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这样算侵权,从人性化方面来讲,但是高额赔偿这样的行为不是完全赞同。
依据我的个人观点认为,车载音乐侵权被人的权益,可以走相关法律程序进行索赔,但是,我个人觉得高额索赔有点欠妥,可以先告知侵权人这样的做法不对,如果对方不知道对于版权人造成版权侵权行为,可以先互相沟通协商,因为大多数公民对于相关法律的相关规定缺少了解,本人就是一个对于法律相关知识完全不通的人,如果换做是我,我这样做,完全不知道自己哪里构成侵权,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考虑向对方索取高额费用有点不妥。
其次,另一个方面,如果是一个大型公司官方发出来类似这样的做法,我个人觉得是在故意侵权,那么大的一个公司在作出某些重大决定时,肯定是经过考虑的,如果利用别人创作的音乐而去谋取相关利益的话,并且没有和版权者答成协商,我觉得版权者有理由索取赔偿,滴滴形象最近一直不好,早些新闻,滴滴司机强奸并杀害美女乘客,说明该公司企业文化很差,在招收相关司机时,并没有道德品质的要求。总之,对于滴滴网约车车载音乐侵犯别人权利这样的行为表示很不理解,遭遇索赔是理所应当的,别人辛苦的劳动成果,为什么别人拿去谋取利益。
音乐侵权的陷阱
1、滴滴的侵权,更像是碰瓷
滴滴车载音乐侵权很难避免。我们自己平时开车,上车后连接车载蓝牙,然后开始播放音乐。应该没有人去关注音乐是否被授权?音乐的版权方属于谁?自己是否侵权?
如果按照滴滴这样的索赔要求,中国几乎所有的自驾车车主都会被各种音乐公司起诉到法院,说侵犯了他们的音乐版权,然后被高额索赔。
因为滴滴网约车无论高档还是低档,本质上和我们的私家车并没有什么不同。无非滴滴是一个平台,连接了乘客和网约车车主。滴滴网约车被碰瓷索赔,也是我们平常人可能会遇见的侵权纠纷。
但为什么只有滴滴被控告侵权,我们自己开车却没有一家公司控告我们了?只是单纯因为控告滴滴带来的收益大,5首歌200w的赔偿额近乎天价,因此这次侵权更像是一场碰瓷挣钱,而不仅仅是单纯的维权。
2、音乐的侵权,充满陷阱
最近音乐的侵权案件时有发生。不仅仅是滴滴这种互联网公司被控告,海底捞这样的实体行业之前也被林海控告播放未授权音乐,甚至腾讯视频这样的大娱乐公司也被李志索赔。
音乐的侵权案件,很多时候不是因为当事人有意侵权,而是因为当今音乐版权太过混乱,人们根本无法知道一首歌的版权方是谁。
中国常见的音乐版权模式,是所有音乐公司将版权卖给中音协,然后商业使用音乐的用户直接向中音协购买。但是中音协只收录了主流的音乐公司,因此很多独立音乐人、小型的音乐公司音乐版权并没有被收录。
很多侵权案件,都是因为只向中音协支付了使用费用,但是并没有像音乐版权者付费。于是近来音乐侵权案件层出不穷。与其说是大家维权意识上来了,不如说国内音乐版权管理不善。
无论出于何种原因,滴滴侵权都需要赔偿。但是音乐版权的规范却不止于此,还有很长的一段路需要管理者去完善,让中国的音乐版权体系更加简单透明。
将他人音乐用于商用平台,这是很明显的侵权,北京和上海这两家公司索赔没什么不对,而且200万多也算不上高额索赔。很正常的音乐侵权维权,在我们看来却如此的与众不同,由此可见当下的版权意识有多淡漠和随意。
滴滴网约车车载音乐侵权和KTV音乐侵权一样,都是在未经允许情况下擅自使用他人音乐用于商业用途,这是版权法规当中明确禁止的侵权的行为。即便你不是在线平台音乐,只是下载存储音乐,但性质是一样的,它不像老百姓自己下来自我欣赏,商业与自用必须有明确的版权界限。
