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情有主见,有目标,有计划,坚持不懈。
华为“天才少年”项目,是任正非发起的用顶级挑战和顶级薪酬去吸引顶尖人才的项目。
拥有了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工作,张霁内心却很平静。“我并不是什么天才少年,要除去天才少年光环,我只是一个普通人。”他说,自己现在肩上责任和压力更大,要快速融入这个团队,不仅要把领导分配的事情做好,更要去思考今后该如何做好工作,不负众望。
在本科期间,1993年出生的张霁,各门成绩一直在院系名列前茅,顺利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国家计算机二级考试,获得全国ITAT职业技能大赛职业技能资格认证证书,成为老师与同学眼中名副其实的“超级学霸”。
张霁说,小时候爸爸妈妈对自己的影响特别大。那时,妈妈是幼儿园老师,爸爸是中学老师,自己是独生子,“爸妈特别尊重我的选择,让我长大后养成了有主见意识”。
“无论什么事,做还是不做,爸爸妈妈都不会给我做决定。”张霁说,这个让自己独立思考的做法,一直影响到现在。
读研读博是张霁初进校园时就认定的目标。他对待学习没有拖延症,喜欢做好计划按部就班,因为这样常常让他事半功倍。
对科研,张霁认为首先是调研,然后和朋友分享,接着还要敢想,最后才开始付诸行动,“一定要敢想,连想都不敢想,那不会触发灵感”。
由于科研项目比较多,张霁基本上没有刻意去找工作,甚至没有主动投递简历,都是企业或者高校联系他。
张霁说,自己也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以自己的体会,就是首先要对自己的选择做一个规划,然后一定要坚持,要有信心,不要轻易放弃。另外,取得成绩后,要戒骄戒躁,沉下心来,盯紧下一个目标,每个阶段都要提升,要持续学习,让自己持续进步。
天才和普通人差距就是努力的差距。其实天才与普通人先天性没差比多少,主要还是看每个人后天自己的努力。
天才和普通人除去天赋上的差异,更重要的是在勤奋程度上。天才对人生有着合理的规划,并且自律。单单从习惯上,他就可能已经超越了许多人。
差一个聪明的头脑,脑袋聪明比什么都来的快,与普通人便由此会拉下一生的差距。
他们智商特别高,他们学什么东西都特别快,而且想到的也特别多,做什么事情都特别的清楚明白,不需要别人过多说什么,他们轻松办到别人干不了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