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3.1 矿田区域地质环境
白银厂矿田位于祁连加里东褶皱系的南山褶皱带,石青洞-白银厂褶皱带内,为一复式背斜构造。
区域上出露的地层主要有
本区岩浆侵入作用发育,加里东期岩浆活动强烈,主要是花岗岩、花岗闪长岩、花岗斑岩、斜长花岗岩、石英闪长岩,但矿田内出露岩体较小,其中花岗闪长岩和花岗斑岩与成矿关系密切。
图3-1-10 甘肃白银厂多金属矿田区域地质矿产简图(据甘肃1∶20万靖远幅地质矿产图缩编)
1—第四系;2—中细粒砂岩、粘土、砾岩、粘土岩、黑色页岩;3—砂岩、砾岩、泥岩;4—砂岩夹千枚岩、硅质岩;5—燧石岩、硅质千枚岩、绢云千枚岩、变质流纹英安凝灰岩、流纹英安岩、安山凝灰岩;6—角闪石英片岩、石英片岩、石英角斑凝灰岩、千枚岩、凝灰砂岩;7—花岗岩;8—花岗闪长岩;9—斜长花岗岩;10—石英闪长岩;11—花岗斑岩;12—断裂;13—地质界线;14—矿床(1.折腰山,2.火焰山,3.四个圈,4.小铁山,5.铜厂沟)
有NW向区域性构造通过本区,矿田位于一个大型环形构造中,其次级的NE、NW向断裂构造发育。矿床分布在次级NE、NW向断裂交汇部位。火焰山、折腰山为火山通道(据靖远幅1∶20万化探扫面报告)。
岩石均遭受到区域变质,具有明显的片理与豆荚状构造,受断裂作用影响,沿构造带发育角砾岩带,变质作用形成的以绢云母、绿泥石、方解石为主组成的低级变质带,组成各种矿物组合的千枚岩。矿田各矿床围岩蚀变剧烈,主要热液蚀变是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黄铁矿化、白云石化、重晶石化及绿帘石化。次生蚀变有高岭石化、明矾石化与黄钾铁矾化。
本矿田由5个不同规模铜多金属矿床组成:折腰山(大型)与火焰山(中型)Cu-S矿床,小铁山(大型)和四个圈(小型)Pb-Zn-S矿床,铜厂沟(小型)Cu-S-Pb-Zn矿床。
该区景观为半干旱荒漠向黄土覆盖区过渡。
各矿床剥蚀程度:折腰山、火焰山为中等剥蚀,小铁山、铜厂沟为浅剥蚀—半隐伏。成因类型属海相火山岩型。
3.1.3.2 矿田区域地球化学异常分布特征
与本矿田成矿作用有关的多元素异常组合划分如下:
(1)成矿元素异常组合,Cu-Pb-Zn。
(2)指示元素异常组合:①直接指示元素异常组合,Cu-Pb-Zn-Ag-Cd;②间接指示元素异常组合,Hg-Bi-Sb-Au、W-Sn。
(3)成矿环境元素异常组合,Mg-V-Ti-Cr、Si-Be、As-P-Mo。
1)成矿元素异常分布特征
由于本矿田内有5个已知矿床,它们的成矿元素不完全一致,而且异常又不能分割,故我们以Cu、Pb、Zn作为本矿田的成矿元素。矿田上出现有Cu-Pb-Zn多元素正异常,呈近南北走向,分布于赋矿地层O1-2和T3yn上,包围了折腰山、火焰山、小铁山和四个圈矿床,但浓集中心分布在O1-2中。异常面积约120km2。在强度和面积上均是本区最好的异常(图3-1-11)。外围有其负异常分布,是成矿作用的直接反映。
2)指示元素异常分布特征
(1)直接指示元素异常分布特征
本矿田成矿元素及伴生元素为Cu、Pb、Zn、Ag、Cd。其多元素正异常呈南北走向发育于已知矿田之上,包围4个已知矿床,分布在T3yn和赋矿地层上方及γπ岩体边部。有明显浓集中心,范围较大。与成矿元素异常分布趋势一致,并且在其正异常外围有负异常出现,可作为矿田异常直接指示多金属矿化活动(图3-1-11)。
