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培养大班幼儿的动手能力

2024-11-17 13:45:27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著名学前教育家张家麟先生曾经说过:“要教育一个孩子会动手做事。”既是指要从小就开始培养孩子们的动手做事能力。同样杨震宁教授也曾经指出“中国的小孩在动手的兴趣和能力方面明显不如欧洲国家和美国的小孩,主要是没有动手的机会。”晨间桌面游戏是每个孩子根据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自主选择的,同时我也发现了这样的现象,有些孩子一个星期下来每天都玩相同的玩具,所以每次我在讲评的时候就会常常这样对孩子们说:“如果你每天都玩一样的,那么你就只能学会一样本领!如果你今天玩了这一样玩具,明天就可以试着玩另一样,这样你的本领就会越来越多了!”有些孩子听了我这样说以后,他就会按照我说的去做,隔天就会换一种玩具玩了。但是我发现我们班极里还有好几个孩子仍然还是老样子,天天都玩一样的内容。针对这几个孩子,当他们来到幼儿园以后,我就会主动叫他们坐到我的身边,和我一起学习其他的本领。他们在老师的邀请下,坐了过来,于是我就开始教他们了。我观察了多次后,发现这些孩子并不是不愿意玩其他的玩具,而是他们怕自己不会做、做不好,对自己缺乏信心,所以他们就一直选择他们永远也玩不厌的积木。这些孩子当他们坐到我的身边后,我就会耐心的讲给他们听这样玩具应该怎么去玩,如果是需要动手操作的,我就会边讲解边示范,接着我就会让他们自己操作,当他们自己动手尝试时,我就会在旁边给予及时的鼓励与帮助。
我们班有个小男孩就是这样一个孩子,如果老师不主动邀请他,他准是就拿积木搭积木玩,为了让孩子各方面都有所发展,我就会主动邀请他玩其他的。有一天,我就邀请他来玩拼图,他答应了,于是我就拿起一个拼图玩具,教他一个一个照着原图进行拼搭,当他看我拼了几个后,我就让他自己也来试一试,我发现他学得还是挺快的,很快就掌握了拼图的要领,于是在讲评时我就重点表扬了他。结果第二天,他主动玩起了拼图玩具,自己认真的拼了起来,一个早晨拼好了好几幅图形,而且完成的质量也很好。经过这件事情,这个小男孩有了很大的进步,每天早晨来到幼儿园后不再只玩搭积木的游戏了,有时会去做手工,有时还会去看看书呢……现在啊他的本领越来越多了。看来,老师的鼓励与表扬是很重要的,能让孩子改变、进步很多。我们班还有几个这样的孩子,我还会用这样的方式方法去试着改变他们,让他们在各方面都有所提高!
在幼儿园里区域活动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种学习活动,我能放手让孩子们大胆地去参加区域活动,并且逐渐把集体活动内容融入到区域活动中,使孩子们在区域活动中和同伴们一起共同学习、共同操作、共同探索,从而得到发展,得到提高。另外我也要采取多种形式,真正发挥区域活动的实效性,让各个区域都“活”起来。首先,我要观察了解幼儿在区域活动时的情况,了解孩子们喜欢玩什么,不喜欢玩什么,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引导孩子们能够主动地参与到各个区角的活动中去。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通过材料来表现。一是区域活动材料越丰富,形式越多样,孩子们才会在操作过程中变得更聪明、更自信、更大胆。材料收集就需要老师、家长和幼儿共同配合,利用自然物品和废旧物品等来丰富区域材料。如:树叶贴画,利用自然材料小树叶粘贴成小动物;蔬菜印章,利用各种蔬菜制作成印章;印染画,利用白纸做成印染的手帕……孩子们就在这样随心所欲的环境中,体验到了自由的快乐和创造的乐趣,从而也提高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合作能力。二是巧用废旧物品。如老师或幼儿带来家中的洗发水瓶子、化妆瓶子投放到“理发店”;小朋友把以前穿过的小衣服、裙子等带到幼儿园内,开一家小小服装店;家里吃完的空的药盒投放到医院游戏里;糖果盒子提供到糖果店的游戏中等。孩子们积极参与到制作中,动手能力进步了,创新意识与环保意识也提高了,他们也更加喜欢玩区域活动了。家长们积极的参与、配合丰富了区域活动的内容,而且他们的环保意识也为幼儿起到了良好的榜样作用。材料投放得是否得当,对幼儿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我们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教育目标及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投放材料。对材料的投入做到有计划、有目的,而不是把材料一下子全部都投入进去,而是分期分批的不断更新,由易到难,不断吸引孩子主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其次,还要充分调动家长和幼儿一起动手,收集废一些旧物品及半成品材料等,制作出一些活动中所需要的、丰富的、有吸引力的活动材料,这样可以让孩子、家长知道哪些废旧物品有使用价值,培养他们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这样还增强了家园联系。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从小培养幼儿动手能力,不仅让幼儿获得表现自己创造力的机会,还可以使他对自己的聪明才智产生足够的信心,养成他敢说敢做的精神和坚持到底的顽强意志。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呢? 一、让幼儿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
有些人认为班级管理是保教人员的事情,与小孩子无关。其实,让幼儿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不仅能有效地促进班级常规,更是锻炼幼儿动手能力的好机会。如:在布置环境的时候,布置主题墙内容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大胆地让幼儿动手动脑,出谋划策,幼儿也会因老师采纳他们的建议和作品而高兴不已。在进行班级卫生工作的时候,也可以选择一些适当的劳动让幼儿来完成,劳动可以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
