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好数学分析

2024-11-18 04:25:51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关于如何学好《数学分析》 

一、如何听课 

大学课程课堂教学学时一般比较少,一节课的知识容量较大,讲课的节奏也较快,如何有效地掌握课堂教学内容,提几点建议:  

1、课前预习

适当预习,可使听课有的放矢、重点、难点明确,从而提高听课效率。预习的目的不是看懂全部内容(当然,能看懂的决不放过),主要是要对教材的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要了解预习内容需要已学过的那些知识,是否掌握,那些内容能看懂,那些看不懂,并对各种情况用不同的标记标出,以便在听课时分别弄懂。  

2、听懂概念是重点

要了解概念的来龙去脉,搞清各概念间的关系,尤其是教师强调的地方,要引起注意,这往往是容易出错的地方。  

3、不要拘泥于细节

听定理证明讲授时,要听其证明的思路和方法,注意教师的分析,而不要过于拘泥证明过程中的每一个细小步骤,但对主要步骤要听懂,下课之后再自行补充,更不要在某一地方卡住之后,中止听课。  

4、要学会合理安排听课的精力和体力

整堂课上精力集中做不到,建议同学们把主要精力放在概念讲述,定理证明方法,易出错的地方的介绍等。  

5、要养成听课记笔记的习惯

在听课的同时做好笔记,这对集中注意力听好课以及复习巩固听课内容、掌握知识要点,培养独立思考深入钻研的良好学风,扥都有一定的作用。 

二、如何看书

大学的学习主要靠自学,而看书是自学的重要的环节,若仅把书上的那些简洁的不能再简洁的文字、符号,由此及彼看懂了,是起不到看书的作用,达不到看书的目的,学不好数学。对此,尽管是老生常谈,但强调几点:  

1、多则惑,少则得。建议在读书中始终抓住每一节、每一章的几个主要概念、定理,尝试着用它们派生其它概念与结论,这即为常说的,把书读“薄”,将知识分类、浓缩。 

2、加进去,写出来。书读薄后,应尝试把它变“厚”,这就是说,把你的体会,从别的书上学来的例子、新的证明方法加进去,使之丰富起来,使书变成像你“写出来”的一样。这一过程是读书的高级阶段,常常要去猜想、去探索,是真正学习数学方法,掌握数学技巧的主要来源。

3、合理选择参考书。建议同学们,要适当的阅读参考书,选定一本你认适合自己的数学分析辅助读物作为重点参考书,对提高学习效果不无益处。 

三、关于做题  

要学好数学分析,最好的办法莫过于经常动手去做题。解题能力的培养在数学分析学习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这一点要特别提醒大家,有的同学做题时眼高手低,根源在此。 

1、对概念题的练习应该受到重视,建议多花点时间;  

2、对基本的运算题应多练习,并注意准确性与速度,少看书后的参考答案,有时参考答案也不是百分之百正确,靠答案的辅助提示做题容易在考试时栽根斗;  

3、对做错的题,不要轻易放过,找出原因,引以为戒;  

4、切记眼高手低,数学分析证明题多,详细写出解答过程,这样可以训练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5、当你做完一道题之后,请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① 该题主要检测那方面的概念和知识;  

② 部分地改变题目的条件,能得出什么新结论;  

③ 该题的解答方法是否具有普遍性,是否能成为一种程序化解题方法;  

④ 解题中所用的技巧是如何想出来的。 

学习是一种复杂的脑力劳动,要想在学习上取得进步,理想、勤奋、毅力、方法缺一不可。理想是力量的源泉,勤奋是取得成功的前提,毅力是克服困难的关键,方法选择正确,事半功倍,方法不当事倍功半。我们说,对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的同学,要想少走弯路,提高学习效果,关键是讲究学习方法。



回答2:

数学分析是数学系学习的基础课程,根据我个人学习过数学分析的经验来说,学好数学分析1、这要求课前预习,否则不一定跟得上课堂进度;

2、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资源,课上要认真记笔记;
3、课后要重点理解和记忆基础的定义和定理,如果要考研,证明也要掌握;
4、适度刷题,主要掌握课后习题就好,有余力的话一定要做吉米多维奇习题集,这是学数学分析的经典练习。

