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蛀螟,俗称蛀心虫、食心虫、又名桃实虫、桃蛀螟、豹纹斑螟。主要为害果实及种仁。广泛分布于南北方果产区。食性杂。幼虫为害时从果梗基部沿果核蛀入果心。果梗、果心均有虫粪。果外蛀孔处常有胶流出。
(1)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0毫米左右,翅展开20~26毫米,全体橙黄色。前翅、胸部、腹部及虫体背部上均有黑色斑点。雄蛾腹部第九节末端黑色,雌蛾则无。
卵:初孵化时乳白色,以后渐变黄、红色、椭圆形,长约0.6毫米。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约18~25毫米,头暗褐色,体色变化较大,一般呈红褐色。
蛹:体长约10~15毫米,黄褐色,被蛹。
茧:长椭圆形,灰白色。(2)发生规律东北、华北地区一年发生2代;在长江流域一带一年发生4~5代。都以老熟幼虫在树皮裂缝、树洞、土、石缝、玉米、高粱秆穗、向日葵盘中等处作茧越冬。第二年5~6月出现越冬成虫,6月上旬为产卵盛期;5月下旬至7月中旬发生第一代幼虫;7月下旬至8月上旬为第一代成虫发生盛期;7月中旬至8月底发生第二代幼虫;8月上旬至9月上旬发生第二代成虫;8月中旬后发生第三代幼虫;9月底,幼虫陆续越冬。成虫有强的趋光性,卵多产于果肩及果面。桃蛀螟的发生与降雨有一定关系,一般雨量充足、相对湿度在80%以上的环境条件有利于其发生。幼虫在为害期间有转果的习性。(3)防治方法①消灭越冬幼虫。4月底对树体刮老皮,冬季清除果园周围的玉米、向日葵等越冬寄主的残株,集中起来及时处理。②黑光灯诱杀。利用成虫的趋光性和趋化性,既可预测预报成虫发生期,又可诱杀未产卵的成虫,还可指导果园内查卵工作,确定喷药适宜时期。③药剂防治。各代成虫高峰期选用5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1200倍液,或20%灭扫利乳油2000~2500倍液防治。④摘除虫果和拣拾落果,及时消灭果内幼虫。⑤因桃蛀螟寄主较多,还得注意玉米、向日葵及其他果树等寄主植物的防治工作。
1. 在高粱抽穗始期要进行卵与幼虫数量调查,当有虫& #40;卵& #41;株率20%以上或100穗有虫20头以上时即需防治。施用药剂,50%磷胺乳油1000~2000倍洒,或用40%乐果乳油1200-1500倍液,或用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喷雾,在产卵盛期喷洒50%磷胺水可溶剂1000~2000倍液,每亩使药液75公斤[4][5]。
2. 在产卵盛期喷洒Bt乳剂500倍液,或50%辛硫磷1000倍,或2.5%大康& #40;高效氯氟氰菊酯& #41;或功夫& #40;高效氯氟氰菊酯& #41;,或爱福丁1号& #40;阿维菌素& #41;6000倍,或25%灭幼脲1500~2500倍。或在玉米果穗顶部或花丝上滴50%辛硫磷乳油等药剂300倍液1~2滴,对蛀穗害虫防治效果好
请参考,欢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