二、做个"懒老师"。
教师应该给予幼儿帮助,但不是幼儿一要求就帮助,这样的教师算不上好老师。当幼儿发出请求,教师应该先判断幼儿是不是真正需要帮助,是不是真的遇到了难题;遇到这种情况时,教师可以先鼓励幼儿"你再试一试","你能够做到的",许多情况下,通过教师的鼓励,幼儿只需要稍加努力,问题就会自行解决。当你观察后发现,幼儿确实遇到了难题,也不必急于将结果告诉他,而应该指导他通过自己的双手来获得答案,语言的指导可以多一些,动手的机会应多留给幼儿。
平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请幼儿做一些简单的事情。如请幼儿整理一些玩具,请他们帮助教师送一些东西等等,一方面,幼儿非常乐意成为老师的"小帮手",另一方面,还可以养成幼儿乐于动手的良好习惯。
三、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尤其在培养幼儿动手能力方面,更应该同心协力。在幼儿园里,由于教师的引导、要求,许多幼儿在幼儿园的动手能力和自理能力进步不少;但是回到家里由于家长的溺爱,或者怕孩子弄坏东西,把家里搞的一塌糊涂,或者家长赶时间,来不及等孩子慢吞吞的做完事情,就全部包办了。因此这些行为就会促使孩子养成在家依赖家长的不良习惯。其实在家中有更多锻炼幼儿动手能力的好机会,家长应该要有耐心,为自己的孩子提供动手的机会。如:吃饭时帮妈 妈分发碗筷,帮妈 妈摘菜,还可以帮妈 妈打扫房间等。家庭教育只有与幼儿园教育相结合,才能更好的提高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因此,只有将教育融入到家庭,再充分利用家庭这一资源,让幼儿的小手动一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为幼儿创设动手环境。
家长是幼儿生活中的第一任老师,在幼儿的生活中,家长只有给孩子提供动手的机会,为他们创设动手的生活环境,这样才能激发他们动手的欲望。孩子动手能力的培养,与家长的教养态度息息相关。因此,我们要努力改变家长的教育意识,让家长主动参与到幼儿教育中来,共同帮助幼儿养成自己动手的习惯。因此我通过“家校路路通”或是面对面交流等形式向家长宣传,正确引导家长去鼓励自己的孩子多玩、多动手、多动脑。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都很溺爱自己的孩子,把自己的孩子当宝,所有的事情都帮孩子包办,这样幼儿自己动手的机会就几乎没有了。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从而导致孩子的动手能力较差,特尤其是刚刚入园的小班孩子。有些家长还在抱怨自己的孩子能力太差,他们却不知道这些都是因为他们对自己孩子的溺爱而造成的。因此,我要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方法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鼓励家长在家为也能为自己的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动手环境。例如:穿衣服方面,可以让孩子在家练习扣钮扣,教幼儿一首儿歌,让孩子学习将纽扣从下而上逐个扣好;又如拉拉链、穿鞋,系鞋带等方法,家长都可以在家鼓励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另外家长还可以让孩子在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家务,如扫地、叠衣服、擦桌子等,不管你的孩子做得好不好,家长都要给予肯定。在幼儿园里我们也坚持让幼儿学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穿衣、穿鞋,并用比赛的形式鼓励孩子把在家学会的本领展现出来,从而帮助幼儿增加自信心。这样孩子们的一些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就得到了提高,另外我们还可以组织一些有趣的亲子活动,让家长看一看自己孩子的进步。
二、培养幼儿的动手观念。
孩子们都有自己动手的欲望,但是他们也有遇到困难喜欢依赖大人的习惯,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就要与家长共同合作,帮助孩子树立自己动手的观念。在幼儿园里我们要结合主题,鼓励幼儿和家长收集、制作与主题相关的材料和小制作。在这过程中,家长要鼓励幼儿多多参与,放手让自己的孩子去完成,我们也会将孩子的作品展示出来,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培养他们动手的观念。
三、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
家长给孩子选择操作材料时,要符合幼儿好动的年龄特点,而且要有利于培养幼儿动手能力,给幼儿提供的操作材料还应注意无毒、安全、易于取拿,还应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逐渐增加动手操作的难度,操作材料的数量随着幼儿熟练程度逐渐增加。有些家长喜欢给孩子购买一些高档的玩具,认为孩子就喜欢玩这种玩具,其实这些玩具只能给孩子短暂的刺激,时间长了,孩子就会觉得无趣。而一些积木积塑玩具看起来很简单,孩子们却总是玩不厌,因为这些玩具能进行不同的组合和变化,给孩子提供充分的想象空间。橡皮泥也是幼儿所喜欢的玩具,他们喜欢搓、捏,在他们小手的摆弄下,可以变出不同的东西来。家长还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些废旧材料,让幼儿自己布置小卧室;还可用旧挂历纸撕贴粘画,锻炼幼儿手的灵活、协调性,还能培养幼儿对撕贴的兴趣。
总之,家庭教育是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家庭与幼儿园互相合作,才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因此,我们要请家长融入到教育中来,让孩子在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培育下健康成长,只有这样坚持下去,祖国的下一代才能“手巧心更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