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意思就是小时候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和天生的一样牢固。
近代英国教育家洛克在其《教育漫话》中说道:“儿童不是用规则教育就可以教育好的,规则总是被他们忘掉。你觉得他们有什么必须做的事,你便应该利用一切时机,给他们一种不可缺少的练习,使它们在他们身上固定起来。这就使他们养成一种习惯,这种习惯一旦养成以后,便不用借助记忆,很容易地、很自然地发生作用了。”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优秀是一种习惯”。
儿童期是形成习惯的关键时期。孩子的心灵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播种一种思想,就会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会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会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就会收获一种命运。习惯对于孩子的生活、学习以至事业上的成功都至关重要。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则说:“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事实上,习惯是一种惯性,也是一种能量的储蓄,只有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才能发挥出巨大的潜能。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和终身的幸福,每一个父母都需要高度重视孩子的习惯培养。
这句话的意思也就是说,一个人从小接受的教育,会为他奠定最初的思想与性情,长大后就会在其内心留下相应的影响,近代教育家叶圣陶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因此,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养成性教育去形成一种好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与道德素质对人的一生具有深远的影响。这种最初的影响将伴随人的一生,无论学习还是生活,做人还是处世,它都以一种无比顽强的姿态干预着我们生活中的细枝末节,从而主宰我们的一生。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iknow-pic.cdn.bcebos.com/a686c9177f3e6709c8b2df3c36c79f3df9dc5546"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a686c9177f3e6709c8b2df3c36c79f3df9dc5546?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a686c9177f3e6709c8b2df3c36c79f3df9dc5546"/>
扩展资料
习惯成自然出自于《汉书·贾谊传》: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后来习惯成自然也就成了约定俗成的成语。
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小学阶段是培养习惯的关键期。中国教育鼻祖孔子对从小养成习惯的重要也作了好的解释:“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
一些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21天以上的复会形成习惯,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同样道理,任何一个想法,重复21天,或者重复验证21次,就会变成习惯性想法。
著名作家孙云晓认为,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关键在头3天,起决定作用在前一个月。培养习惯开始的一个月是关键时期,过了这一个月,孩子就能够养成初步的习惯,很多好习惯都要这么一步一步训练出来。
参考资料来源:/baike.baidu.com/item/习惯成自然/6732535?fr=aladdin"target="_blank">百度百科-习惯成自然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这句话出自《汉书·贾谊传》。
意思是:儿童时期养成的习惯就像人的天性一样牢固,很难改变。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也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完善的教育去建立一种良好的习惯。”青少年时期是行为和生活方式形成的主要阶段,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机不可失。
这句话说明了,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非常重要。因为小时候的习惯,长大后是很难改变的。好的习惯,可以使人受益无穷,对人一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