组合的可能性将增多,宏观调控政策的灵活性将增大,当局宏观调控的能力将随之增强。
有了汇率之纲的助力,中国调控当局应该会交出更令人们满意的年终“答卷”。不过,在各方乐观其成的同时,人民币升值所释放的一系列冲击波,亦须审慎应对,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