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质量达标和优良是一样的吗?那么多含糊的“质量达标”是不是骗人的?他们达的是什么标?谢谢回答

2024-11-20 10:37:46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重庆正处在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关键时期,我们不妨看一看,住在环保模范城市,生活会是啥样?环保模范城市
含金量高
目前,关于城市环境的国家级评选项目主要有以下几种:
国家卫生城市由全国爱卫办组织评选,要求申报城市必须是省级卫生城市,同时具备5个基本条件: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至少80%,污水处理率至少30%,城市绿化率至少30%,空气质量优良,除四害达到全国标准。
我市从2006年开始申报的国家园林城市,一共有7个大项标准,主要考核市政建设、生态建设、绿化建设等,但没有考核公众满意率等指标。
黄市长曾经打过一个比方,我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是读本科生,创建国家生态城市是读研究生。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有5大类26项考核指标,门槛高,也应属于研究生级别,含金量高。
渝北和北碚
已是国家环模区
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含金量非常高,该评选经国务院同意,于1997年启动,由环保部组织开展。截至2009年底,全国47个重点环保城市中,天津、成都、银川、广州、南京等21个城市已获得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称号。上海、武汉、长沙、西安、郑州、合肥等18个城市正在创建中。我市渝北、北碚区已获得国家环保模范城区称号,目前我市正与上海、武汉等城市赛跑,看谁先获得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称号。
1人均可支配年收入8500元
以前要求经济持续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增长水平,人均gdp大于1.5万元。现在要求“每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万元,西部城市8500元,环境保护投资指数至少达到1.7%”。
解读这是重庆最容易实现的一个指标,因为我市城镇居民去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到15749元,今年要增长11%,达到17000多元,是“创模”目标的两倍。专家认为,考核指标将“人均gdp”改为“人均可支配收入”变得更科学,因为人均gdp和人均收入不一定同步,只有人均收入达到了一定水平,生活才会更加环保。
2城区河水钓鱼划船基本闻不到臭味
如果城区内有污染发黑的河水,那么肯定不能成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据介绍,创模指标不但规定“城区内无劣ⅴ类水体”,现在还提高到“全市域内跨界断面出境水质达到国家或省考核目标”。
解读目前我市的梁滩河、清水溪流淌的都是劣ⅴ类水质,这是水污染最严重的级别,基本丧失了水体功能。有市领导认为,这些河流已经成为主城区的疮疤。要达到创模的指标,这些河水必须变清,让河水至少可以钓鱼,可以划船,可以让市民在岸边游玩,基本闻不到臭味。
3市民满意率超过85%
要求市民的环保满意率必须达到85%以上,考核组会随机进行抽查。
解读这项指标目前最难完成,因为前几年我市开展过调查,许多区县的满意率在60%以下,被认为不及格。市民现在主要对噪声、空气质量、小河的治理意见比较大。
4饮用水源地水质100%达标
以前的指标要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96%”,现在提高到100%,要求全部达标。
解读这一指标具有一票否决权,“凡在全国饮用水源保护专项执法检查中发现有突出问题并被通报的城市,一年内不能命名模范城市(或暂缓批准);已经命名的要限期整改;属于复查的,一年内不能通过复查”。目前我市的饮用水源主要集中在长江、嘉陵江,水质一直比较干净,可以保证100%达标。
5一年蓝天至少311天
要求全年空气质量达到优良的指标占85%以上,换算成数字,就是311天。
解读空气质量达到优良的天数,俗称为蓝天。现在主城全年可以达到303个蓝天,距离这个目标只差8天。但这短短的8天就好像短跑最后的冲刺,增加1天都很困难。前几年,主城为了把蓝天从260天增加到300天以上,用尽了各种方法——搬迁污染企业,禁止燃烧煤炭,汽车改烧天然气,运渣车加盖盖等。如何再增加8天?可能需要更严格的方法,需要大家一起努力。

回答2:

依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本研究构建了中小城市科学发展指数。同时,为了反映中小城市在两型社会建设、区域带动力等方面的成就,以及中小城市的投资潜力,本研究依次还建立了节约型城市指数、投资潜力指数和区域带动力指数。   
  (一)科学发展指数   中小城市的科学发展指数,就是反映中小城市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水平的总体指数。它包括单个城市的科学发展指数和中小城市的总体科学发展指数两个方面。   城市科学发展水平,包括在经济、社会、民生、环境、基础设施、科技、文教等各个领域的综合发展状况和发展能力。本研究力图从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出发,依据“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重新审视中小城市发展状态。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能力是决定城市发展水平的首要因素,但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社会、环境等其他因素权重上升,也应当在城市发展水平评价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如何,不但要看它的总量规模有多大,更重要的是要看人民群众是否分享了经济发展的成果、要看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精神状态在多大程度上得到了改善和提高,以及为此支付了哪些成本。以人为本,对城市政府而言,就是以绝大多数人的近期现实利益和长远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评价一届政府的“政绩”,不仅体现在gdp的总量有多大、增速有多快,更体现在经济、社会、环境各方面能否协调发展,人民群众是否得到实惠,人民群众是否“满意”。   本评价指标体系立足践行科学发展观,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友好和政府效率四个方面进行评价。  