以前,商家基本上都缺乏版权意识,奉行的都是“拿来主义”,在使用版权作品时很随意,虽然著作权方意见很大,但无奈版权环境还没有建立完善的机制,维护权益的成本过高,导致很多著作权益人最终无奈放弃申诉。
不过随着近年来版权意识的觉醒,人们对这方面的认识有了明显提升,尊重版权的氛围正在形成,比如现在一些商家在使用音乐时,很多都会选择通过音集协交纳版权费,一些走穴翻唱歌手也会提前征得同意并付费,“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渐成常识。
前些年,负责音乐版权组织的音集协就曾经出台规定,成立了会员曲库,版权使用者可以通过协会获得版权使用,而音集协则会将费用回馈至版权所有人。当年6000多首KTV歌曲被强制下架,就是因为这些歌曲不是音集协的入库版权。
总之,我支持这两家公司的的高额索赔,只有充分保证版权人的利益,才能确保产品的不断创新。
当然支持这种付版权的东西。
这也从侧面上反映了我国的版权意识还是不够强,尤其是文化艺术方面的东西,这是由于最开始的时候,互联网由于是新兴事物,所以对于版权这件事,不是很在意,也有的艺人由于要扩大自身的影响力,所以版权也是不那么在意,因此网上盗版可以说是很多的。
近年来由于互联网的规范,企业需要更好的发展,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所以要收费,但是某些用户并不愿意为此买单,所以盗版也是很多,作为车载音乐理应买版权,却没有,所以说他们做错了,需要付出相应的代价。
所以现在应该有版权意识,要对别人的劳动成果要表示尊重,车载音乐被指侵权其实是一件好事,高额的罚款可以引起各行各业的警醒,在一定的程度上,去推动版权的发展。
如果对方没有得到我的允许,你拿了我的音乐去牟利,那么对方肯定是侵权的。
别说是简单的几首歌,就算你播放李荣浩那首4秒的歌,都可能会出事。
其实,滴滴之所以被控告,是因为滴滴网约车的车载播放器中,播放了录音制品《凤鸣榣山》《剑舞红袖》《清馨戏蝶》《君自兰芳》《榣山遗韵》这五首音乐。而该行为,并为得到著作权人的许可。所以,拥有这5首歌的版权人,觉得滴滴侵权了。所以才要控告滴滴,并且要求滴滴停止侵权。
可能有人会想,车载播放器,播放人家的音乐,就会被告,那自己车里面的音乐那么多,不知道要被罚到何年何月。
其实,真正会被罚的,只有那些利用音乐来营利的人。
像我们这些小车主,如果他们要告,估计告不过来。
记得之前看到过一个消息,就是有一家企业,用了微软的文字,做了一份报告。然后,被微软控告了。
原因,这家企业,没有购买正版的操作系统,在没有得到微软许可,私自利用他人的字体。
看到这里,很多人都也担心,自己在某一天,也被人告了怎么办。
当然了,如果人家真的要告你,你是跑不了的。但是像上面我说的一样,我们普通人,用电脑的特别多,微软真的要告的话,根本告不过来。
但是,人家不抓小的,那么就抓大的。只要被逮到,就往死里整。
那些企业,都怕被人控告,所以,像电脑操作系统这些,他们必须买正版的,否则,真不知道哪一天,就被人家微软盯到了,到时候可就不是简单的买个系统那么简单了。
而滴滴也一样,你作为企业,你想要用别人的东西,不是随手下载就了事。
如果连大企业都不尊重著作权的话,要是有人拿这个企业当榜样,到时候就会有更多人侵犯别人的合法权益了。
滴滴摊上这样的事,只能怪自己平时不怎么注意这个版权问题,希望经过这一次教训,以后他会更懂得如何尊重别人。