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161-223)即蜀汉昭烈帝,字玄德,汉族,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人,据说是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公元221-223年在位。谥号昭烈帝,庙号烈祖,史家又称他为先主。
东汉汉灵帝末年,刘备因起兵讨伐黄巾军有功而登上汉末政治舞台,三顾茅庐后始得诸葛亮辅佐。 汉建安十三年(208年)与周瑜等大胜曹操于赤壁,其后得到荆州五郡,后又夺取益州。夺取汉中击退曹操后,刘备于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七月自立为汉中王。 魏黄初二年(221年),时曹丕已于220年十月逼迫汉献帝禅让帝位,蜀中又传言汉献帝已经遇害,刘备为了延续汉朝历史,振兴汉朝,完成自己的霸业,遂于成都武担南称帝,年号章武。次年为夺回荆州而伐东吴,结果被火烧连营,损失惨重,退至白帝城托孤。 章武三年(222年)因病去逝,享年六十三岁,谥号昭烈帝。因刘备为汉献帝之叔,故后人称之为刘皇叔。 根据小说《三国演义》的描写,刘备双手过膝,两耳垂肩,身高七尺五寸(合172.5cm)。在书中被作者塑造成为仁民爱物、礼贤下士、知人善任的仁人志士。其实历史上的刘备并不是这样的。但是历史上真实的刘备确实也是仁德为怀,感人至深的。
刘备人物简介
刘备(161-223)即蜀汉昭烈帝,字玄德,汉族,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人,据说是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公元221-223年在位。谥号昭烈帝,庙号烈祖,史家又称他为先主。
东汉汉灵帝末年,刘备因起兵讨伐黄巾军有功而登上汉末政治舞台。
汉建安十三年(208年)与周瑜等大胜曹操于赤壁,其后得到荆州五郡,后又夺取益州。夺取汉中击退曹操后,刘备于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七月自立为汉中王。
魏黄初二年(221年),时曹丕已于220年十月逼迫汉献帝禅让帝位,蜀中又传言汉献帝已经遇害,刘备为了延续汉朝历史,振兴汉朝,完成自己的霸业,遂于成都武担南称帝,年号章武。次年为夺回荆州而伐东吴,结果被火烧连营,损失惨重,退至白帝城托孤。
章武三年(222年)因病去逝,享年六十三岁,谥号昭烈帝。因刘备为汉献帝之叔,故后人称之为刘皇叔。
刘备人物简介
刘备(161-223)即蜀汉昭烈帝,字玄德,汉族,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人,据说是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公元221-223年在位。谥号昭烈帝,庙号烈祖,史家又称他为先主。
东汉汉灵帝末年,刘备因起兵讨伐黄巾军有功而登上汉末政治舞台。
汉建安十三年(208年)与周瑜等大胜曹操于赤壁,其后得到荆州五郡,后又夺取益州。夺取汉中击退曹操后,刘备于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七月自立为汉中王。
魏黄初二年(221年),时曹丕已于220年十月逼迫汉献帝禅让帝位,蜀中又传言汉献帝已经遇害,刘备为了延续汉朝历史,振兴汉朝,完成自己的霸业,遂于成都武担南称帝,年号章武。次年为夺回荆州而伐东吴,结果被火烧连营,损失惨重,退至白帝城托孤。
章武三年(222年)因病去逝,享年六十三岁,谥号昭烈帝。因刘备为汉献帝之叔,故后人称之为刘皇叔叔。
刘备(公元161年-公元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
刘备少年与公孙瓒拜卢植为师求学,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与关羽、张飞先后救援过北海孔融、徐州陶谦等。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
刘备早期颠沛流离,投靠过多个诸侯,后于赤壁之战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建立蜀汉政权。陈寿评刘备机权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刘备自己也曾说过,自己做事“每与操反,事乃成尔”。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年号章武,史称蜀或蜀汉,占有今四川、云南大部、贵州全部,陕西汉中和甘肃白龙江一部分。
公元223年,刘备病逝于白帝城,终年63岁,谥号昭烈皇帝,庙号烈祖(一说太宗)[1] ,葬惠陵。后世有众多文艺作品以其为主角,在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庙为纪念。[2]
刘备(161~223年),字玄德,涿郡(今河北)人,东汉远支皇族,三国时蜀汉的建立者,公元221—223年在位。谓蜀汉昭烈帝。幼贫,后入军旅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在诸葛亮的筹划中,联合孙权打败曹操于赤壁,占荆州、益州和汉中。221年称帝,定都成都,次年在吴蜀之战中败北。公元223年6月10日,刘备病逝白帝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