  具体来说,科学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包含以下四个方面:  
  ①经济指标:科学发展观仍然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发展是其他各项事业的物质基础。本部分包含“经济发展水平指数”和“经济发展质量指数”。“经济发展水平指数”,主要反映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的快慢,用人均gdp、人均gdp增速、人均财政预算收入等三个指标衡量。“经济发展质量指数”主要反映经济发展所付出的代价大小,用万元gdp能耗、万元gdp水耗、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等三个指标衡量。  
  ②社会指标:科学发展观,要求在推动经济加快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发展。本部分包含“人文发展指数”、 “居民生活水平指数”。“人文发展指数”是衡量社会进步的长期指针,“居民生活水平指数”则是当前社会发展状态的反映。“人文发展指数”主要反映人们的生活质量以及人口素质状况,用婴儿死亡率、人均预期寿命、劳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每百万人口拥有公共文化体育设施面积等4个指标衡量。“居民生活水平指数”,从就业水平、收入水平、支出结构等3个方面衡量。“就业乃民生之本”,可以用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常住人口就业率两个指标衡量。收入水平包括绝对水平和相对水平,可以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居民人均收入指数与人均gdp指数之比等指标衡量。支出结构,反映人们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
  ③环境指标:科学发展观要求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同时,关注发展所付出的环境代价。本部分包含“环境质量指数”和“环境驱动指数”。“环境质量指数”反映环境质量的好坏,可以用森林覆盖率、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建成区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等指标衡量。“环境驱动指数”反映环境质量变化的驱动因素,可以用生活污水排放达标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工业“三废”排放达标率、环保投入占gdp比重等指标来衡量。  
  ④政府效率指标:在关注城市发展状态的同时,课题组认为,还应当对政府效率进行考察。城市运行效率以及公众对城市运行效率的满意度,不但关系到城市形象和城市竞争力,也关系到城市的长远发展。本部分包含“政府行为规范化指数”、“行政审批效率指数”、“政治文明程度指数”。“政府行为规范化指数”反映政府行为的规范化程度,可以用非税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等指标衡量。“行政审批效率指数”衡量政府的办事效率,可以用审批事项的数量、审批性备案事项在全部备案事项中所占比重等指标衡量。“政治文明程度指数”反映政治开明程度,可以用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结率等指标衡量。
  (二)节约指数(两型社会发展指数)   节约指数,就是反映中小城市在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方面建设成就的指数。它包括单个城市的节约型城市指数和中小城市节约型城市建设的总体水平指数两个方面。   未来十五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完成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人口继续增长、资源约束突出、环境压力加大是必须面对的现实挑战。中小城市的资源消耗状况和环境保护水平,直接关系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全局。   节约型城市应当满足以下基本条件:一是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合理利用各种资源;二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是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环境状况不断好转。节约型城市建设应当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调整、节约型社会的体制机制建设和思想观念建设等方面入手。本研究通过对中小城市在资源消耗、生态环境水平等方面的量化考察,分析影响节约型城市建设的主要因素,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节约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包含如下三方面指标:  
  ①资源节约:由于城市之间产业(品)结构和消费结构及其对资源消耗影响的直接评价是困难的,依据市(县)统计数据可获取性,使用单位gdp的能源消耗和水资源消耗、新能源占比以及资源回用状况来衡量中小城市的资源节约水平。  
  ②要素产出:一定的要素投入产出水平越高,表明生产要素集约利用水平也比较高。考虑到城市之间的可比性,此处主要衡量资本投入、土地投入、劳动力投入的产出水平等指标。  
  ③环境友好:节约型城市应是有利于降低废弃物排放的生产和消费方式,推进人类对自然的开发和利用控制在生态环境可自我更新的范围之内。此处采用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建成区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森林覆盖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环保投入占gdp比重等几个指标来衡量城市环境质量。
