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四兄弟从大到小排行顺序是?

紧急!
2024-11-17 04:23:36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古代兄弟排序从大到小是:伯、仲、叔、季。

1、伯,老大也,是家里把持家政的,如果是王室子弟,那就是主持国政的。因此,周文王的长子,传说中那位被苏妲己害死的王子,名字就是伯邑考。春秋时代诸侯国的老大就称伯,例如春秋五伯,伯又称为霸,所以又称春秋五霸。

2、仲,是老二。古人在“字”前常加排行的次序,例如孔子排行第二,因此称“仲尼”;孙权是孙坚的第二个儿子,因此字为“仲谋”。

3、叔,是老三。如果兄弟姐妹不止四个,那么从第三个到倒数第二个,很可能都称“叔”。周文王有十个儿子,周公排行第四,也称为“叔旦”。

4、季,是最小的。不管多于或少于四个,“季”都是最末的,如果只有三个,它就是老三。文王之父季历是老三,上有“太伯、仲雍”,所以末子为老三也可称季。



扩展资料

除了表示兄弟排名,“伯仲叔季”还表示事物的顺序。

比如唐朝诗人李邕的《陇关游奕使任令则碑》:“《礼》《乐》《诗》《书》,伯仲叔季。”

还泛指四季“春夏秋冬”:即孟春、仲春、季春,孟夏、仲夏、季夏,孟秋、仲秋、季秋,孟冬、仲冬、季冬。

在古代,女子出嫁前是没有名字的,周礼中有“男女非有行媒不相知名”的规定。未婚姑娘为了加以区别,一般在姓前冠以孟(伯)、仲、叔、季,用以区分排行。

如古书所记仲子、叔姬,意思是子家的二女儿,姬家的三姑娘。所以,哭倒长城的孟姜女并不是姓孟,而是指姜家的大女儿。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古人兄弟姐妹怎么排行:伯仲叔季

回答2:

孟(伯)、仲、叔、季,

在先秦,姓不但是女子能否与男方婚配的重要标志,而且还具有区别女子结婚与否的重要作用呢。因为那时的女子虽有名字,但限于周礼“男女非有行媒不相知名”的规定,女子的姓于是担负社会通用的名的作用。未婚姑娘为了加以区别,一般在姓前冠以孟(伯)、仲、叔、季,用以表示老大、老二、老三、老么这种排行。如古书所记孟姜、仲子、叔姬、季某,意即姜家的大女儿,子家的二女儿,姬家的三姑娘,某家的么姑(哭倒长城的孟姜女并不姓孟,而是姜家的大女儿)。女子嫁出去以后,一般用丈夫的姓和娘家的并列称某某氏,如一位姬姓女子嫁给被孔子赞誉为“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卫国大夫孔圉做妻子后,就叫孔姬,若是李姓女子嫁给张姓男子,婚后只能称为“张李氏”或“李氏”,这种称叫方式在当今某些农村还能找到。
根据《国语辞典》:孔颖达.正义:“孟、仲、叔、季,兄弟姊妹长幼之别字也。”
伯仲叔季,兄弟长幼的次序。我手边的一本辞典解释:“兄弟排行的次序,长兄为伯,次为仲,又次为叔,最幼为季。若兄弟三人,则称孟、仲、季。”

回答3:

古代兄弟排序从大到小是:伯、仲、叔、季。

1、伯,老大也,是家里把持家政的,如果是王室子弟,那就是主持国政的。因此,周文王的长子,传说中那位被苏妲己害死的王子,名字就是伯邑考。春秋时代诸侯国的老大就称伯,例如春秋五伯,伯又称为霸,所以又称春秋五霸。

2、仲,是老二。古人在“字”前常加排行的次序,例如孔子排行第二,因此称“仲尼”;孙权是孙坚的第二个儿子,因此字为“仲谋”。

3、叔,是老三。如果兄弟姐妹不止四个,那么从第三个到倒数第二个,很可能都称“叔”。周文王有十个儿子,周公排行第四,也称为“叔旦”。

4、季,是最小的。不管多于或少于四个,“季”都是最末的,如果只有三个,它就是老三。文王之父季历是老三,上有“太伯、仲雍”,所以末子为老三也可称季。

回答4:

伯,仲,叔,季

回答5:

伯仲叔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