(2)间接指示元素异常分布特征
① Hg-Bi-Sb-Au
多元素正异常呈“弧形”分布在矿田上方,包围已知矿床,与矿田异常分布趋势一致,空间套合很好。异常主体在赋矿地层中,面积较大,有明显浓集中心。负异常发育,分布在其正异常两侧赋矿地层中,并与Cu-Pb-Zn-Ag-Cd负异常空间位置重合(图3-1-11)。
图3-1-11 白银厂铜多金属矿田多元素异常图
② W-Sn
在矿田异常内出现W-Sn正异常,走向NNW,包含有已知矿床,面积较小。与矿田异常空间重合较好。负异常不发育。
间接指示元素正、负异常与矿田异常重合,且分布趋势一致说明它们与成矿作用密切相关,可作为指示元素异常指示矿化作用(图3-1-11)。
3)成矿环境元素异常分布特征
(1)Mg-V-Ti-Cr
这是一组Fe族元素,在区域上它们的正异常主要分布在偏基性的岩石中(如An
(2)Si-Be
Si、Be我们笼统称为碱性元素。在矿田上方赋矿地层中出现了Si-Be负异常,并包围有已知矿。范围较矿田异常小,被包在矿田异常内,与Mg-V-Ti-Cr的正异常空间位置叠合度高。但是,在矿田异常外围之同一套地层(O1-2)中却不出现Si-Be负异常。说明它们的形成可能与成矿作用有关(图3-1-12)。
由Mg-V-Ti-Cr/Si-Be的比值异常图(图3-1-12)上也可清楚地看出,在赋矿地层O1-2中只有矿田上出现了正异常,外围局部还有负异常。这说明了一种富铁贫碱的成矿地球化学环境。
(3)As-P-Mo
这三个元素均是与构造热液活动密切相关的元素。它们的异常在赋矿地层上的分布很特别。正异常呈NNW走向出现在矿田异常两侧,与指示元素负异常空间位置重合,而在矿田异常上无As-P-Mo异常出现。在区域上As-P-Mo异常的分布无明显规律(图3-1-12)。在阿舍勒和紫金山矿田上也有类似现象出现,只是由于本研究区范围所限,As-P-Mo异常围绕矿田异常呈“环状”分布现象不很明显。
3.1.3.3 白银厂矿田区域地质地球化学异常结构模式
1)矿田地质特征结构模式
NW向区域性断裂的次级NE、NW向断裂密集区,地层为O1-2的海相火山碎屑岩系,岩性为燧石岩、硅质千枚岩、绢云千枚岩、变质流纹英安凝灰岩、流纹英安岩、安山凝灰岩。有火山机构构造。
2)矿田区域地球化学异常结构模式
在上述地质环境中,在O1-2的海相火山碎屑岩地层中γπ岩体边部,出现范围较大的Cu-Pb-Zn-Ag-Cd多元素正异常,在其异常范围内出现Hg-Bi-Sb-Au和W-Sn之多元素正异常。同时有上述各组元素的负异常分布在其正异常周围,且各组元素异常之间空间叠合度高。另外,在Cu-Pb-Zn-Ag-Cd多元素正异常范围出现空间位置重合的一组铁族元素(如Mg-V-Ti-Cr)的正异常和一组碱性元素(如Si-Be)的多元素负异常。As-P-Mo多元素异常围绕Cu-Pb-Zn-Ag-Cd多元素正异常周围分布,而在其正异常范围内不出现。总之,上述各组元素异常分布于赋矿地层上及岩体边部,并受断裂构造和火山机构构造控制。其中以直接指示元素异常范围为最大,其他组元素异常范围较小,分布于已知矿田上,总体上构成了轮廓清晰的多元素异常空间“有序”分布结构(如图3-1-13)。
图3-1-12 白银厂铜多金属矿田多元素异常图
图3-1-13 甘肃白银厂铜多金属矿田区域地质地球化学异常结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