  (三)投资潜力指数   投资潜力指数,主要用于表征城市吸纳投资的潜力,主要是指单个城市的投资潜力指数。在中小城市发展的实践中,资金匮乏通常是最为重要的制约因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资本的本性和投资主体的多元化,资本形成和积累的关键在于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因此,中小城市竞争的实质,不仅仅在于现实的经济实力的比拼,更在于投资潜力的较量。如何通过整合城市各种资源,营造良好的城市投资环境,已经成为中小城市发展过程中一个至关重要的课题。   投资潜力评价侧重于对蕴涵在区域这一综合体中的投资环境的营造和投资机会的发掘,努力引导区域发展方向,并对投资者决策提出建议。   投资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包含四方面指数:   ①规模:城市能否提供充裕的经济活动空间、必要的市场及其配套条件,通常会对投资者的选择产生重要影响。较大的城市规模,往往意味着更多的投资机会,更频繁的投资活动。因此,规模应当作为衡量投资潜力的一个重要因子来看待。人口、经济总量和建成区面积是规模的重要指标。   ②基础条件:城市投资机会能否转化为对投资者的现实吸引力,城市投资潜力能否转化为真正的投资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城市基础设施、基础条件的完善程度和发展水平。主要包括生态环境状况、劳动力素质、城乡信息化水平以及交通便捷程度等指标。   ③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投资潜力的重要体现。新产品产值比重、人均企业数量、专利和商标数、上市公司数量、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数是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   ④政府效率: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一定有一个阳光透明、精干高效的城市政府与之相适应。此处主要用非税收入占比、行政审批效率等指标来衡量。
  四)区域带动力指数   区域带动力指数主要反映中小城市在带动周边区域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方面的贡献,主要是指单个城市的区域带动力指数。
  1.经济发展带动力   在目前发展阶段,城市对周边地区的带动作用,首先应该体现在经济发展方面。在经济发展带动作用大小方面,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一是,经济总量越大,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带动能力越强。我们可以使用gdp衡量城市经济总量,gdp越大,带动能力越强;用人均gdp衡量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人均gdp越高,发展水平越高,带动能力也越强;用本地人均gdp与本省人均gdp之比年来衡量城市的相对发展水平,该比值越高,区域带动力也越强。   二是,市场需求能力越强,带动力越强。当今时代,已经进入了“买方经济”阶段。由于传统产品的批量生产及其极强的可复制性,生产方的主导地位已经逐渐被削弱,需求方在市场上的话语权越来越强。因此,市场需求能力越强的城市,往往意味着为其他城市和地区提供了较为广阔的销售市场,其他城市和地区对该城市的依赖性也较强。因此,市场需求能力已经成为城市区域带动力的重要指标。在本研究中,课题组采用了“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这一指标来衡量市场需求能力的强弱。   三是,对外投资能力越强,带动能力越强。资本仍然是制约当前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投资的多少及其增速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仍然是经济发展速度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对外投资能力是衡量城市区域带动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在本研究中,课题组采用了“历年累计对外投资额”来衡量城市的对外投资能力。
  2.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辐射力   城市影响和辐射周边区域的第二种方式是,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的提升,吸引周边区域人流和物流的聚集。   关于基础设施建设,主要考察城市的大型交通基础设施(如机场、港口或高速公路等)、大型交易市场(各种大型专业市场、批发市场等)对聚集人流、物流的作用。对拥有上述大型基础设施的城市,可以通过客货运量、交易金额等指标进行衡量。   关于公共服务,主要考察医疗服务、教育服务等公共服务的质量。关于医疗服务,可以采取门诊和住院患者中非本地户籍人口比重(全年外地患者在本地就诊、就医占本地全部门诊和住院患者的比重,该比重越高说明本地医疗服务越发达,能为周边区域提供较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这一指标进行衡量。关于教育服务,可以采用“在校学生中非本地户籍人口比重”(本地中、小学校在读学生中外来人口数与全体在校生人数之比,该比重越高说明本地教育越发达,能为周边区域提供较高质量的教育服务)这一指标进行衡量。  
  此外,城市的区域带动能力还应该考虑城市文化的影响力(包括历史传统文化,如文物古迹、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量和品位;制度文化以及非正式制度文化,如区域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效果极其影响、非正式的风俗习惯极其影响;等)、城市品牌驱动力等因素。但是,由于相关数据采集困难、课题组受时间和精力所限,未能将上述指标考虑进来。在将来的进一步工作中,课题组将努力综合考虑上述因素,增强区域带动能力评价的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