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所有的物质都由质子、中子和电子,这些物质所构成的呢?
宇宙大爆炸理论中提出了一些有关它们的形成的内容.
1、最初宇宙中包含的是光子、电子、中微子和它们的反粒子(光子的反粒子就是它本身.粒子的能量极高,它们相互碰撞并产生大量不同种类的正反粒子对.这些正反粒子对碰到一起时又会湮灭.但此时它们的产生率远大于湮灭率).
2、然后,宇宙继续膨胀,温度的降低使得粒子不再具有如此高的能量.它们开始结合.与此同时,大部分正反电子相互湮灭,并产生了更多的光子.
3、大爆炸100秒后,温度降到了10亿度,这相当于最热的恒星的内部温度.质子和中子由于强相互作用力(核力)而结合.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组成氚核(重氢);氚核再和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形成氦核.
4、在“3”的过程中,根据计算,大约有四分之一的质子和中子转变为氦核,以及少量更重元素,如锂和铍.其余的中子衰变为质子,也就是氢核.
5、几个钟头之后氦和其它元素的产生停止下来.在这之后的100万年左右,宇宙什么也没有发生,只是膨胀.当温度降低到了几千度时,电子和原子核不能再抵抗彼此间相互的吸引力而结合成原子.
元素都是由原子构成的,而原子又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在的,质子和中子在原子核中的数量的不同决定了不同的元素.
而质子、中子、电子再往下就是夸克,夸克再住下一直到最基本的物质就不是点状的粒子了,而是超弦也就是一种类似于带状的基本物质,那是最基本的了,这种物质和构成我们思维的物质是同一种东西,有人叫它做“灵”.
精确的实验证明,任何原子都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以及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原子核的体积只占原子的几千亿分之一,相对来说,原子里面有一个“很大”的空间,电子在这空间作高速运动。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两种微粒构成。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中子不带电。由质子和中子聚集而成的原子核,它所带的正电荷数即核电荷数等于核内质子的数目。原子不显电性,说明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所带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即原子内的质子数跟电子数相等。
不同种类原子的质子数不同。例如,氧原子核内有八个质子,原子核带八个单位正电荷,核外有八个电子。氢原子核内有一个质子,原子核带一个单位正电荷,核外有一个电子。
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各个电子的能量并不相同,能量低的,通常在离核较近的区域运动,能量高的,通常在离核较远的区域运动。因此各个电子在原子核外分层排布。人们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原子的核电荷数和电子层排布。小圈和圈内的数字分别表示原子核和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面的数字表示该层的电子数。
希望我能帮助你解疑释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