回答3:

⑴【正确对待学习中遇到的新困难和新问题】在开始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不少困难和问题,同学们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胜不骄,败不馁,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愈挫愈勇,千万不能让问题堆积,形成恶性循环,而是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⑵【要提高自我调控的“适教”能力】一般来说,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后,因自身对教学过程的不同理解和知识结构、思维特点、个性倾向、职业经历等原因,在教学方式、方法、策略的采用上表现出一定的倾向性,形成自己独特的、一贯的教学风格或特点。作为一名学生,让老师去适应自己显然不现实,我们应该根据教师的特点,立足于自身的实际,优化学习策略,调控自己的学习行为,使自己的学法逐步适应老师的教法,从而使自己学得好、学得快。
⑶【要将“以老师为中心”转变为“以自己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学习模式】数学不是靠老师教会的,而是在老师引导下,靠自己主动思维活动去获取的,学习数学就是要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并经常发现和提出问题,而不能跟着老师的惯性运转,被动地接受所学知识和方法。
⑷【要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要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顽强的学习毅力,要有足够的学习信心,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⑸【要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自学能力】课前预习而“生疑”,“带疑”听课而“感疑”,通过老师的点拨、讲解而“悟疑”、“解疑”,从而提高课堂听课效果。预习也叫课前自学,预习的越充分,听课效果就越好;听课效果越好,就能更好地预习下节内容,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⑹【要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提高阅读能力】审题是解题的关键,数学题是由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构成的,拿到题目要“宁停三分”,“不抢一秒”,要在已有知识和解题经验基础上,译字逐句仔细审题,细心推敲,切忌题意不清,仓促上阵,审数学题有时须对题意逐句“翻译”,隐含条件转化为明显条件;有时需联系题设与结论,前后呼应挖掘构建题设与目标的桥梁,寻找突破点,从而形成解题思路。
⑺【要养成良好的演算、验算习惯,提高运算能力】学习数学离不开运算,初中老师往往一步一步在黑板上演算,因时间有限,运算量大,高中老师常把计算留给学生,这就要同学们多动脑,勤动手,不仅能笔算,而且也能口算和心算,对复杂运算,要有耐心,掌握算理,注重简便方法。
⑻【要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是一门逻辑性强、思维严谨的学科。而训练并规范解题习惯是提高用文字、符号和图形三种数学语言表达的有效途径,而数学语言又是发展思维能力的基础。因此要逐步夯实基础,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⑼【要养成解后反思的习惯,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完题目之后,要养成不失时机地回顾下述问题:解题过程中是如何分析联想探索出解题途径的?使问题获得解决的关键是什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这样,通过解题后的回顾与反思,就有利于发现解题的关键所在,并从中提炼出数学思想和方法,如果忽视了对它的挖掘,解题能力就得不到提高。因此,在解题后,要经常总结题目及解法的规律,只有勤反思,才能“站得高山,看得远,驾驭全局”,才能提高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
⑽【要养成纠错订正的习惯,提高自我评判能力】要养成积极进取,不屈不挠,耐挫折,不自卑的心理品质,对做错的题要反复琢磨,寻找错因,进行更正,养成良好的习惯,不少问题就会茅塞顿开,从而提高自我评判能力。
⑾【要养成勤学善思的习惯,提高创新能力】“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遵循认识规律,善于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去发现问题,进行独立思考,注重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做到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不满足于现成的思路和结论,善于从多侧面、多方位思考问题,挖掘问题的实质,勇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因为只有思索才能生疑解疑,透彻明悟。一个人如果长期处于无问题状态,就说明他思考不够,学业也就提高不了。
⑿【要养成归纳总结的习惯,提高概括能力】每学完一节一章后,要按知识的逻辑关系进行归纳总结,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专题化,这也是再认识的过程,对进一步深化知识积累资料,灵活应用知识,提高概括能力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⒀【要养成做笔记的习惯,提高理解力】 为了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老师补充内容和方法很多,如果不做笔记,一旦遗忘,无从复习巩固,何况在做笔记和整理过程中,自己参与教学活动,加强了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自己的理解力。
总之,同学们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勤奋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不仅学会,而且会学,只有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