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结语有什么作用

2025-04-13 20:46:20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结语作用如下:

1.交代了新闻背景;

2.进一步介绍了诺贝尔奖奖金的来源;

3.补充说明资金管理权与奖项评议权的分离;

4.加深了读者对诺贝尔奖的理解和认识;

5.增强了新闻内容的真实性。


扩展资料:

1.《首届诺诺贝尔奖颁发》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是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2017年秋季修订版)新选入的课文 [1-2]  ,由卫东参与朗读  。

这篇课文选自《百年好文章——路透社新闻佳作》,这篇新闻所报道的是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具体情况。

文中详细列举了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奖项和所做贡献。同时也明确了颁奖机构,颁奖时间、地点等等,这篇新闻事实准确,内容详略得当,是新闻中的佳作。

2.结语的要求:

a.结语要简练。

很多人认为短新闻写不了大主题,短文因其短小而“困锁才情”。故而一味追求“长”,本来最好写两百字消息的题材,通过对其“信息”层次的“开发挖掘,”硬拉出一篇数千字洋洋洒洒而空空洞洞的通讯。

有些作者则片面求短,一件具体生动的事,去其“血肉”,只剩几根“枯骨”。这两种倾向,都是应该注意的。

b.结语要表达观点和倾向的。

消息写作并非没有立场、观点的纯客观的“有闻必录”。重要的是作者主要是通过对事实的选择和叙述较间接地流露出自己的观点和倾向,寓观点于事实之中。

主要不是讲道理,而是讲事实,显示事实本身的逻辑。因此,作者应少发或不发直接的议论。要发议论,只能是必要之处的“点晴”之笔。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新闻的结语,百度百科-《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回答2:

语段交代了新闻背景,进一步介绍了诺贝尔奖奖金的来源,补充说明资金管理权与奖项评议权的分离,更有利于读者了解和认识诺贝尔奖,从而增强了新闻内容的真实性。

结语: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黄色炸药,以后又发明了多种炸药,这使他获得了巨额收入。1896年诺贝尔逝世时,这笔巨款用来设立诺贝尔奖金。他留下来的资金每年的利息将支付这5种诺贝尔奖金。诺贝尔基金会是这笔资金的合法拥有者,并管理这笔资金的投资,但与诺贝尔奖的评定无关。诺贝尔的评议权属于瑞典和挪威的诺贝尔奖评委会。

扩展资料:

本题运用导语作用分析法。首句为新闻的导语部分,交代了事件的几个要素:人物、时间、事件,总括了新闻的内容,简洁明了,让读者一下子就明白了新闻所报道的具体内容。第二句交代了诺贝尔奖的来历及其具体分类和获奖条件,为读者普及了相关知识,便于读者更有效地读懂和了解新闻内容。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是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2017年秋季修订版)新选入的课文 ,由卫东参与朗读。

这篇课文选自《百年好文章——路透社新闻佳作》,这篇新闻所报道的是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具体情况。文中详细列举了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奖项和所做贡献。同时也明确了颁奖机构,颁奖时间、地点等等,这篇新闻事实准确,内容详略得当,是新闻中的佳作。

参考资料: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回答3:

作用:交代了新闻背景,进一步介绍了诺贝尔奖奖金的来源,补充说明资金管理权与奖项评议权的分离,更有利于读者了解和认识诺贝尔奖,从而增强了新闻内容的真实性。

按《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结语”(即“结束语”),是指文章或正式讲话末了带有总结性的一段话。

扩展资料:

结语的词义和内容:

结语作为全篇文章的结束部分,主要考虑的是文章结构和内容的完整性,在结构上结语可以与开头的引言相呼应,主要表达的是有关全文主要内容的总结性、概括性话语;结语并不能代替学术研究最终得到的结论。

对用“结语”作结尾的论文及结语本身所表达的内容进行分析,发现它具有如下特征:

1、专题论述类、综合论述类论文且论文的篇幅较长时,采用“结语”作结束部分的居多;

2、试验研究类论文也有以结语作结的,主要是因为“结论”内容已在“结果与讨论中”中表述,或研究结果确实未导出明确的结论,只进行了必要的讨论;

3、结语一般不分条表述,一般没有传达定量信息;

4、结语内容较宽泛,是对全篇文章的总结性、概括性表述或进一步说明,例如:再次点明论题,概括本文主要内容和研究结果,指出本研究的不足之处或局限性。

提出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或指明研究的方向,阐明论题及研究结果的价值、意义和应用前景,对有关建议以及对相关内容的补充说明,等等;语气表达的客观性较结论弱,主观性较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结束语

回答4:

作用:交代了新闻背景,进一步介绍了诺贝尔奖奖金的来源,补充说明资金管理权与奖项评议权的分离,更有利于读者了解和认识诺贝尔奖,从而增强了新闻内容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